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崇明,重庆金猫纺织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长。没有让人羡慕的学历,更没有制造纺织器材的专业知识,全凭一腔热血,扎根金猫,一生只专注钢丝圈、钢领、无梭织机钢筘的研发、生产、创新工作,市场占有率稳位居国内先进水平。
重庆南岸红星纺织机械配件厂,是重庆金猫纺织器材有限公司的前身,一家专门生产制造冲压设备的小厂,职工不足50人。20世纪80年代,随着纺织行业的悄然兴起,红星纺织机械配件厂,转型为西南地区专门生产纺织器材的定点企业。由于生产设备破旧,技术力量薄弱,经营管理不善,生产的钢丝圈、棉织钢筘等销售不景气,企业濒临倒闭。
时任重庆某纺织机械厂工会主席的杨崇明同志也在调研组成员之列。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振救企业,给工人们一顿饱饭吃。但是,尽管他们想了许多办法,采取许多措施,仍无回天之力。几个月后,调研组的同志们都相继离开了企业,唯有杨崇明同志留在了这里,改企业“重庆金猫纺织器材有限公司”。
杨崇明接管工作后,举步艰难,历受重挫,朋友们纷纷劝道:“现在全国纺织行业不景气,许多大中型纺织厂纷纷转项,你生产的钢丝圈、钢领、钢筘卖给谁?趁早撤了吧。”杨崇明说:“办企业重在抓管理,重质量,拓市场,顺人心。现在,整个企业人心涣散,离心离德,死气沉沉。如能扭转这种局势,重整企业雄风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朋友说:“大厂都朝不保夕,何况小厂。”家人们知道后也纷纷劝阻,杨崇明决心已定,谁能阻挡?
面对困难,他带领职工拼市场、抢订单、抓机遇、做调研,走访原大中型纺织企业,分析失败原因,打破固化流程,整合资源优势,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一、抓产品开发,重产品质量,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使企业扭亏为盈。他先后请进几十名权威专家,亲临现场指导工作。通过找问题,提措施、想对策的办法使企业日进斗金。1987年与德国、日本、瑞士等厂家合作,引进剑杆织机钢筘生产设备,改进钢丝圈生产技术等拳头产品。1989年,钢丝圈年销售量突破15万盒,创历史新高。
二、实行责、权、利考核办法,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计件工资管理模式,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考核以百分制计算,分别从职工品行、业绩、能力和努力程度等方面,分优、甲、乙、丙、丁五个等级进行综合评价后,决定职工的去留问题。凡综合考核在91分以上为优等,调高两级工资档次;考核在80至90分,为甲等,调高一级工资档次;考核在70至79分,为乙等,调高0.5个工资档次;考核在60至69分,为丙等,工资档次不变;考核在59分及以下,为丁等,解雇其继续使用资格。由于责、权、利分明,职工有了紧迫感、危机感,产品合格率大大提高,企业面貌焕然一新。
三、任人唯贤,大力推行“树标兵,推先进,崇楷模”活动,对经济价值大、社会贡献多的职工,给予 “金牌工人”“金猫工匠”“金猫功臣”称号,并根据贡献大小并分别奖励一万元、二万元、五万元奖金,享受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劳模等待遇。干部任用上实行“小用看业绩,中用看能力,大用看品行”的原则,激发职工“争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企业管理更加成熟和规范。
四、实行股权改革,人人持股,个个当家,团结一心,齐抓共管,把产品推向世界。

在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行和实施过程中,杨崇明厂长委屈不少。一天,他来到钢丝圈生产车间抽查产品质量合格率时,发现晏武山、秋水塘、胡蛮子、野万里等工人,生产的钢丝圈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无论是钢丝圈大小还是表层工艺都没达到规定的要求。他叫来质量管理员,说:“这是怎么回事?钢圈粗糙刮手,大小不均,怎么就合格了?”。质检员说:“对不起厂长,以后不会再有此类事情发生。”杨厂长说:“要是大家都这样,企业怎么发展?”质检员低着头,满脸通红,不敢再说什么。杨厂长继续说:“根据企业考核管理办法细则,扣除四位工人当月工资、奖金,每人罚款20元,责令其重新返工不合格产品。你,马上离开质检岗位,到生产一线工作,扣除当月工资,取消全年奖金。”质检员欲哭无泪,四位工人不知悔改,肆意谩骂厂长,跑到他家砸锅摔碗。
晏武山说:“杨崇明,你也是工人出身,装什么装,以前我们不都是这么干的吗,还不是照样拿工资。”胡蛮子说:“你再敢乱扣工资,我杀你全家,你让我不好过,我也让你不舒坦。”野万里说:“两天之内如不退还所扣工资奖金,我带着家人吃住你家。”面对职工的无理取闹,杨崇明厂长义正辞严地说:“企业要生存,工人要吃饭,质量是关键,质量不过关,生产再多的产品也是废铁一堆。我们就是要打造‘信得过,叫得应,靠得住,打得响’的产品。这样的惩罚已经很轻了。”四人异口同声地说:“少讲大话,不还钱你休想过安稳日子。”四人被开除后,杨厂长受到的非议更多了。
有人说:“杨崇明笑里藏刀,实则内心阴险。”也有人说:“杨崇明之所以敢接这个烂摊子,还不是冲着扶持基金来的,一旦扶持基金到手,捞够了油水就会走人。”还有人说:“他天天没日没夜跟着我们干,考核这考核那,出够了风头。要是金猫真能走向世界,我叫他一声爹。”一心想干出一番事业的杨崇明对此置之不理,继续带领团队,调整产品结构,砍掉无效市场,将主要精力转移到钢丝圈的产能扩张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00年,钢丝圈年销售量突破20万盒销售大关,跃居国内销售榜首,企业人数也从原来的50多人增加到270多人。
面对部分职工的不理解,看着销售大关的连续突破,野心勃勃的杨崇明厂长,按企业盈利,贡献大小实行了股份分红。把利益让给职工,自己只持股20%,人们都亲切地叫他“最傻厂长”。有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工人们真正成了企业主人,被开除的四名职工绞尽脑汁,几经周折再次回归企业,再也没出现过质量事故;招聘的985高材生,在高薪诱惑下,仍坚定扎根金猫,初心不改。
自信满满的杨厂长,充分利用现有优势,进一步深挖潜力,先后与清华大学、重庆大学等知名高等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发了一个又一个新产品。2012年钢丝圈年产量突破50万盒,授权专利20余项,主持参与制定囯家行业标准数十项。享有国家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称号,“五一劳动奖状获得企业”称号;获纺织科技进步一等奖,钢丝圈、钢领研发指定中心。产品远销意大利,土耳其,美国、印度,巴基斯坦等10多个国家。年纳税额超过600多万元,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金猫没有口号,用行动在全释;没有广告,用口碑在经营;没有市场,用质量在开拓;没有交织,用爱心在凝聚。如今,74岁的杨崇明厂长,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蓬勃的生机在“争一流,超国际"的先进理念中再次拟出:“抓高端,替进口,哪里有纺织,哪里就有金猫”的新思路。
业不在大,做精就行;人不在多,做强就行。杨崇明厂长,力挽狂澜,救企业于水火,用宽广胸怀承载着金猫之山;用毕生精力支持金猫追求。这是一种勇于担当的奋斗精神,一种努力向上,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是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勇立潮头不言败的工匠精神;是永争第一,引领世界,超越自我的楷模精神。金猫,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