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行信记
不到长城非好汉
信义庄
我们群最大的特点,就是吃货多,只要说有什么吃的,那活动的人肯定翻倍。所以群的名字 我建议改为“最美的美食在路上”。这不,为了吃,队长周末专门安排去长城岭采“山苜楂”
“4月15日周六,会仙峪、上八分村、车网峪水库,行走长城岭,采摘头茬山苜楂。早7点出发,仙峪山庄农家乐集体腐败。”
看看,这赤裸裸的诱惑,吃货们肯定开心的手舞足蹈。
果不其然,晨起,到达集合点“仙峪山庄”的时候,只见众驴友个个神采奕奕、兴高采烈,正聚在一起,眉飞色舞地交流着过去采食“山苜楂”的经验和体会。山坡上迎面一幅巨大的牌匾,远观,以为是仙峪山庄的广告,近视,的确是广告,不过这广告却是雅的有点让人意想不到。整个广告牌上竟是一篇张荣才先生的大作《话说会仙峪》。文中不仅介绍了会仙峪的由来,更是把那“八仙”品赏过的“火头炖鸡”推崇备至,让人读后禁不住口水直流。有驴友提议,“队长,今天这鸡是必须要吃吃的啊。”队长笑笑说到:回来再说。
天气微阴,无风无雨,空气湿润,气温适中,真是个驴行的好天气。沿着峪中的山野小路,一行人悠悠地向长城岭奔去。
在惊喜和赞叹中,队伍从峪中斜斜穿出,上到了一处垭口,不曾想,垭口处犬声大作,鸡鸣鼎沸,欢迎仪式好不热闹。眺望远方,岩岩泰山巍峨壮观,原来此处已至齐鲁边界。世事逾千年,齐鲁早已亲如一家,那守边的将士也早已无影无踪,想不到这动物竟还如此执着,警惕性依然如故。
此处路面平坦,一条水泥防火道依山蜿蜒。西面是来路,东面下行为“上八分村”,南面攀爬可直达长城岭。队长指着北面一处鼓鼓的小山包说到:知道大家今天的主要任务是采“山苜楂”,这个山包的“”山苜楂了”最多最好,但今天我们不能去,尹嫂子有事没来,这地方必须给我们的群神尹嫂子留着。队长的话那就是金口玉言,一行人绝对无条件服从,个个自觉地跟着队长,沿防火道向“上八分村”走去。
还在集合点时我就发现,今天的驴行,似乎与往日有较大的不同,最大的差异就是装备发生了变化。许多女士的背包外都挂着一把小铲子和几个红红绿绿的塑料袋。十分搞笑的是那资深男驴友老李,竟在胸前挂了一个红红的尼龙兜。据说这兜是早上出征前,嫂子在家专门给挂上的,且谆谆告诫,兜不装满,晚上回家没饭。其次,在峪中行走的时候,发现大家走路的姿态、眼神也有了异样。过去大家走路,都是低头看脚下,紧跟队伍前行;这次,队伍不仅散的很开,更有意思的是,有人的眼神竟四处撒摸,心思根本不在登山上。个别女驴友还不时蹲在路边,似乎捡宝一般,全身心地采摘着什么。
难道是在采“山苜楂”,这“山苜楂”是什么宝贝,咋就这么吸引人?
这“山苜楂”是什么东西,过去丁点不知,更没食过,但几位女驴友谈到时,那个个眉飞色舞的样子,看到时,两眼放光的神态,令人印象极深。上网探究,原来这“山苜楂”竟有北方第一野菜之称。其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除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含量极高外,维生素C及钙、锌、铁等微量元素含量亦高,对软化血管、调节内分泌、助消化、控制体重、延年益寿等,都有较好的效用。那生长在高山之上,拥天地之灵气,吸山川之精华,沐娇阳之恩宠,得雨露之滋润的“山苜楂”更是尤为难得。这“山苜楂”食法多样,可热炒,可凉拌,但更适宜于做包子、饺子、馄饨等馅心,色泽翠绿,滋味清新鲜美,口感极好,回味无穷。
懂的了这些,我终于理解了那些在“山苜楂”中迷失的驴友了。
此处路途平坦,视野开阔,风光极为秀美。远观,泰山苍苍,汶水泱泱;近视,百年栗园,春意盎然,一片生机。不远处,三五农妇正在劳作,“啾啾”鸟鸣山谷回荡,清脆悦耳;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的房舍,几缕炊烟袅袅;小村旁,数株桃花仍在盛放。春风荡漾,心旷神怡,真一处世外桃源。
但即便如此的美景,对于那些醉心于“山苜楂”的驴友来讲,也都是视而不见的,个个皆是我的眼里只有“你”。
不知是眼前的风光宜人,还是队长有什么喜事,反正队长今天的心情格外的好。此刻,先头部队已达车网峪口,那散在后面采摘“山苜楂”的女士,却还三三俩俩地落的好远。可队长既不催,也不喊,任凭他们自由散漫的享受自然,享受那份采摘的喜悦和欢心。好大度、好暖心的队长啊!
车网峪,峪深狭长,自上而下连续建有三座水库。水库面积不大,但容量不小,每座水库的大坝都有数十米之高。站在坝体之上,凝望碧绿幽深的水面,俯视如城墙般高大的坝体,令人感慨。当年在没有大型施工设备的情况下,夫辈们是靠什么支撑,建成如此壮观的工程!想来,一定是精神,那种“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精神,那种“自力更生,战天斗地”的精神。人活着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欣赏完大坝,沿坝体北面悬崖攀行十几米,即是去长城岭较为平缓的线路。这十几米的悬崖虽不陡峭,但攀爬也有一定的难度。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位女士,望着悬崖上那一簇簇嫩嫩尖尖碧绿的“山苜楂”,迈不动了腿,竟一手抓着悬崖上突出的石块,一手忘我地采起了“山苜楂”。真是管他生死如何,唯有“山苜楂”也。那淡定,那气魄,让人目瞪口呆。
爬上悬崖,沿村民当年采石开出的山路阔步前行,峪中风光一览无余。那峻峭的山崖,连片的新绿,大自然随意挥洒的点点碧桃和几株金黄的连翘,在蓝天和碧水的映衬下,将春天的画卷描绘的旖旎撩人。
峰回路转,海拔渐渐升高,“山苜楂”越来越少,渐渐淡出了视线,几位迷醉的女士也纷纷回归正常。不曾想,按下葫芦起来瓢,以老李大哥为首的几位男驴友,却又跳进路边的杂草乱石中,挖起了山蒜,那老李大哥更是边挖边吃,一脸的享受,搞的我十分茫然。扭头看队长,队长先是神秘一笑,随之,乐悠悠地说到:这东西能补肾壮阳。闻此,大家哈哈大笑,纷纷插科打诨,取笑起了老李大哥。而老李大哥却是不愠不恼,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挖眼前“蒜”。
歇息片刻,起身来到一处岔路,大家在是向左还是向右的问题上产生了歧义。左前方放眼望去,是一片金黄和银白,显然是一片花的世界,据说再继续前行,还能看见两个水库,那秀美的景色比之刚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右前方则是乱石铺地的景象,其上密林掩映中的山体,张牙舞爪,神秘而恐怖,让人没有多少的好感。几位女士也不管路线对错,竟毅然朝左前方奔去,那队长竟也悄悄尾随。此时,吃过山蒜的老李大哥,不知那来的胆量,竟大声吼了起来:“不对,不对,向右走”。看来,这山蒜,不仅补肾,而且还提气壮胆。事后证明,这山蒜真是立了大功,如果没有老李大哥“蒜”后的这一声大吼,我们肯定会犯方向性的错误。
踏着一条铺满无名蓝花的小路,带着对未知的渴望和些许的恐惧,队伍向右边的山谷走去。此时,突然想到,刚才的方向明明错了,这队长作为资深驴友,心里肯定清楚,但为什么不去制止,反而还尾随前行哪?这神秘莫测的队长,把我给整糊涂了。几次想张嘴发问,但却都欲言又止。想想队长的做法总有道理,发问的念头也就彻底打消了。
驴行山野,这样的不堪还是头次遭遇。整个山谷满目疮痍,两旁山崖多处崩塌,鲜有大树,褐红色尖利的碎石散落满地,就像刚刚经历了炮击一般。该不会是过去的采石场吧?如履薄冰般攀行半小时后,猜想终于变成了现实。凝望着那狰狞恐怖裸露的山体,心情五味杂陈,情绪一落千丈,青山、绿水该是何等的重要啊。
一番急行,队伍很快脱离了乱石嶙峋的路段,渐达山谷上部,苍松翠柏间,一株野桃正姿意绽放,让人心情为之一振。此时,小路又出现了岔道,老李大哥执意右穿松林登顶,而队长却坚定地选择左穿刺槐林登顶,并指着前方密密的刺槐林说:大家加油,还有100米左右,我们即可登临长城岭。习惯了队长善意的户外谎言,对队长的信任仍然绝对忠诚,一行人毫不犹豫地随着队长向左奔去,那已向右走出很远的老李大哥,也只好乖乖折回,随队前行。
事实证明,队长就是队长,这次的选择又是绝对正确,否则这罕见的美景至少要等到明年了。
这槐林登顶根本没有路,前行几乎全靠感觉。左走走,右转转,抓树干,拽野草,屁股朝天,前胸贴地,走几步就气喘吁吁,半小时升高不到20米,气的我开始只想骂娘。但走过一段后,不知不觉间竟喜欢上了这样的路线。这段路太美了!美在空灵,美在野性,美在天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一定要第一个登上长城岭。就在大家拍照嬉闹之际,笨鸟先飞,我率先向长城岭发起了冲击。透过密林,长城岭陡峭的山脊似乎就在眼前,目测距离不足200米,但就这样的一段距离,却让我足足爬了半小时之久,登顶的那刻,腰都直不起来了,看心率已经突破了120。
站在不足两米宽的长城岭上极目远眺,只见泰岳山脉连绵起伏,青山含黛,烟岚云岫,主峰岱顶高耸入云,好一幅《千里江山图》。
这岭上风光雄奇秀美,与刚才完全迥异。从山顶开始,北侧除少许灌木外,几乎全是郁郁葱葱粗壮的泰山油松。夹杂在石缝中、油松下的几株野桃或盛开、或含苞待放;悬崖边的黄色连翘与白色的“喇叭枝”交相辉映,将北侧险峻的山体点缀的妩媚动人。
沧海桑田,这岭上已经看不到丁点当年长城的痕迹,但一片片散落的石块,似又在反复的告诉你,这里就是长城,这里就是当年齐、鲁争霸的战场。
悠悠的一个人沿山脊漫步,微风阵阵,清爽宜人,十分惬意。大约十几分钟后,大部队从一片枯死的松林中斜斜穿出,会师到了山脊,在一棵高大粗壮的松树下,靠坐在一起歇息。
这驴行,其实玩的就是开心,真没有多少大道理而言。这不,歇息后刚刚下行不久,老李大哥的“山蒜”就又在发酵,看到路旁一棵碗口粗病死的松树,忍不住就要试试自己的“无影脚”。只见其挽袖哈腰,怒目圆睁,突然一脚向松树踹去,那松树竟拦腰折断。就在大家惊叹之际,老李大哥却又快步向前,朝着剩下的半截树桩狠狠踢去,这一踢却直接笑翻了大家,只见树皮脱落,木屑乱飞,原来这树早已腐朽透顶了。
时间已经过午,惦记着“仙峪山庄”的美食,大家下山的速度渐渐加快。想不到,此时,队伍前面突然出现了一片盛放的桃花,吸引的几位女士纷纷驻足观赏。而更让人想不到是,此处竟出现了一簇簇碧绿茂盛的“山苜楂”,这让几位痴爱的女士又一次迷醉,任凭队长招呼提醒,个个竟充耳不闻,采摘不停。
越过乱石堆砌的采石场,“仙峪山庄”已隐隐可见。队伍在队长的严令下快速下行,但走着走着又一次迷失了方向。见此,我主动要求探路,一番披荆斩棘,很快找到了下山的小路,但由于手机信号缺失,却怎么也联系不上队长。待到下行至来时垭口的时候,只见队长正带领大家,在与我背道而驰的线路上艰难下行,但任我如何呼喊,却无一人回应。看阴云密布,电闪雷鸣,我只好急急地向“仙峪山庄”狂奔。
事后了解,还是队长魅力无限,大家在意见不一致时,都选择了队长。谁知这队长也不是神,这一次确确实实犯了方向性的错误,让大家下行的异常艰难。有位女士不小心腚刹失灵,竟一头撞到了队长的腚上,搞的大家苦笑不得。
时间已达下午一点,估计队伍很快就可到此,考虑大家体力消耗,下山即可吃饭,我便请示队长午餐如何安排,并专门提示,这鸡做的不错,是否可以点上。没想到,队长却明确告知:除鸡之外,其它你可随意。
到“仙峪山庄”,却不能吃鸡,总不能吃“山苜楂”吧!但队长真的就是没让吃鸡!据说,队长为了满足某些人的要求,近期还要安排一次“仙峪山庄”采摘行动,也许这次就能够吃上那有名的“火头炖鸡”了。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