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随感
文/尚新联(陕西咸阳)
八岁(一九七八年)
背着妈妈用帆布缝制的书包,
背着牛皮纸包边课本,
还有,一张大黄纸纸,
裁缝的作业本,
在亲人的呵护声中,
在姐姐哥哥的牵引下,
我唱起了《我爱北京天安门》。
刷着黑漆的石板墙,
水泥板垒起的小课桌,
黄土碾压平整的土操场,
是我们完成作业的书法场。
求知的小船从这里开始,
远航的风帆在这里启航,
老师灰白的头发,
期待着的目光,
从此变成一幅,
永远无法遗忘的画。
十二岁(一九八二年)
村里”嘀咚!嘀咚...…上工的铃声,
也成了我们上学的铃声,
声音洪亮的铁铃铛,
带着历史的记忆
永远藏在家门口的那颗大槐树上。
放学的路上
我们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捡拾着遗落的麦穗,
还有未收净的高梁,
纯洁的心灵,
沐浴着明媚的阳光,
一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呼朋唤友趟过渭水,背着背篓去割猪草,
扬起飞鞭吆喝着成群结队地羊儿去渭河堤岸,
田野,河沟,明月,清风,
伴着欢笑,说着畅享。
《采蘑菇的小姑娘》在渭水岸边唱响。
十八岁 (一九八九年)
一身镶着金黄色双排扣的铁路蓝,
我告别了故乡,踩着父亲的足迹,
来到了长安城下,
长安也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沿着笔直的铁路线,
为梦的理想,
我挥灯舞旗,
“铁马”在我的引领下,
滚着先行的轮伐,
鸣着强国的笛声,
唱响了“我们的工人有力量”。
奔五的年华(2020年)
五十载华章,三十年征程,
两鬓斑白,岁月如梭,
风中,走过,
雨中,走过,
耳边响起了《我和我的祖国》,
朝霞和余晖下,
记忆的影子很长,很长 ……。
“铁马”:火车头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