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历:姓名:刘津香 1952年2月11日出生于天津 1959年~1965年天津市和平区华安街小学上学。 1965年~1969年天津第六女子中学上学。 1969年4月12日~1971年6月12日在内蒙武川庙沟土城村插队。 1971年6月~1972年10月内蒙呼市饮食服务公司综合饮食服务部餐厅服务员。 1972年11月~1974年12月学习、实习。 1975年1月~1986年12月内蒙呼市饮食服务公司医务所护士。 1986年12月~1993年天津药用玻璃厂保健站护士。 1993年下岗,后退休至今。

作者近照

2023年4月27日同窗十四姐妹 聚会合影
《五.四青年节有感》
——2023.04.27天津女六中同学聚会纪实报道
文/刘津香
2023年4月27日,原天津女六中初一二班同学聚会了。聚会的理由是,同窗姐妹、知青战友淑云从内蒙回津探亲。
这天阳光明媚,气候宜人。姐妹们同聚天津河东爱琴海购物大厦,见面时手拉手,紧紧拥抱。
班微信群主莲英精心设计、策划、导演着此次聚会。从姐妹们两人一对上扶梯录像到一起朗诵;从拍照选景到订桌就餐都亲力亲为,辛苦操劳。
我班“管家”秀文精心为大家点餐,考虑全面,精打细算。
莲英、秀文、燕三姐妹为给大家拍照,留下美丽倩影弯腰、半蹲、全蹲,不顾七十多岁的老腰老腿。
看到姐妹们古稀之年如此精神焕发,美丽依旧。不由得让我想起:啊,我们已经相识58年了!
姐妹们少年时代的模样没有变,教室里的读书朗朗;操场上的运动嘻戏;还有我们在自己学校的游泳池游泳嘻闹;1969年上山下乡,从此姐妹们告别校园,各自开始了自己的人生。
几十年各自的经历不同,姐妹们工作、恋爱、婚姻、家庭,直到古稀。
往事如烟,相聚愉悦。不由我“诗兴大发”,随即现场写小诗一首,并且朗诵给姐妹们听。我的即兴小诗如下:
姐妹相识58周年,
同窗情谊记心间。
难忘朗朗在校园,
不忘嘻戏操场练。
69年分手离校园,
各自东西奔向前。
多有坎坷回家乡,
婚姻子女自我忘。
如今古稀在夕阳,
姐妹携手享安康。
同欢乐,幸福享,
大家拉手耄耋望。
(在聚会的餐桌前,在姐妹们交谈、嬉笑的嘈杂声中,伴随着莲英、爱华的美妙歌声,我利用几分钟写的小诗。没有时间措辞修改,很随意不成熟的作品)我朗诵之后,姐妹们的掌声让我感动。
聚会即将结束,姐妹们起立,手拉手围在餐桌前。同唱“二十年后再相会”,“让我们荡起双桨”,“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姐妹们边唱,边随着音乐的节拍左右的晃动,激情、快乐,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和生活的甜蜜。特别是唱最后一首“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将此次聚会的氛围推向高潮。我似乎看到了1969年激情的青年学生奔赴内蒙古大草原,体会到了几十年姐妹们各自的坎坷经历,同时也看到了姐妹们古稀之年的坚定信念,努力进取的精神依旧。
试问?为什么我们50后如此的不同凡响?为什么我们把同窗珍惜?为什么知青情结如此浓烈?因为,我们是特殊的一代!
我们是新中国的长子,我们深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来之不易。我们继承了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我们从儿时就有坚定的信念。
我们继承“五四”精神,将自己的青春献给边疆农村,献给祖国。
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我们与共和国一起长大。我们经历了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挨过饿,受过苦,更懂得珍惜。
我们上有老下有小,有兄弟姐妹,更能体会亲情无限。
我们经历改革开放,经济搞活,引进先进,向世界敞开国门。
我们有能力,更知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们有责任,有担当;我们承上启下,让“五四”精神世代相传。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祝愿老青年们老当益壮不减当年,愿子孙后代“五四”精神发扬光大,愿我们的祖国永远年轻、活力、强大!
于2023年5月4日 天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