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董素印简介:
江苏省射阳县政务办董素印,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某市级网站特约编辑,从事新闻宣传、党委秘书、新闻采编、党史研究、政务服务等工作三十多年,100多万字新闻、文学作品被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各级媒体采用,获评首届鹤乡文化英才,入选《中华文化人才库》。


海陆荟萃“八碟”香
文/董素印(江苏射阳)

在盐阜地区,无论千鹤湖、新亚等大型酒店,还是浅街深巷的小型餐馆,无论大型宴会,还是小型聚餐,总是离不开八碟小菜:小蟹、泥螺、海蜇、蒿菜、咸鸭蛋、花生米、红萝卜、小杂鱼......等等,由品种繁多的小菜搭配起来,同席就餐人数多的搭配十碟或更多,人数少的也可配六碟小菜,这些成为开席时率先闪亮登场的“序菜”。

这些小菜中,像小蟹、泥螺、海蜇、蒿菜等虽然常见,可是不折不扣的来自黄海滩涂的小海鲜,小蟹、泥螺、海蜇都是生活在黄海海水之中的水生动物,蒿菜则是生长在黄海浪尖上盐碱滩地中的一种植物;其他的小菜都是农副产品。但离开这四碟海鲜小菜,八碟“序菜”将会黯然失色,身价大跌。
别看它们只是小菜,尤其是身价较高的海鲜小菜生产过程却不简单。像泥螺,是生长在黄海滩涂污泥之中的小贝类,为黄色和黄褐色,椭圆螺状,长一二厘米左右,壳薄而脆,用食盐腌制后佐以味精、姜片、蒜泥即可食用,有资料记载:“吐铁一名泥螺,俗名泥蛳,岁时衔以沙,沙黑似铁,至桃花时铁始吐尽”;在辽阔的黄海滩涂上,每年的春、夏、秋三个季节里,波光粼粼的海浪之上,三五成群的游客一边观海,一边拾泥螺、踩文蛤,看似动作优美轻盈的跳着“海上迪斯科”,其实是一件费力煎熬的苦差事。拾小蟹也是一件虽苦尤乐的赶海活动,小蟹学名叫蟛蜞,盐阜地区称其为烧蟛,是底栖动物,主要有宽身大眼蟹、日本大眼蟹、豆形拳蟹等,体态娇小,行动敏捷,在那“日见芦花点头,夜里小蟹砌楼”广袤滩涂上,密密麻麻小洞穴旁到处是灵动的小蟹,稍有风吹草动,敏捷异常的小蟹迅即启动八条小腿,飞一般“噗”地钻进了附近的洞穴,转眼间便不见了踪影,一般人难以捉拿,只有经验丰富的赶海人才能抓住它,用生姜、辣椒、料酒、白糖、食盐等佐料,将其腌制并封存一周后,便是一道美味的佳肴;诗人白居易诗赞蟛蜞:“乡味珍蟛蜞,时鲜贵鹧鸪”,极大地提升了其身价。
尤其是蒿菜,能荣登中、高档餐桌,成为美味佳肴,实属不易。作为野菜,它在饥荒年代,无粮可食,为了生存,人们将盐蒿菜和水煮熟便食之,救了很多人的性命,许多人因此对其生厌,一段时期便成了喂养家禽的草料。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日趋讲究“绿色”和“纯天然”食品;生长在荒野滩涂、远离污染的盐蒿菜,因其生长过程中没有使用化肥和农药,其嫩茎叶营养成分丰富,味道鲜美,又能清热解毒,降血压、降血脂,特别是还具有减肥的功效,还能入药,可以治疗肝炎、降低胆固醇、血脂,对高血压、糖尿病均有很好的疗效,备受大众青睐。细心的厨师将盐蒿菜加上香油、味精和蒜泥等多种调料,使其色、香、味俱全,令人舌下生津,细细嚼之,回味无穷。由草变成菜,表面上看只是形式上的变化,但折射出人们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

虽然“八碟”只是小菜,但只要是酒席,一定离不开它,更何况也深受人们喜爱。每当宾主入座,彼此介绍相识后,大家便觥筹交错一番,尤其是外地客人会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富有特色的小蟹、泥螺、海蜇等地方小菜,酒宴很快掀起了第一轮高潮。自古就有“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说,其实,第一“巡”之酒往往主菜还没上桌,全凭“八碟”支撑,为整个浓厚的宴会氛围开了好头。其实,毫不夸张地说,一个成功的宴会,小菜“八碟”功不可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