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点评之赵姨娘:她为什么这么爱“作”?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第一中学苏冬梅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视频,一个老太太推着自己的老伴在街上走,不知道老伴说了什么,老太太突然脱下鞋子照着老伴的脸就抽起来。路人都指责老太太不对,老太太一席话却说得大家哑口无言。原来,老太太刚刚做过一个大手术,身体还未痊愈;老伴一度血压高,家人都劝其吃药,他却就是不吃,现在得了脑中风,还得老太太伺候他,真是力不从心。有句话说: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我们在看到一些表象的同时,常常忽略了背后的原因。赵姨娘,好像就是一个充满戾气、爱作爱闹、很不被大家喜欢的人。
她本来是贾府中的一个幸运儿:能得到贾政——这个真正一家之主的青睐,并且生下了一双儿女,后生有靠,而且一直深得贾政眷顾,在贾府做妾的人当中,还真是独一无二。如迎春的娘,不知何原因早早撒手人寰;尤二姐,更是没过几个月的舒心日子便被折磨死去;再如香菱,在夏金贵的棍棒摧折下简直生不如死……王夫人对她可说是宽容有加,让她养大了一双儿女,还把环儿带在身边,朝夕相伴,直称母亲。可也正是她,似乎从未看到过自己所拥有的这些美好,反而只是不满、不足、气不忿,觉得人人都在和自己作对,看不起自己,碾压自己,所以动不动怒火烧心,要去抗争、去发泄、去毁灭,活生生把自己的好日子过成了一地鸡毛,成了贾府最不得人心,最不受待见,最令人不屑又不齿的“半个主子”,就连自己的亲女儿——探春也不愿与其亲近。赵姨娘为什么就成了这样一个不知自重,动不动撒泼耍赖、无理取闹的存在呢?究其原因,不外乎下面几点:
环境使然,饱受欺压
妾在封建大家庭中地位是很低的,而且赵姨娘是贾家家生奴才提拔上来的,这一点从第55回可以看出,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探春翻账本,按照贾家家生子的旧例,给了烧埋银20两。探春还说,赵国基是太太的奴才。贾环出去,赵国基要站起来;贾环念书,赵国基是陪护者,处处都是奴才之行。所以赵姨娘应该是王夫人的陪嫁丫头。由丫头升为妾,作了姨娘,哪怕生儿育女,也只能是“半个主子”,且直接受正妻的统管。在看重门第出身的封建社会,这种卑微的身份,如果没有更好的东西提升它,是让人尊重不起来的。更别说王夫人这样的正室太太、当家主母,何况她和王夫人的关系又不像平儿和凤姐——心腹主子、有时就是知己姐妹。她没有平儿的那份赤胆忠心和周全能干。王夫人是不喜欢她的,但王夫人依然给了她生存的空间,宽容的态度。或者说,王夫人是不屑于和她这样鄙俗的丫头争宠的,太掉价。甚至王夫人对贾政也因此而有了一份轻视,她宁可一心向佛。
有句话说,对人最大的看不起便是漠视,赵姨娘不能搬出另过,她必须和王夫人在同一屋檐下,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所以她时时感受到来自正妻的这份漠然的压抑,以及来自王夫人势力影响下的其他人的压抑,比如凤姐,赵姨娘本和她没有直接利害关系,她却从来就没正眼看过她,直接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她不理不睬,视若无睹,甚至大声训斥,说她没资格教育贾环。黛玉、宝钗等人可以在王夫人房里说说笑笑吃西瓜,赵姨娘有没有西瓜吃尚且不论,这份主母高高在上、亲围戚绕的热闹感、亲近感、被尊重感赵姨娘肯定是没有的。甚至她的儿子贾环都可以去吃,而她恐怕是不能的。王夫人的不喜欢,也注定了生活上对赵姨娘的不照顾。所以赵姨娘不但精神上压抑,生活上也是贫穷的。做个鞋,她却连个正经鞋面子也没有。尤氏在贾母号召大家凑份子给凤姐过生日时就说:又拉上这两个苦瓤子(指赵姨娘和周姨娘)作什么。这种长久的冷清、穷苦、不被理睬让赵姨娘心理扭曲,她时常感到生活、命运的不公平;贾府在富贵荣华、其乐融融的外表下,每天都在上演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残酷狠毒也间接地影响着赵姨娘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她认为生活就是互相争斗,你死我活,所以她要愤起抗争,争尊严,争待遇,争她想要的一切。
上位太快,格局太小
什么是格局呢?格是人格,局是眼界和胸怀。一个人拥有健全的人格,博大的眼界和开阔的胸怀,人生一般不会太差。
一个人的格局常常受其经历的影响,所以我们常说一个人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赵姨娘缺乏的就是这样一个大格局的经历。赵姨娘是从内部上位的,她是怎样成为姨娘的呢?靠漂亮的办事能力?不可能。在赵姨娘几次出场里,她办得几乎都是没脑子的蠢事。靠贾母钦点?也不可能。王夫人和贾母都不喜欢她。喜欢她的只有贾政,所以赵姨娘很可能是如宝玉房里的小红一样,趁一个没有人的机会递茶送水,接近了贾政;也或如甄士隐家的丫头娇杏一样,偶因一回顾,便成人上人。没有人愿意甘居下位,作为陪嫁丫头主动给自己找一个终身有靠的主子是很正常的,而且正妻的陪嫁丫头是可以被当作通房丫头(妾)的,如平儿。并且赵姨娘又很美,古时选妻妾的标准便是“贤妻美妾”。王夫人在撵走贾母看好的丫头晴雯后对贾母解释时也说过这句话。但赵姨娘除了美,实在别无是处。因为那时她应该也很小,又没有谁带她有机会见大世面,养大心胸,拓大视野,历练大格局,使她拥有识人断事的能力。假如是每房里的首席大丫环,如袭人、鸳鸯、彩云等被提升为妾,其表现都会和赵姨娘截然不同。赵姨娘缺乏这样一个过程经历,虽被提升为妾,却还一直固守在小丫鬟的格局里,拥有的只是小心胸,小视野,小算计。也因为过早的提升,使她被局限在更小的环境,陷在自己的嫉妒、不满、压抑里,看不到外面的天空。所以尽管她每大闹一场,探春便教导一番,却始终改不了她的本性,提升不了她的境界。
拥有两个孩子的赵姨娘,至少也得三十岁了,探春对她的评价是:“这么大年纪,行出来的事,总不叫人敬服,……不留体统,耳朵又软,心里又没有计算。”“自己呆,白给人作粗活”。赵姨娘是有生命活力的人,可以说她每天活得热气腾腾,但因为她的格局,她的一腔火热全放在了和人争斗上,而且全是没高度、没深度、着三不着两的小儿科争斗。就以她给自己的兄弟赵国基争烧埋银一事来说,她觉得自己为妾这么多年,竟然连一个袭人也不如了。可她却不知,袭人的老娘死,是王夫人自掏腰包,给了袭人四十两,个中因由,她也应该知道。探春初次当家,依循旧例,公事公办,没得可挑。如此也才显得探春会办事,不藏私。可赵姨娘却糊涂地说,探春登上高枝了,不拉扯她和环儿。对比一下此时凤姐和平儿的所做所为,便知赵姨娘的浅薄无知。一个甘愿装乖:“她如今要作法开端,一定先拿我开端,倘若她要驳我的事,你可别分辨,你只越恭敬,越说驳的是才好。千万别想着怕我没脸……”这是凤姐当家人的气魄心胸,明大义,懂大局。一个低眉顺眼,唯探春命是听,一切都是姑娘说了算。且平儿是早在凤姐嘱咐之前就这样做了的,直直的给那些欲趁贾母等不在家犯科作乱的小人立了样。平儿虽是丫头,却颇有眼光,会说话,知进退,能处事,这见识本领又是几个赵姨娘能比的?这当然得益于凤姐平时的教导,又带她见过大场面,经办过大事情,增扩了平儿的格局。凤姐曾说过,平儿原先说话还不如小红大方利落,只从鼻子里哼哼,娇滴滴地装美人,教训了几次才改过来的。那就是以前没见过世面的平儿,忸忸怩怩,小家子气。
当然赵姨娘的小格局并不表现在说话的声气上,她可从来都不想装淑女,她是敢说敢做,高音大嗓的,关键是她说的话不在行,而一个人的语言常常是其思想见识的体现。因蔷薇硝找芳官大闹一事,再一次见证了赵姨娘的没头脑。一个作姨娘的,和几个唱戏的小丫头厮打在一起,被小丫头们抓,顶,抱,缠在一处,又哭又闹,真是成何体统!探春来了,几句话就把她说得闭口无言。探春说:“那些小丫头子们原是玩意儿,喜欢呢,和她说说笑笑;不喜欢呢,便可以不理她,……”这才是作主子的高度和态度,真正的主子,是自有威严和气度的。芳官为什么敢说她“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呢?就因为赵姨娘首先言语粗俗地骂芳官“小淫妇”“娼妇粉头”等,让芳官难堪,激怒了芳官。一个有修养的主子是不会如此粗野、粗俗、粗蛮地骂人的。赵姨娘此时哪有主子的样子,而全然是一个气急败坏、丧失理智的乡野村妇!她又向芳官表主子身份,争主子待遇,不也正是小丫鬟的格局么?如此格局,又怎能撑得起姨娘的局面?
性格使然,情绪难控
稻盛和夫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了,即便给你全世界,你也早晚毁掉一切。当你成为不了心态的主人,必会沦为情绪的奴隶。
赵姨娘性格泼辣,她不像迎春,懦弱无声,只知退让。她就像一座活火山,随时要爆发。找芳官大闹一事便是贾环说了一句:“你不怕三姐姐,你敢去,我就服你。”这句话戳了赵姨娘的肺管子,她立马丧失了理智,喊着:“‘我肠子爬出来的,我再怕起来,这屋里越发有的活了’,一面说,一面拿了那包,飞也似的往园中去了。”这是典型的一次情绪失控,是愤怒的情绪失控。连丫头彩云都知此事不妥,却死劝不住,才有了后边的闹剧,让自己丢人现眼。
另一次典型的情绪失控是喜悦难掩。出于嫉妒,出于气不忿,赵姨娘联合马道婆让宝玉、凤姐中了魇魔,奄奄一息。赵姨娘因为遂了心,催促快办丧事,被贾母照脸啐了一口唾沫骂:“烂了舌头的混账老婆,谁叫你来多嘴多舌的!……”大庭广众,唾面辱骂,这是何等的羞辱!在贾府两位最受宠的人奄奄欲毙的时候,竟然火上浇油,说如此让人难以接受的话,赵姨娘的弱智又一次暴露无疑,而且贾府管理高层全都在场,这是一次更大面积的人设崩塌,探春在侧,心里不知道会怎样羞惭!因此赵姨娘在很多事情上是被自己的情绪毁了的。探春在性格上有赵姨娘的影子,但她同赵姨娘却有天壤之别,就是因为探春读书识字有了修养,又多跟随贾母、王夫人相处,见多识广,所以她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该怒,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才能给自己增光添彩。
赵姨娘的情绪难控和抱怨心态直接造就了另一个反面人物——贾环。每次在外面受了气,或者是她认为贾环受了气,赵姨娘都会破口大骂或鄙言相讽,好像生活总是在和他们过不去。这种打压式的情绪语言积累多了,亦让贾环心理阴暗,形容猥琐,“上不得高台盘”,成了个令人厌弃的“小冻猫子”。如他故意推倒蜡烛烫伤宝玉;和莺儿强争输赢;告状贾政,致使宝玉挨打,都和赵姨娘给他营造的这种阴暗粗俗、动辄不忿的生活环境有关。宝玉为什么丰神秀逸,形容潇洒,就是因为他从周围人那里得到的大多是爱,而不是辱骂和指责。
贾政之爱,助长不满
贾政有两个妾,另一个是周姨娘。可在《红楼梦》中,她几乎只字未说,她的存在似乎就是个符号,也从未见贾政去她屋里歇过,她是真正处于冷宫中人。可为什么从未见过她像赵姨娘一样不满、发泄呢?是因为她自知没有资本。赵姨娘敢“作”,她的资本就是贾政的宠爱,而且是一直的专宠。贾政虽满口道德文章,看似品格端方,实则庸碌俗气,没几分真高雅,结交的人也不是什么真正的风流才俊,而是些善于溜须逢迎的小人。凭他在贾母等大众面前说喝老婆洗脚水的笑话,也可见贾政的庸俗。比起王夫人,赵姨娘又是年轻貌美的,所以贾政宠爱赵姨娘很合其性合其趣,两人很搭。
可是贾政又给不了赵姨娘什么,金钱上他不会给赵姨娘补贴,一则因为贾政生活上从不缺少什么,都有统一供给,而且是最高等的,他不知道别人会有缺钱难过的时候。二则他是甩手掌柜,不管家不管钱,故而也没什么梯己私房钱,想给也给不了。精神上他也给不了赵姨娘想要的尊重和热闹。妾的地位是自古然之的,受限很多,即使赵姨娘受了气,贾政也不便替她出头出面,譬如贾母的辱骂,王夫人的不满、凤姐的训斥,她都只能默默忍受。
但是贾政的宠爱增加了赵姨娘的不满,让她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了,应该被高看一眼了。尤其是两个孩子的出生,让她也有了一定的底气。有所恃有所靠,故而胆大妄为,敢于发泄。毒害宝玉和凤姐是赵姨娘“作”的最大的一次,自私阴险,如果事后赵姨娘被查出来,等待她的必是身败名裂,被休被弃!
其实贾家又有几个人活得没有压抑感、委屈感呢?除了贾母这个最高董事长;下至王夫人、凤姐这样的高层,宝玉、黛玉这样的宠儿;再下至晴雯、小红这样的奴才,不都在自己的生存环境里感受着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吗?赵姨娘本来抓得了一手好牌,可她偏偏愿意放大痛苦,把自己活成了一个人见人厌的烂人。凤姐有句话评说赵姨娘很对:“自己不尊重,要往下流走,安着坏心,还只管怨人家偏心。”有句话说得好:胸中有沟壑,无谓言语间。古语亦言:眼中有尘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格局大了,任何事都是小事;格局小了,任何事都是大事。赵姨娘虽然有值得同情的一面,但她更应该学一学邢岫烟:身处泥淖,心向春风,选择美好,淡定从容。命运自会给她打开另一扇窗:阳光普照,清风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