

作者简介:管龙根,作家,中华全国知青作家学会理事,自由撰稿人,诗歌曾获全国知青文学大奖赛二等奖。其作品在海内外华人作家圈有影响。早年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16团供职。
黑茶
文/管龙根(上海)
青叶轻轻搓揉过往光影
记住山雾的细语
在黑暗中沉淀
等待也许是修行的过程
每一次念想
都是一次冲破
打碎自我
在时光交叠的杯中沸腾
一生心念化成琥珀之液
山野的暗香
终于锁住雅儒的舌尖
2019年2月15日
诗歌特定时段三种颜色的品悟
评论:今音(雍赓)
一首《黑茶》其自由和奔放的踪迹,是人物心迹在一个时段内的反响。用有意识的“黑”来假设能否突破的屏障。并作为一个自我教育的样板,而不是被别人教育的尴尬来进行熏陶。
这时候值得关注的是人物的气息在一段十一行里的融贯汇通,它既能前行,而且又能主动回路的特征,是立足于第十一行尾的“舌尖”而在进行。这首诗的风格相对以前的创作风格而语,更多是想从套路中进行突围的尝试,像这首诗框架的确立,还是基本上突破了。
但如果要作为一个时期内的风格确立,还得相应要有更多的类似这样的作品出现。对作品成I就的确认是需要一定的量化,才能从中看到质量的稳定性。一首《黑茶》首先以颜色的对比来显示诗歌的色彩分层,而对层次不出三种的认可,主要是由“黑”,“青”,“琥珀”等三种色彩在显身。
因为诗歌只有十一行,如果色彩过多,层次就会出现纷乱,这好比一个人身上所穿服装的颜色搭配一样,超过三种,让人看了就会觉得繁杂和凌乱。诗歌的行数和色彩意象之间,从个指感觉来看,也有一个比较舒适的视觉效应。如诗行过短,意象过多,就会产生诗歌整体上的摇摆不定,它就像一个醉汉,走在了马路上一样。
一首《黑茶》能够提供思考点位的,不仅仅是诗歌一段十一行里面的容量,它还包括了“舌尖”之后的感觉。这是由诗歌的特写镜头来提供的,这时候,诗歌有一种被放大的现象,它甚至还可以由继续无限的体会跟进。像这样的过程,可以在一念间,也可以在反复的循环中。
这时候就会发现这首诗歌的能量与暗能量,它是作为人的认知而存在的。比如,对诗歌中的一些意象的认识以一来限定:一黑茶、一青叶、一光影、一山雾、一念想、一自我、一杯中、一心念和一舌尖等。是否发现,这首诗歌要比原来生动多了。
作者:管龙根
评论:今音(雍赓)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