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漫漫】
——我读路遥之《人生》
文/一米阳光
记得第一次接触路遥的《人生》,不是纸刊,而是通过半导体收音机听小说。那时候的我,应该是刚刚上初中,十二三岁的样子。由于年龄尚小,对作品内涵不能体会太深,但是由于那时候的娱乐生活太单调,加之小说的魅力也是强烈吸引着我像追剧一样,每天迫不及待地等待着内容更新,我的心情也会随着故事情节的起伏跌宕而变换着喜怒哀乐。
我清楚地记得,当年听小说时我是深深地投入其中。被巧珍的痴情善良感动,为她受到高加林不公平的礼遇而落泪;气恼高加林的负心薄情,也曾为他最后的落魄结局拍手称快。但是,说不清为什么,心里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压抑,以我当时的阅历,根本无法更加透彻地理解《人生》的真正内涵,只能是停留于表象而已。再后来买了书,一读而读,每一次阅读,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感悟。
《人生》被称为“微型的平凡的世界”,它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代背景,描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的生活轨迹,以他与农村女孩刘巧珍和城市女孩黄亚萍之间的情感纠葛为线索,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通过这种悲剧命运的描写,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艰难的人生抉择。
农村青年高加林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凭着实力在村里当了老师,后来被有背景的人家走后门儿顶替,他又回村当了农民。
他有着独属于知识分子的清高,自然是不甘心就这样在农村土里刨食一辈子。时隔不久,他也走后门儿去县里当了记者,情况才有所好转,也算人尽其才。本以为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可是,却因为他太高调而惨遭举报,之后他又再次被打回原形到农村,当了农民。
这是高加林事业上所遭受的大起大落。而在爱情上,他同样一路坎坷,跌跌撞撞,步履维艰。
同村的漂亮姑娘刘巧珍因爱慕高加林的才华,主动表白,与他确立了恋爱关系。但是,当高加林去县城当了记者后,遇到了他的老同学,城市知识女性黄亚萍,他为了自己的事业前途,无情地抛弃了空有漂亮美丽而没有文化没有背景的刘巧珍,投向了黄亚萍的怀抱。
然而,世事有轮回。当高加林不再是县里的记者,回村当了农民后,他与黄亚萍的恋情也走到了尽头。
这一次,高加林抱着平和的心态,做好回村稳稳当当过日子的打算,准备与巧珍旧梦重温的时候,却没想到巧珍当初因被他伤害太深,心生绝望,不得已嫁给了邻村忠诚朴实,也是苦苦暗恋着巧珍许久的马栓。
就这样,兜兜转转中,高加林失去了事业,也失去了爱情。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高加林的生活于变化无常的状态,又回到了生活原点。
高加林,在他是农民的时候,他喜欢朴实善良美丽大方的刘巧珍,尽管知道巧珍没有文化,他也选择和她在一起,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处境。但当他走进城里当了记者之后,出于利益关系的考虑,他又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那个可以让她升官发财的黄亚萍。他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伪君子,一个不折不扣的陈世美。
文学作品毕竟有别于现实生活,但凡像高加林这样的人最后的结局都好不了哪儿去。所以,他最后又回到农村,被打回原形,重新站在生活的起点,本就是罪有应得,这是艺术作品所应起到的作用。
小说《人生》告诉我们,一个人在爱情和事业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一生的走向。而高加林在这其中起起伏伏的心路历程,也足以为我们明示这样一个人生哲理。
《人生》是一部小说,又何尝不是真实生活的写照?回想一下,是不是在我们身边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有过这样的人?亦或者我们就是其中的主人公?我想,一定有,至少我经历过,只是其中的故事情节有那么一点点出入罢了。
更加经典的是路遥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应该说,这句话会引起所有人的共鸣,它令我们不安,又让我们思考……人生天地间,没有谁的⽣活道路是笔直平坦的,有⾼峰,也会有低⾕。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无论命运安排什么,你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
一个偶然的事件可能让你平步青云,也可能让你一落千丈。正如书中所说“现实不能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谁如果要离开自己的现实,就等于要离开地球。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
人生就像一盘棋,一步走错满盘皆输。年轻的岁⽉,稍纵即逝。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整个一生。关键时刻那几步,可能就决定了我们一生的轨迹。
《人生》的意义也是在提醒我们,做人不能忘本,平凡的时候珍惜眼前的人,飞黄腾达的时候更要珍惜眼前人。同时也是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生,最重要的,其实就是选择。
在当下浮躁现实的社会,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如何走好脚下的路,是我们每个人都应思考的问题。
2023 . 04 . 24 . 夜
(图片由豪哥拍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