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将为你解读《正面管教》这本书。
如今,家长们最关心、讨论得最多的恐怕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了。社会在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育儿方面的新挑战,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孩子真的越来越难教育了!

妈妈们常常感到很疑惑,孩子有时候明明就是感动的小天使,怎么一转眼间就变成讨厌鬼了呢?
比如,当妈妈下班急匆匆赶回家,孩子对妈妈又是亲又是抱。正打算撸起袖子做饭,孩子却抱住妈妈的腿不放手。接着,为了得到妈妈的关注,各种把戏通通上演了。最后,妈妈还是忍不住把孩子收拾了一顿,家里顿时鸡飞狗跳。
有两个娃的宝妈那更是苦不堪言,每天一睁开眼就开始忙碌个不停。叫孩子早晨起床、吃早餐堪比打了一场硬仗。到了晚上,想让孩子们自觉地去刷牙、洗澡、睡觉,也堪称世纪难题。无论自己怎么唠叨、惩罚都不管用。
这可能是大部分妈妈的日常了,总觉得在教育孩子上有心无力。而当妈妈们觉得特别累时,又为孩子的事崩溃、爆发。
其实,每个家长的育儿之路都是充满艰辛和挑战的,好在《正面管教》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它告诉我们,父母只要友善并且坚定地管教孩子,就会帮助孩子找到他们内心渴望的归属感和价值感,一切育儿问题也都将迎刃而解。
作者简·尼尔森,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她也是"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正面管教》自问世以来就被人们奉为指导孩子的"黄金准则"。在全球的销量也累计超过了600多万册,帮助了千千万万的父母解决棘手的育儿难题。好了,介绍完这本书和作者之后,接下来,我将分三期来为你解读这本书。
第一期,我们来聊一聊如何用正面管教看待子的不良行为。
第二期,我会为你分享如何用正面管教思维改变作为父母的教育方式。
第三期,我们来学习如何用正面管教法找到开启孩子心灵的有效工具。
接下来,我们就正式开始今天的学习。
两种传统的管教方式
在学习什么是正面管教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统两种传统的管教方式。
第一种是严厉型的管教,孩子在家里做任何事都没有自主权,一切都由父母决定。父母的惩罚可能偶尔会起到短暂的效果,但孩子的问题行为压根没有得到改善,有时还会变本加厉。
比如,一个忙碌的清晨,我们为孩子费心准备了丰盛的早餐,可这时候,孩子却因为没有自己想吃的而拒绝吃早餐。
这时候家长们会怎么做呢?实行严厉型管教的家长可能会直接发脾气,然后强行带孩子上学,把挨饿作为一种惩罚。
不过,惩罚只能起到暂时的作用。过不了两天,一切又会打回原形。为了让孩子记住教训,父母只能不断加大惩罚的力度,但是这样只能使矛盾愈演愈烈。
研究也表明,那些经常被惩罚的孩子,都会出现两种极端,要么非常叛逆,要么特别自卑。
接着我们来看第二种,也就溺爱型的管教。在这种管教方式下,父母给了孩子绝对的自由,但是没有规则的自由,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任性。
还是上面的例子,这时候,实行溺爱型管教的父母开始好言相劝,实在不行,就重新准备其他的令孩子满意的食物。
我们都知道,长期的溺爱对孩子的成长会非常不利的,孩子会变得更加以自我为中心。所以说,两种传统的管教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的教育环境了。
为什么传统的管教不可取?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搞清楚有效的管教的标准是什么?
第一条标准是,有效的管教,要能让孩子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信心。
当孩子违反了约定好的规则时,家长要以尊重的方式对待孩子,不唠叨,也不打骂,而是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孩子自己去总结原因,来避免以后出现同样的问题。
比方说,孩子惦记着玩没有按时回家做业,家长可以先询问孩子回家晚的原因,有没有办法避免,以后可以怎么改善这个问题,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解决方法。这样一来,孩子的重心会放在解决问题上面,而不是逃避家长的说教和惩罚,处理能力增强了,对自己也更加有信心,也更容价值感和归属感。
有效的管教还有第二条标准,那就是教育必须要能达到长期的效果,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生活技能。
比如,孩子总是不收拾玩具时,如果一味地打骂孩子,虽然会暂时起到终止孩子不良行为的作用。但是,时间久了家长们就会发现惩罚不管用了,因为只要自己停止唠叨,孩子就会原形毕露。如果惩罚手段持续升级,亲子矛盾反而加剧。
如果想改善这种情况,我们就必须一步步指导孩子如何收拾玩具,怎么做分类?这种做法才能带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长期的效果,帮助孩子学会有价值的人生技能。
所以你看,传统的两种教育方式,不管是太过严厉,还是太过溺爱,都不满足有效管教的这两条标准,因此都不太可取。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疑惑了,惩罚也不行,妥协也不行,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对呢?
其实,我们可以尝试用"正面管教"来解决我们与孩子之间的问题。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严厉也不溺爱的管教方式。我们作为父母,要和孩子相互尊重、团结合作,以此来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那我们就来看看正面管教型的父母,面对上面的情况是怎么做的。当孩子埋怨早餐没有自己想吃的食物,家长没有打骂孩子,也没有企图对孩子进行说教,更没有以孩子为中心,给孩子另外准备食物。
当孩子选择不吃早餐时,我们可以尊重孩子的决定,不去强迫孩子,但是,只能等到下一餐才有东西吃。
当孩子企图让父母屈服时,我们只要坚定自己原则和态度就好。孩子可能会大发脾气,这时候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适当转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等待孩子冷静下来再和孩子沟通解决办法。
我们只要不断坚持使用正面管教,就不会被孩子的错误思维误导,也就能更好地处理这些难题。
正面管教如何看待不良行为
当我们真正地理解了什么是正面管教,以及有效管教的标准后,就迈开了有效管教孩子的第一步。
正面管教要求父母理解孩子,所以接着我们就来看,按照正面管的理念,该如何重新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
父母觉得孩子的教育很令人头疼,主要还是因为孩子的一些坏习惯或叛逆的行为总是得不到改善。但其实,孩子并不是故意捣乱,他们只是使用了错误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有时候,孩子们是在通过不良行为来吸引父母的关注。比如,你在忙着做饭,孩子一会让你陪他玩,一会要上厕所,直到你停下手头的事去陪他为止,这其实就是孩子在寻求关注。
寻求关注的孩子,错误地认为只有让身边的人为他忙碌个不停,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另外,孩子们有时是通过不良行为来报复大人或者自暴自弃。当孩子觉得受到伤害时,为了补偿自己受伤的感情,他会选择一些破坏性行为来让对方受到伤害。
比如,每天吃饭时,孩子这不吃那不吃,你让他去房间面壁思过,结果他故意把书和玩具撒了一地。
而有时候,孩子因为不相信自己,对任何事都表现得无能为力,就会自暴自弃。你越鼓励孩子,孩子反而越退缩。
进行报复的孩子认为受到伤害就要还击,反正也没人会爱他们。而自暴自弃的孩子,总觉得自己很无助,什么都干不好,即使努力也没有结果。
通过以上孩子不良行为错误目的的学习,你是不是对孩子以前那些让人恼火的行为多了一份理解呢?
如何识别孩子的不良行为
理解了孩子的心理之后,我们来看看利用正面管教,如何识别孩子的不良行为。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条线索,也就是通过我们对孩子错误行为的情绪反应来做判断。
当孩子出现错误行为时,如果你的感觉是心烦,恼火,那孩子的目标有可能是寻求你的过度关注,如果你有被挑战或者绝望的感觉,那孩子的目标有可能是寻求权力或者想要报复;如果你觉得无能为力,那孩子的目标则可能是自暴自弃。
比如,晚上,到了该上床睡觉的时间了,孩子却非要继续看电视。你答应再给孩子5分钟。可时间到了,孩子依旧不肯去睡觉,你只好把电视关掉。孩子却一边尖叫一边哭,最后,你不得不强行把孩子抱进卧室,顺便打一顿。
这里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家长的情绪是一种被挑战的感觉,这说明孩子的错误目的就是寻求权力。
我们只有静下心去思考,才能知道被隐藏的情绪究竟是什么?进而才能精确地判断孩子错误行为背后的真正目的。
讲完第一条线索,接着我们来看第二条线索,在我们要求孩子停止错误行为的时候,观察孩子的反应是什么。
如果孩子当时能够立即停下来,可是过一会儿,又开始捣乱,那孩子的目标很可能是寻求家长的过度关注;如果孩子仍然继续他的错误行为,或者顶撞和反抗父母,甚至故意在家里搞破坏,那他的目标很可能是争夺权力或者进行报复;如果孩子表现得很消沉,希望你放弃让他去尝试,不要理他,那他的目标则可能是自暴自弃。
孩子的反应可以让我们了解孩子的行为真正想要说的是什么。
每个行为的背后,都会有它潜在的目的。有时候,包括孩子自己,都不明白自己潜意识里藏着的秘密。错误的目的驱使着他们通过不良行为获得想要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家长通过上面两条线索识别出孩子不良行为的错误目的后,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了。
父母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有效的正面管教,才能重新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正确引导孩子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才会拥有真正幸福而充实的人生。
到这里,今天的内容就差不多讲完了,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为了掌握好正面管教,我们分享了如何重新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
首先,我们了解了什么是正面管教,它是一既不过度严厉也不溺爱的管教方法。
接着,我们探讨了如何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最后,我们给出了两条有效识别孩子的不良行为的线索。
以上就是今天学习的全部内容,你对此有什么想法心得,欢迎评论区里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