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
文/刘彦军
年少时喜欢读书,因家里没有藏书,就想方设法借有书人的书读,计日以还。为了如期归还,往往囫囵吞枣废寝忘食而读。于是立志,以后条件允许了,一定买书来慢慢品读。
后来,年少时的愿望实现了,只是有些牵强。乡村没有书店,乡村收入有限,所以想买一本喜欢的书不容易。一本书从想买到买到手往往需要几个月时间。书买回来不忍心一次读完,总想慢慢的品味。深怕读完了,没有书读了!
再后来,发现读书于自己现实的生活有些格格不入,读书的兴趣也就有些淡了,书也读的少了。只是买书的情结没变,每次进城都会去书店,挑挑拣拣买几本书回来。
几十年间购买了近千本书。这些书无处安放,只好放在几个大纸箱和衣柜之中。有时想起一本书,就翻箱倒柜的找出来读,经常把屋子弄的凌乱不堪,有时找出的书没读完,有事耽搁了,就把书随手一放。妻子收拾屋子经常抱怨:“买这么些书干啥?又不能当饭吃。”我无法解释,一个农民买书读书除提高自己的阅历以外,确实改变不了靠天吃饭的生活。
儿子幼时喜欢翻弄我读的书籍,识字后,开始读书。经常捧着一本书看起来没完没了。他是幸运的,家里有摞起来比他身体还高的书可读,不用煞费苦心去找有书人借书读。十余年间,他几乎读完了我所有的藏书,开始家人害怕儿子看我的这些闲书会影响学习,后来看到儿子的学习成绩门门优秀,才放心让他读书,也不怎么干涉我不定期的购书了。
儿子考上比较理想的大学以后,我的读书购书热情更高了,嗅觉也变得异常灵敏。每次读书都能从书中嗅到淡淡的油墨香。这香味沁人心脾,让人陶醉在“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里。不再为农民身份自卑,感觉到自己是个隐士,陶然于乡村,阅古人讲法,看今人论道,破除了“我少一双鞋,直到在街上看到有人少了一双脚”的烦恼。从而深切感知生活的美好。
去年,听到女儿抱怨外孙女经常看书,几近痴迷,吃饭睡觉都得催促好几回。我安慰她说:“有这样的孩子,你应该高兴才对。有多少人想方设法让他们的孩子读书,孩子都不读。”
外孙女是家族的第四代老大,蹒跚学步时来我家就喜欢把我的书当玩具摆弄。如今她小小的年纪就喜欢读书,应该是受我书籍里的油墨香气熏染,才会如此吧!
自此以后,读书每感书香日浓,不仅沁人心脾,还令人心旷神怡。
世界读书日感言: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爱读书,家里却连一本课外书都没有,孩子读什么?

作者简介:
刘彦军,吉林省扶余市人,微信名为流年,QQ昵称啸虎。前半生习文为师,取消民办教师后,弃文务农。喜欢传统文化不得甚解,喜欢追忆先人不得其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