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逐光003父母的结合

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展播李伟华书法作品
母亲嫁给父亲时,还是在解放前,应该是1948年。就是在这个老屋。不知不觉,日出日落,母亲守着老屋,已经74年了。
母亲今天兴致很好。和李启振继续聊着。说的都是她的经历。李启振静静的听着。他也想知道大大(父亲)和母亲以及这个家族更多的历史。
母亲嫁给大大的时候。当时的房子的墙还是竹篱笆,透着风。屋背也是茅草。可谓家徒四壁。这房子是另户人家草蓬。堆放东西用的。
为什么会连一点房子都没有呢!
原来,父亲也不住在红枫村。而是离这个不到2公里的桃源村。这一点以前父亲也对李启振讲过。而且根据墓葬也可以了解到爷爷,太公,太太公的坟墓要离挑源村更近些。
桃园村地处绿野镇小盆地的一个触角,也就是一个山坳中。树口杂树茂密,村后山上遍种桃树。从远处外看,看不见什么房子。李启振也去过这个村子,大概也就30来户人家,房子都是依小河两边而建,都非常紧密。主要居住着李姓和吴姓。
1947年的一场大火,几乎烧毁全村的房屋。爷爷家也是烧成一片焦土。这样爷爷奶奶就和父亲一起,租了这个栅栏茅屋生活。伯父和叔叔也各自在附近的松林村租房生活。
老屋中挂着奶奶和三个儿子的合影,至今保存完好。估计照片应该是上世纪60年代初。
解放后,进行土地改革,由此这几间茅屋地就分配给了父母一家。
父亲因为有些文化,成为绿野乡政府的文书。母亲因为做事积极干练,成了乡政府的妇女干部,参加县里会议唯一妇女代表。
过了两年,父亲调到粮食部门工作。母亲说自己没有文化,也退出乡妇女干部工作。母亲又补充说,当时国家困难,她当妇女干部是没有工资的。后来的妇女干部才开始发工资。母亲到老都天真善良。这也是母亲寿命长的原因吧。好在孩子们都要几年后才出生,爷爷奶奶父母4人也能勉强度日。
大致在1959年,村里大炼钢铁停止后,还有些剩余木头堆在路边。
父亲跟村干部说,自己家漏风漏雨,能否把这几根木头卖给他,修理一下房子。村干部也知道这篱笆编的矮房,实在过于凄惨,而这些木头放在路边,风吹雨晒,也最终烂掉。也是爽快同意了。
村民们帮助打上土墙,竖起柱子和盖上了黑瓦。房子有了初步的骨架。
我记忆中,老屋的后来,也看到父亲步步加修,因为家中也有各种木匠工具,父亲无师自通,锯木、刨木,修修补补,内部结构做了一些调整,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五一居士2023.5.4修改

艺苑百家 李伟华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