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一片香飘蜂舞的槐树林
文/刘林海
泾河在汇入渭河之前,有一大段河道夹持在崇山峻岭之间。现时那里已经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泾河大峡谷。我的家乡就在峡谷的南岸,是我曾经放飞梦想的地方。而今,最让我魂牵梦绕的却是那一望无际的槐树林。沿着连绵逶迤的群山,槐林像硕大的绿色缎被,把大地遮盖得严严实实。
我曾是槐林的建造者之一。四十多年前,上初中的时候,学校组织师生们去荒山上植树造林。大约有半个月时间,我们吃在山上,住在农户腾出的窑洞里,种植的树木便是清一色的刺槐苗。离开荒山时,老师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以后,这里就是一片绿色的海洋。你们还年轻,今天栽了树,明天就可以乘凉了。”半辈子时光过去,老师的话语,仍犹在耳边。
记得是在非典肆虐那年,去不得喧嚣之地,就携着家人在乡间驱车漫游,不想就来到了槐林。仔细辨认,竟惊讶地找到了当年劳作过的小山包,一时间有些忘乎所以。彼时正值槐花盛开,远远望去,那呈现一片白色的槐林像是给一个个小山包戴上了洁白的头巾。空气中的槐花香味弥漫开来,沁人心脾的香味令人眩晕,如醉酒一般。进得林子里细看,一串串绿柄、银瓣、金蕊的小花朵挂满枝头,成群的蜜蜂在花间穿梭飞舞,草地上更是置放着星罗棋布的蜂箱。那一回,在极高的兴致中,采回了一大堆槐花,又购买了几斤绝对正宗的原生态蜂蜜。
有了那一回的开头,之后每年的五一节前后,就成了我雷打不动的采槐花、购蜂蜜的日子。采着买着,对槐花和槐蜜又有了一种割舍不开的情愫。槐花开放的季节性极强,具体到一棵树,从形成花蕾到完全开放,也就十来天,但适合采摘的时间不过两、三天。好在林子中阴阳面的槐树绽花有先有后,足可以满足采摘时间的需求。又似乎为了心底里一份仪式感,采槐花之前,先是备好专门制作的竹杆钩子、正经的果树剪子,再把自己武装一番:头上带一顶无沿帽,手上戴一双帆布手套,身上着一套紧身的牛仔装。钩子与剪子当然是采摘的工具,武装自己的由头其实还是为了安全防护,帽子是防备树冠上不易发现的人头蜂,手套是对付树枝头遍布的细刺,牛仔装是提防那草丛中不时窜出的蛇虫。采集槐花时一般都是家人齐上阵,有人剪枝,有人搬运,有人捋花,流水线作业,半天功夫就能采上几十斤。看着一大堆劳动成果,想想几十年前那朦胧岁月时的付出,只觉得惬意满满,趣意连连。
槐花采完了,就该买蜂蜜。放蜂人每年都有固定的路线和站点,泾河岸上的放蜂人大都来自四川。因为我们家族人多,买的量就大,往往一买就是一、二百斤,久而久之,就和几个放蜂人结了对子。每到花开季节,那老相识的蜂农就会给我打电话报个到,招呼我去照顾他的生意。我上山时,常常会在山下的市场上买些蔬菜瓜果之类的东西捎上去,记得有一次一个蜂农还特别在电话里央我买一本最新公路交通地图给他带去。投桃报李,蜂农卖给我的蜂蜜价格当然远远低于市场,至于质量,那自然不用担心。
我喜欢跟蜂农聊天,喜欢听他们叙说放蜂生涯中的逸闻趣事。我更喜欢蹲在蜂箱旁看蜜蜂忙碌。那蜜蜂世界是很有趣的,一大箱蜂群中,除了一只硕大的蜂王和几只少得可怜的雄蜂外,成千上万的工蜂夜以继日地进出忙活,老天虽然剥夺了她们作为母性本来应有的生育权利,却赋予她们永不疲倦且无怨无悔的劳动热情。蜂箱的上空,数不清的蜜蜂在嗡嗡声中结成翻滚状的云朵,想来那是蜜蜂们以只有她们自己才能明白的方式交流蜜源的信息。蜂箱底部窄小的门洞里是进进出出的蜜蜂,出巢的蜜蜂精神抖擞,端的是争先恐后腾空而起。归巢的蜜蜂裹满花粉,因重负在身,为数不少者会跌跌撞撞地摔个跟头,再调整身姿,挤入小门。沉思之际,就不由得常常想起唐朝诗人罗隐的《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转念一想,谁让蜜蜂辛劳?无疑是老天。如果真的剥夺了蜜蜂采蜜的权利,不也就否定了蜜蜂的生存意义么。原来这一切都是天意。既如此,为什么要怨天尤人,替蜜蜂伤心呢。某一日心血来潮,就反着先贤的意思,诌了一首歪诗《新咏蜂》:
一生尽在花间游,
群芳遍览复何求。
撒向世间都是爱,
辉煌虽短竟风流!
写罢,虽恐有亵渎圣人之意,但想着当下一切提倡正能量,倒也有几分释然。
采回的槐花多了,自然就创出了多种吃法,除了常见的槐花麦饭外,还可以蒸出槐花包子,烙出槐花软摊,再有多余的,除馈赠亲友外,还可以把蒸熟的麦饭储存在冰箱的冷冻室内,确保一年内时时可以品尝美味。至于那十来桶槐花蜜,在分散于家族成员后,尽可放心地放在屋子里慢慢享用。蜂蜜是世间唯一不会腐败变质的食物,搁上十年八年,又有何妨。
又到了槐花盛开的季节,心里不由得又似猫抓。那山上香味正浓,花儿正艳,一串串珍珠般的槐花正在摇曳着待人亲抚;那蜂儿正欢,蜜汁正浓,一罐罐香甜的槐蜜正侯君品尝。阳光明媚之际,不若抛却俗务,离开喧闹的都市,除去虚假的铅华,去那泾河岸边,隐没在槐树林中罢。
2023年4月24日

刘林海
陕西省礼泉县人,先后就读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西北政法大学法律专业。文学学士、法律硕士。经济师、高级律师。
一九八三年参加工作,一九九零年起从事专职律师工作。现任陕西汉廷律师事务所主任,西安仲裁委员会、渭南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曾获“全国律师电视辩论大赛”陕西赛区“最佳专业知识辩手”奖。
第一部长篇小说《汉京城》由作家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
第二部长篇小说《落户》由作家出版社于2022年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