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小航,上海市检察官文联文学协会主任,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高级检察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工作之余,公开发表作品达几十万字,笔耕不辍。著有《检察官之死》等中篇小说,出版了纪实专集《疯狂的新贵族》,并主编了上海市检察机关诗集《检察之韵》等,出版个人诗集《一米之外》等。曾有文章获得全国检察机关金鼎奖项等。
立冬的花园
曹小航
还有几朵月季挽救秋天
挺立着一片嫣红
凋落是迟早的事儿
窥视者却伸出偷窃的魔爪
旁边的芦花已经花白
抖落时间的肉身
挤干最后的一滴水
不知冷暖
造物的法则
以朝朝暮暮扫净秋风
无限的虚空在繁荣之后
进入冬天的酝酿
不能被枯草代表
在大雪无痕的路上
我要捏住闪电的种子
保存出世的秘密
真正的出路在于对独立个体的认识
今音(雍赓)评论:
《立冬的花园》如果说“月季”只适合“秋天”,它也是带着使命而来,更何况是出手“挽救秋天”。这是诗歌的深度开始垂直往下延伸的开始。开始于“立冬”,而不是夏天。如果把人性注入季节,季节也就会变得鲜活起来。
于是赏析这首诗歌的思路,已经脱离常规,而是朝着诠释人物生命这一块在进行探索。这样的思路和行文表象在发展上是两个方向。比如,“几朵月季”朝南,而“秋天”按照其运动规律正在逐步向北,因为,北也含冬天的卦象义,而诗歌题目却是“立冬的花园”。
像这样的局限,也包括人物思维局限,何况,还要面对“窥探者”(参考第一段第四行)。诗歌在一开始就设立了这样一个难度。
接着,像这样的考虑,究竟能换来什么。诗歌人物考虑的一个是宏大,在第三段第一行的“造物的法则”,另一个微观,它在第四段第四行“保存出世的秘密。”这两种都有第二段第二行的“肉身”来承担。结构上的有点难度,也给认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比如,“几朵月季”在为什么。人物只有在想通之后才会结构出这样的四段,这四段既是人物认识的通道,也是“嫣红”、“花白”、“虚空”和“出世”组合出来的诗歌空间,说明了坚守的不易。这是诗歌的核心。它由第一段第二行的“挺立”来显示,显示逆性。
像这样的结果,往往和顺应形成反差,从作为人物精神这一块来诠释,会发现,人物的意志在其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也是第四段第三行的“闪电的种子”。问题是“我要捏住”。它和第一段第二行的“挺立”,是两两相对呼应,像这样对诗歌进行诠释,实质上需要的是认识诗歌在结构上的严谨。
同时,诗歌第四段也被认为是最关键的地方。这个段落起着压轴作用。从内涵上看,它也是一个金字塔形式。用垫底和沉底的做法,虽然从以上三段演绎而来,但是人物在立场上却有个原则,由第四段第四行的“不能”来显示。其对象是“枯草”。
于是这个对象的含义和所指的多元和无限意,顿时就把诗歌的结构打开了,它的丰富、内敛、含蓄等都包括在里面。这时候,可以由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它进行演绎或展开。当然,人物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也体现在其中,人物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像这样认识层面上的清晰度,不是有的诗歌能够独立担当起来的。从整体上看,它需要有一个宏观上的设计与介入,比如,第三段第一行“造物的法则”就说明了这一点。这是点题。
第三段是以抽象的“法则”和“虚空”(参考该段第三行),形成了虚式结构,并且和第四段的实质结构互为对照和映衬,从表面上看是诗歌在处理上所具有的灵活性,而从根本上看,其实是诗歌人物富有睿智的充分体现,这个充分的程度,已经扩展到了要“保存出世的秘密”这个层面上。
作者:曹小航
评论:今音(雍赓)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