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大院,坐落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北12公里处的静升镇,素有“华夏民居第一宅”之称。这座历经三百余年修建而成的明清古建筑群,其完整的建筑面积为25万平方米,是北京故宫的1.6倍。
高家崖建筑群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为三进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又都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并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周边堡墙紧围,四门择地而设。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上下左右相通的门多达65道,又独立成章。
高大的门楼,还仅仅是整个大院的前院
进门后长长的上坡
经过前院后通过这座唯一窄桥,才能真正进入王家大院主体
清朝末年,王家大院历经战乱饥荒,静升王氏亦家道中落,王家后人不得已将祖宅部分变卖。即便如此,现留存的高家崖与红门堡共计4.5万平方米院落仍能看出王家曾经的繁荣。
院墙十多米高,加上深沟有数十米。
花园一角
大院局部
院墙上的通道,单面约200米
整个大院的中轴线,由下往上,主院高差约50米,长约200米
一个个独立小院
一个个独立小院
一个个独立小院
历史上,位于王家大院西侧的红门堡建筑群,依山就势建造宅邸,由西向东依序扩建,逐渐发展成现在的规模。不同年代的建筑相邻而建,大小院落随形生变。从高处俯瞰,一条南北向的主街,将建筑群划分为左右两部分,三条东西向的横巷将88座院落分为四排,横向通道与中间纵向的干道形成了一个“王”字。王家大院的整体规划和细节设计,都彰显了这个大家族世代绵延的精神血脉。
王家大院之所以能被称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保存并修复了大量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的“三雕”作品。“三雕”是木雕、石雕、砖雕的统称,其题材繁多、内容丰富,有人物故事、珍禽瑞兽、符图器皿等。雕刻技艺多种多样,如高浮雕、浅浮雕、圆雕、透雕等技法在王家大院的“三雕”作品中尽数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