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社
原来,我也有片“半亩花田”
吴熙禄
去年秋,我加入《散文十二家》微信群,有幸读到一位女士的美文《那片半亩花田》。文章内容还未看,就被题目惊艳了!打开正文,确实别有洞天!又一次领略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魔力!
作者说:“写作的人心中都有一处半亩花田,别人进不去,自己也出不来。”这位女士的话,像一盏心灯照亮我的“密室”,我这才发现,自家也有片“半亩花田”!
这“半亩花田”,在退休前是个人的“自留地”,职事之余,抓紧打理一下;退休后,除了家务,基本上就沉溺其中了:看书,写作;写作,看书……相伴春花秋月,不避严寒酷暑。
看似“苦行僧”的日子,本人还是乐此不疲!如果说这是在经营“花田”,那我,就是个十足的“花痴”!“痴”到什么程度?反正有几次馏剩饭、烧开水,因埋头“花田”,烤糊了锅,烧黑了壶!
本人的“半亩花田”里,固然没有名贵的花草,但“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1)心居领地,时刻接纳大自然的恩赐,醉心享受着阅读、笔耕的过程,心伴“花丛”,璀璨了岁月!
我作为“花田”的园丁,受益群芳,虽说没有“灌园叟晚逢仙女”的奇遇,(2)但花卉馈赠的身心健康,还是受到人们的青睐。同时,心地不负耕耘,缕缕花香飘进读者的心房,分享心灵交流的芬芳。
耕耘“花田”的人,面对自己的内心,初始是寂寞的,所以
“要学会与自己相处”。如何接纳自己,各有体味,但是在我看来,能不能相处,即欣赏自己,就看人在“半亩花田”里投入的程度和对“花田”搭理的如何了。
有道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融身在这生命“全息”的心灵家园里,心灵的触角伸向四方上下,古往今来;自然人文交织,风光纵横无限,只身“花田”,不光不寂寞,时光过得还有滋有味!
由作者笔下的“半亩花田”,我想到朱熹《观书有感》中的“半亩方塘”: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活水清澈,那“天光云影”在镜子般的水面上灵动,是多美的画面!巧的是,“花田”和“方塘”都是“半亩”,并且都指人的内心世界,在此不妨与古人互动一下:
“半亩花田腹地开,心光神影共徘徊。
问君哪得思如缕,芳香醉人灵感来!”
是啊,“半亩花田”虽小,缘聚大千世界;有“活水”灌溉,“花田”“心光”相映,自有意象中的晴空白云!“半亩方塘”、“半亩花田”之称谓,无论是字面还是内含,都是我的心仪,足以洁净灵魂,安顿人生。
凡胸装经典,心系家国,贴近时代脉搏者,自有不竭的“源头活水”。那滋润“花田”的“方塘”,自然永远绚烂着“天光云影”!
2022年3月30日于金鼎花园
注:
(1)出自宋代无门慧开禅师所作的《无门关》一书。
(2)《灌园叟晚逢仙女》明代白话小说故事。
原创首发

吴熙禄:大专学历。原莱芜市钢城区棋山管委圈里村人。1965年参军,退伍后先后就职于莱芜铁矿、莱钢安装工程处、莱钢培训中心。当过矿工、宣传干事、政治教师等。曾在报刊上发表文章50余篇,出版诗集《汶水流情》、评论集《玉壶冰心》、长篇纪实《荣河纪行》、古代历史故事小说《古槐幽梦》、《大明清官吴来朝》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