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吴家垴
文图/梁成芳
槐花飘香时节,我来到了一个叫吴家垴的村庄,这是平生第二次来到这里,第一次是四十多年前表姐嫁到了吴家垴,作为娘家客来此吃过“面席”。吴家垴村隶属井陉县天长镇的一个自然村,村子不大,120户,480口人。主姓吴、李,后有于氏一家迁入近百年,于氏族人现已有60多人,成村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了。村的地理位置在井陉县西15公里处,北距天长宋古城2.5公里,南距于家石头村3公里,属天长镇管辖。吴家垴村,人文旅游资源独特而丰厚且民风淳朴、族睦乡和;吴家垴村历史悠久,自然物质和非文化物质遗产丰厚,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别具一格的历史遗迹,让人观后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这天,阳光格外耀眼,从石太高速桥下向西直抵吴家垴村,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吴建华早就候于村中心大门口了,村中心很雅静,他说,完小都集中在霍家庄村了,村委院办着幼儿班,不过没几个孩子。我来这里其实是冲着几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来的。一是吴天保响马传奇;二是吴杰与段家女的爱情悲剧;三是吴家垴观音堂、和尚坟的故事;四是“企危楼”的由来……其次就是乐此不疲,观赏一下这里的石窑,冬暖夏凉,村子以古建筑群为中心,房屋按时代的顺序向四周扩展。村里新旧宅院200余处,庙宇3座(老爷庙、老母庙、大王庙),古民居10余处;明清古居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戏楼、企危阁楼、吴近仁(润小)院、吴富文院、李家祠堂、秀才大院等。吴建华说,由于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需要迫使好多古迹被破坏,以往的俊美古村落逐渐消失。他接着说,近年来,村委加大了整改力度,2022年夏季对村口观音堂进行了修葺,村里的街道硬化1000米,地道硬化总和7000多平方米,村中古街主干道200米,保留了旧有的青石铺路,整体街道,古老风格依存。
从村委向东南折你会看到村东大街入口处建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关帝阁,村人俗称“老爷庙”,此阁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每逢阴历初一、十五和每年的阴历五月十三,过庙会或重大节日村民都会上庙祭拜,祈求平安。吴建华说,这个习俗延续到至今,婚丧嫁娶必从老爷庙下经过,以示吉利。

据明•嘉靖八年重修碑记记载,村北口的观音堂(也叫老母庙),庙堂坐南朝北,雅静、庄严,每逢农历六月十九庙会日,这里香火十分旺盛,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成为当地人们追求慈爱、正义、希望的象征,鼎盛时期,吴家垴观音堂里有近三十位僧人常驻在这里顶礼膜拜,方圆几十里的善男信女纷至沓来,僧人们死后就葬在村外大王庙附近,这个地方被村人称之为“和尚坟”。此地观音堂的始建还有一段精彩的传奇故事:相传,古时候,村里人在村口见到一位美丽窕窞的白衣女子,飘飘然如风缭过,就在现在矗立老母庙的位置时突然不见了踪影,人们就开始寻找,甚至还有人在此守候,可很久也没能再见到过那名女子,村人想来蹊跷,后来就在那女子消失的地方,生出了一株使人羡慕的白牡丹,附近十里八乡甚至整个天长府都没有这种名贵花木。村人便在此建起了观音堂,他们企盼白衣仙女的再现,能给百姓带来吉祥,祈求日月风调雨顺,平安康乐。据传,清末时期,观音堂院境内的白牡丹被人盗挖,后来此地便日渐衰落。
书记吴建华陪同来到村西中央位置的“企危阁楼”,我为阁楼的名称所思不解,这座建于清代末年的古院落到底也该有个由头:吴家垴吴根露这处古院落,砖木石框结构,四梁八柱、五脊六兽,是村内保存较为完好的高大建筑。据吴根露的后人叙述,因此建筑的风格、方式在当时的清政府有具体规定,普通百姓是禁止建造的,只有官宦人家方可施建,吴根露祖上有一外甥是清朝官吏,所以就以其外甥之名将此房建起,后因此院借外甥之名建造,谁知这外甥贪财色变,将建房者告上官府,要求将此房判归己有,经官府判定后,此建筑仍归根露祖上所有。外甥企图心不规,房屋终未能归己,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所以,此建筑叫“企危阁楼”。今人听起来倒挺有意思,又觉得这外甥好生荒唐。

我们一边走一边看,吴家垴村,自古以来就是冀晋之咽喉,这里有险路通往山西,无论是北取幽燕、南占中原,还是夺取冀晋、东征西战,吴家垴都是战略要地,源远流长的历史沿革,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璀璨的文物古迹,独具特色的古朴民居,构成了一幅古香古色的人文历史画卷,展示出这个村庄几百年的沧桑变迁……国民初期,这里还有一则悲惨的爱情故事让人久传民间:民国初期,段祺瑞曾担任过民国政府临时执政(执行总统和总理的职责),人称段执政,那时候,段祺瑞其弟段祺勋在井陉天长雪花山下南关车站周边和凤山一带开辟采煤,成立了正丰公司。在凤山(井陉矿务局三矿段家楼)段家楼公馆有一位男佣,叫吴杰,乳名元头,为天长吴家垴人,小伙子时年二十五、六岁,人长的白晰帅气,做事很精干,元头在段家楼充其量就是一个勤杂工,拖拖地板、扫扫垃圾,主要干好段家家眷的杂务,段家小姐长期住在段家公馆里,时间久了,段家小姐被元头的美貌、帅气、精干深深吸引,二人眉来眼去,便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那简直达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段小姐每次回京城,点名要带的就是元头,这表面上看起来是主仆关系,其实质上是恋爱关系,到了京城府,元头俨然成了一名展脱脱的公子,与段家小姐耳鬓厮磨,手挽手出入店铺商场。每次京城回来,元头的穿戴与往日大有不同,尤其冬季寒冷,大部分时间穿的是毛绒领大氅;段小姐与元头进入了热恋,这举动被段小姐父亲察觉发现,其父非常气愤,恨不得上前把元头狠揍一顿;情绪稳定来,经家人解劝无效,最后其父只有把元头解雇赶回了家,并声称自此以后,永不让二人再相见面。当时段小姐的父亲也很同情女儿,考虑再三,门弟差距太大,再则元头兄弟四人,家境贫寒,也没有多少文化,只是一个佣人而已,他想,怎么能让女儿找这样的女婿?况且元头家有妻室,怎么都说不过去。元头被驱逐回家后,茶食不进,日思夜想段小姐,他思谋着抱病想见段小姐一面,可那是段家公馆呀!不用说往日有那么多过程,就是没有,一个乡下后生哥怎么随意进得段家楼?时不隔多日,元头就惨绝人寰,方年二十七岁。
这个爱情故事很感人。知道吗?吴建华说,抗战时期,彭德怀大将军曾在这里的大坡垴查看地形,指挥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
当我问起观音堂的始建年成时,吴建华书记说,观音堂的始建无可考究,但从三次重修碑记看有过三次:一是大清康熙岁次乙丑正月、二是乾隆十五年、三是雍正岁次壬子年夏有过重修。和观音堂相对的古戏楼,属抱厦结构,建于何时,也无从考究,最早的重修记载是清•康熙年间。他说,今年夏季,计划内的工程就是对古戏楼进行境围扣瓦。他说,村子有古井5口,老母庙前二口,西侧一口,戏楼后一口,村东场垴外一口,先后打于明末清初,这些古井以前解决了吴家垴村的人畜用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介绍说,现在古井里的水同样可以饮用,甜甜的。


吴家垴的古院落让我们对先人顿生敬畏,被劳动人民的智慧所折服。
吴富文的古院落就很有名,建于清代,砖石四合院,面阔五间,进深一间,两边厢房各三间,临街五间,正房为石头窑,所用每块石头打刻纹路方向一致,有“风溜间一炷香”之美称。吴近仁古院落,建于光绪二十九年,石头砌周的四合院,面阔五间,进深一间,正房上有石匾额,上书:“福禄祯祥”字样,落款为光绪二十九年建,两边配房各三间,临街五间,此院建筑为硬山式屋顶,内有影壁外有照壁,均为青砖砌筑……
踏着锃光瓦亮的石板路前行,穿过每一条蜿蜒的石巷,连通着各个家户,春雨后的清新感和静谧古朴的古宅房屋,把这里的“秘境”氛围感瞬间拉满,这个依山而建的村庄,屋宇错落,想起古时,这些建筑在先人们手里是比较辉煌的。保留完整的四合院,在历史的词堂里,从石刻的门窗眺望,远处飘渺的白云缭绕青云间,令人心旷神怡,沿街走来,青瓦灰墙的呈现,每个传统建筑上都有精制的艺术存在,这无不可辨昔日旧文人的风范。村的四周,茂密的树林和多彩的野花,交织成初夏如锦似缎的美丽风光,那些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使石头村落显得格外原始而朴素。这种感觉真好!
山乡里的时光流逝是缓慢的,而四季却是分明的,古村落是被时光拉长的旧影,有清淡得如细水般的生活,不知不觉便柔软了心情,路是石头筑的,墙是石头砌的,水沟、水渠也是石头垒的,我发现,村人的小菜园也是用石头墙隔开的,一切都是整齐别致的干净。真是:青石山径探出源,村社群山掩映间啊!只身在这种环境中,踏着季节的脚步探寻古村景色,或近或远,用大自然的层层画笔勾勒了好一幅山村的美丽画卷。
吴家垴村的非文化物质遗产佳具冠名——拉花名曰《破孟州》是一派独具特色的古装拉花,传说是隨末唐初,大将罗成破孟洲时施一计谋,命将士们乔装打扮成货郎和卖艺人混进城中,然后里应外合攻下城池。后经艺人将此内容赋予拉花表演中,沿传后世。吴家垴的白脸社火“藤牌打老虎”打的真实,打到要害处,互不相让,有时打得头破血流,加上打击乐伴奏,更加热闹非凡,吴家垴的社火所到之处围得水泄不通……
吴家垴古村落满山葱茏,鸟鸣莺歌,巷道幽深,除了它浮于表面的美丽,深藏在其中的那份不变的古朴气质,只有亲临其中才有体会。
这个拥有600余年的古宅村落,默默地沉静在太行山之中,留住乡愁!
2016年,吴家垴村被评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吴建华书记说,“村里的改厕、地下污水管网疏通工程均已达标,村里又安装了30余盏电能灯,全村亮化全覆盖;安装了饮用水净化器;在建造村西公园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再修两个公园”他满怀信心。充分体现了一个村支书、村主任的责任担当!
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天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过得久了,就觉得枯燥乏味,我想,还是回归到原始古朴的村落,去看一看,久违的纯净自然,去唤醒心灵的那份灵动吧。
2023.5.6, 于故乡狼窝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