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智慧
文/李建龙 朗诵:宏红
金钱没有什么不好的,它可以给予这个世界上一切外在的东西——物,一间房子、一辆汽车,或一些漂亮的衣服、饰品等。有人甚至说金钱能够给你爱,可怜的金钱它并不能做到。他一定说是金钱给了他爱,这只能证明他是一个白痴。也有人因为金钱不能给予爱而反对金钱,这只能说明他是一个妄想狂。金钱只能给予它所能承诺的,但它从来没承诺过给予爱。
当金钱只是一个工具,心不会死,也不会生生。当金钱成为一个目标,心会生,也会死。心会生,生的是妄心;心会死,死的是良心。心生与心死,完全取决于你如何看。你看着金钱时,你的眼球是否一动不动,眼光发亮呢?你看着一个个异性时,你
的呼吸是否急促异常?当你看着食物时,你的嘴巴是否不由自主地吞咽?你看着权力时,你的汗毛是否不由自主地竖立起来?
如果是,你就活在了外在的东西一“物”里面,那是一些看起来很神奇的创造物;如果不是,你就活到内在的本质——"天性"里面,那是一位真正神奇并且伟大的创造者。
老子说"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意思是说,想要自己的心不乱,最好不要见着那些能勾起欲望的东西,比如再现美好场景的各种广告,各种大数据算法下推送给你的视频。当然,这句话老子只是针对大众所说,心能乱之者,必非道中之人。而道中之人他们虽然在看,但在他们的眼中看不见欲望,他们"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如果特别心乱,特别烦恼,那就静下来想一想,你是不是见了太多的"可欲"?
一、初衷
民族文化造就民族灵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铸就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民族气节,虽历经五千年风雨沧桑、天灾人祸的逆境坎坷,仍勇往直前,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种精神气质的塑造,归根于孕育这种民族精神的传统文化的积淀和滋养。这种传统文化,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学,就是以儒家为主体,涵盖老庄之学、诸子百家等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称。
近年来,国学热持续升温,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持续提升,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得到国人甚至世界友人的关注和喜爱。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从古至今薪火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习俗、行为习惯、思想言语、为人处世等活动中,这是中国人赖以生存的根,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魂。
国学教育不仅具有继承、复兴传统文化、实现国人民族文化认同的意义,而且具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建设文化中国、争夺世界话语权,实现社会道德与社会秩序的重建、振兴民族精神、助力国家文化自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国学被编入各年级教科书中,全民普及方兴未艾。学术界、文化界努力推广,正是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才使国学文化在中国蔚然成风,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
二、使命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现代科技,就会落后挨打;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就会被异化,就会被文化侵略甚至吞并。所以,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只有文化自信,才有民族自尊自强。
以国学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完美的哲学体现及智慧,是一种社会精神形态,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这种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具有长期和深刻的影响力。
国学文化具有开放性,主张个体的社会适应性和参与性,强调实践本身的价值,做到知行合一,这种开放性思想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文化动力;国学文化具有现代性,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其创新求变的核心思想成为人们培养和坚守对科学文明的向往和信念,这种变革与发展,在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实践中,表现尤为突出;国学文化具有道德价值观的传承性,承载着生命的道德意识和自然知识的传播,强调人们精神需求的重要性,对当今中国新的道德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国学文化具有世界性,国学思想的核心是揭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生存危机和智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国学文化也是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国学文化可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力、对弘扬中华民族积极健康的文化理念和道德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统文化“六进”活动,是西安国学研究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西安国学研究会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传承、践行中国传统文化,宣传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讲好西安故事,努力打造西安文化建设走向全国的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