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诗窖”精神
作者:马宇
前些日子,我应约参加了七点半文艺沙龙主办的《走进王仁裕故里》的主题研讨交流会。几位专家和学者的讲解与分析,让我进一步领略了有关历史人物王仁裕的学术文化和富有传奇色彩的民俗文化,同时也感觉到了各位老师诚恳谦逊的致学态度和方向,很是开心,让我寻味很久,也思量很久。
仰慕“师窖”,追忆鸿儒!这是一位生于唐末分裂时期,先后在前蜀、后唐、后晋、后汉为官,官及翰林学士、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太子少保等官职的人,也是一位“有诗万余首,勒成百卷”而享有“诗窖”美誉的人,具雄韬伟略也博学多才。让人遐想更多的是,王仁裕历经了几代时事变迁,写下了那么多的文学作品,取得了很高的文学成就和政治地位,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为数不多的。遗憾的是我对其生平事迹及主要成就和贡献知之甚少,因此而产生的感想也只能是个人的种种猜测和想象,甚至是我个人的意愿,所以这篇文章也可能是乱弹琴,期望能得到更多的理解支持,容我试想“诗窖”精神!

关于王仁裕的历史文献记事,《旧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八有记:“少孤,不从师训,年二十五方有意就学”。《新五代史》卷五十七有记:“少不知书,以狗马弹射为乐,年二十五始就学”。《全宋文》卷四十六《王仁裕神道碑》有记:“当童稚之年,失怙恃之爱。兄嫂所鞠,至于成人。唐季乱离,关右斯甚,俎豆之事,蔑无闻焉。既乏师友之规,但以畋游为事。二十有五,略未知书”。这些记载大致说明了王仁裕在二十五岁之前的情境,留给人很多的品思空间,而后就是二十六岁起步为学,“西江浣肠”之说,受经于季父之说,因而洞悉玄微、学识大进,五朝为官等等……在此,我想先把与王仁裕有关的几个数字列举出来做一下分析,他从小父母双失,二十五岁略未知书,二十六岁始学,二十七岁以文辞享誉秦陇,二十八岁登仕为官,后游历于宦海从政四十四年至七十七岁终,一生著作颇丰、诗万余首。我在想,一个二十五岁之前耽于玩乐不知诗书的人,是怎样通过一年时间的学习而以文辞享誉秦陇呢?又是怎样用一年的时间入仕为官呢?
他能以一年的时间直入仕途,除了才能过人、机智和胆识过人外,也与战乱所需、唯才是用的历史背景有关,因为当时的科举制度也因战事和政治而时有衰落,所以当时人才的任用是多元化的,但越是这样就越是觉得另外一个问题的非比寻常,那就是王仁裕二十五岁之前的成长!因此,我暂且避开其时事不论,先来想想王仁裕的与众不同。因为总是发现,一个特别人的脱颖而出都是从小的时候开始的,也就是说与众不同的人从小就是与众不同的,所以对王仁裕仅用一年时间的学习,就能做到以文辞享誉秦陇的说法,我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除非王仁裕从小就有很深的积淀和功底,又或是对自然和生活的深邃感悟!因为修为文学,除了才情和修养之外,是要具备相当基本功的,所以我觉得先贤王仁裕在二十五岁之前不为人知的经历中,有专研也有苦思,有悲凄也有壮观,有对自然的析理和对生命的感悟,有对真谛的探究和对美的追寻,也有对操守的把控和对欲望与诱惑的抵制,我觉得这每一个方向都应该占据了他大量的心思,这些环节过程在他身上有最大化的体现才更为合理,不该只是以狗马弹射为由耽于玩乐而不知诗书这么单纯。
因为,一个人积极健康的发展离不开行之有效的科学路径,这就是我为什么想了很多的原因!一个卓越人才的成长中,天资聪颖和拼搏是不可缺一的,方向的选择也至关重要,而心胸与眼界往往奠定了一个人一生可挖掘、可扩展的潜能与空间,先贤王仁裕能有如此高的成就和与众不同,正好验证了其所思、所见、所行就不同于常人的道理,独到的见解与行迹作用在有决定意义与转变意义的问题上,结果自然就与众不同了!
理如斯,理也如斯!其实,活着是一场对生命的历练,也是一场对自我的修行!善于盘点自己的人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善于淘汰自己的人总能把自己推向新的精彩,也只有在历经磨练中所悟,有发现就有增值,能剖析者就善于把握细节,去成就生命中很多的难得与珍贵。除此,即便是锦衣玉食般的高贵或是引经据典式的繁茂,如果不能从自身激起力量与共鸣,那再好的学问或者事物与自己都还是彼此关系,也就没有实际的效应和意义。据史料所述和专家的解析,一个少时疏于为学,造诣却如此之高的人,他二十五岁之前不为人知的故事里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奥妙?我相信有天才!因为天才其实就是善于用脑和眼睛发现事物内涵和能量的人,也善于挖掘和用运自身优势的人,同时也是肯于洗礼自身污垢、修正自身缺点的人!所以,能成大事者,大都以低姿态做人以高姿态做事,众所周知的是现象,鲜为人知的才是修行!
墨子说过,,“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论语》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如果我们把人理解为做所有事情的工具,今天我要表达的意思就会更加明显!一个没有太多时机通过接受教育和学习而成就的人,王仁裕只能用自己过人的天资辛勤开辟一条“明则诚之”的路径,此刻,我仿佛看到了!
我看到一个正在茫茫暮色中沉思、在孤灯夜下苦读、在大漠孤烟里寻觅、在山巅马上眺望的人……
马宇,号晴禅子,别署晴堂布衣、清心笔者,钟情于笔墨,用生命静行于书道,约文字觅山水清音,溯本求源、师古人亦师造化,只自潜行但为求真, 是传统书法文化的传播与践行者。

香雨:原名刘桂芳,公路养护行业一名普通干部,闲暇时喜欢涂鸦、喜爱朗诵。相信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洗涤人的心灵。因而作画涂鸦也好,朗诵美文也罢,均不为人前炫耀,只为陶冶自我便好!若有不弃同乐者,更是喜不自胜!愿与君携手在书画和文字的韵律中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