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感与忧患意识
王业松
昨天,一位比较了解我的作者韩瑛给我发微信说:“作家王业松就是从来没有危机感,所以潜力没有发挥好。如果有些压力,散文的成就会超过毕淑敏”。
这几句评论,引起我对九十岁的人生回眸。我虽然谈不上养尊处优,自己也没有优越感。但母亲一生下我,我就处于优势。我前面有四位姐姐,父母肯定想要个男孩,我就在父母盼望中出生了。我在兄弟姐妹排行中处于第5位,但我的优势超过老五。除了有父母崇爱,还有个姐姐崇护和谦让。
我家在土改时被定为中农。我从记事时开始就知道我穿的戴的都比本村的同龄孩子优越。三四岁时,姐姐们专门为我缝制了一顶风帽,上面有银质的“长命富贵”4个字,这4个字是父母和姐姐们对我的美好祝愿。
中农人家有房屋,有土地,有齐全的农具,有耕牛,有自给自足的生活。现在讲小康,其实八九十年前那时的中农已经是温饱无虞小康了。当时很多贫农家庭三餐不保,有的一天只吃两顿饭,而我和父亲一天吃4顿饭,在早饭之前有一顿“小锅饭”。当时,与我同龄的别人家孩子,在冬天里还光脚露顶时,我已经穿上棉袍、棉裤、棉鞋了,戴上棉帽了。
我父母虽然是文盲,但思想意识远超一般文盲的农民。父母意识到要发家,家里没有识字人不行。那时农村没有小学,父母为我一人办了私塾,从邻县沭阳请来私塾教师,还有几位比我稍长的本家哥哥陪读。建国初期,在我小学毕业前几年,父母还为我一人请过家庭教师。当今来说,请家教,孩子报班,大家都习以为常,要知道在几十年前这一举动已经十分超时代了。这是都是我小学毕业之前所处的优势。但我处优而不觉优,被爱而不炫爱。
魏圩小学离我家古墩村5华里,父母为了我减少来回奔波,让我带午饭在学校食用,这样我还比别的同学多出一些学习时间。
在我的学生生涯中,我被两次保送,别人考都考不取,而我免试上了两所高等院校。
南京大学毕业时由国家统一分配,不愁找不到工作。中央机关派人到南京大学选人,我被选中了,从此进了中央机关,后来又进了中南海,当时我凭一纸介绍信到中共中央组织部报到。
几十年的工作中,单位虽有变动,但我一直是公务员,一直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比起南京大学同班同学,我总结了有10多个第一。我一直认为,如果别人也有与我一样的机遇和条件,也许比我做的更出色,所以,我从来没有骄傲过,但我在同代人中一直处于优势。
几十年来,我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比别人优越。生活上有单位后勤保障,食宿不愁,温饱无虞,按月领工资,连子女上幼儿园的条件都比社会上别人好。工作更是如此,请问有几个人拿着周恩来总理批示到有关省市出差?有几人能与周总理同吃一锅夜餐?有几人能面对面聆听周总理和国家其它领导人讲话?有几人能进出中南海,进出新华门?
所有这些优势、优越,我都没有产生优越感。我不骄傲,但我自信;我平凡,但我不平庸。《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曾说过:“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我认为,我做到了。完成了我当职时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后,我按时退休了,至今我出版了9本散文集,我为人民和国家树碑立传了。
回眸九十年,我知足,但不满足,我仍有追求。在全国人民都在新时代奋力拼搏时,在全国人民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奔跑时,九十岁的我也要快走,要为奔跑者鼓与呼,要为所处时代发声。
我虽然没有危机感,也没有优越感,但我有忧患意识。不满足里包括对国家所处的严峻环境不满足。看着周边环境,便知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国家安危关乎每个人,如果国之不保,那么,你的家也不保,你个人生命、财产也不保。所以,忧患意识不光是党和国家的事,也是每位国人的大事。我在20年前就写过一篇散文《对手没有睡觉我们也不能打盹》,现在的国际形势比20年前更严峻,在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我们每位国人必须与国家同命运,共患难。谁都不可能置身事外,更不可能独善其身,而是休戚与共。应团结一心,上下一致,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自觉自警,忧党、忧国、忧民,共同战胜躲不开的各种挑战,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
2023年5月3日
作者王业松简介
王业松,男,1934年⽣,汉族,江苏省泗阳县⼈。南京⼤学中⽂系毕业。曾在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任助理,在公安部外事局和教育局任处、局⻓,并兼任《公安教育》编委主任。现为中国散⽂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多次在《⼈⺠⽇报》《⼈⺠论坛》⽹、《中华英才》半⽉刋、《亚洲财富国际交流》⽉刊,以及南⾮出版发⾏的《⾮洲时报》等报刊发表⽂章。已经岀版《呼应》等九卷散⽂集,计300万字。其中《⾬中送魏巍》、《我送荣毅仁副主席回家》和《我在中南海⼯作期间花絮》等散⽂在社会上⼴为流传。作者年已九旬,但仍在为时代发声。读者可从中听到⼈⺠的呼声,看到国家发展的脚步,感受到时代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