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回忆我的母亲
文/段建中

“年年思母亲,母亲恩情深。母虽离儿去,精神永长存”。我的母亲虽然离开我们已经多年了,但她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无私大爱、精神品德,永远激励我们做儿女的努力工作、清白做人,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今特写此文 ,以表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无论是在家乡的农场劳动锻炼,还是在祖国的西南站岗放哨,以至后来我到北京上学,再后来我到政工战线工作,现在又退休在家,我时常最想念的人,莫过于我慈祥的母亲。我每每被她老人家的教诲、品德、精神所感动着,感情的潮水想冲开闸门,奔腾而出……
母爱啊!我的心里只有您,您把大爱给儿女。
母亲是那种传统的中国家庭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中等个头,身体健康,眼神中透着认真、坚强、深沉;话虽不多,却掷地有声;带茧的手显得结实,干起活来有使不完的劲儿。
母亲是个勤快的人,她生活朴素,很会做针线活。早年我们一家六口生活很艰苦,母亲念过几年书,大跃进年代参加了工作,到郑州棉纺厂当女工。后来看到我和姐姐年龄太小无人照顾,父亲工作又忙,无奈含着眼泪把工作辞了,成了家庭主妇。听母亲说,我六岁那年,正值深秋季节,我家从A地迁往B地,过盘山公路时猛然刮起大风来。等风停时,才发现全家用布单包裹的棉衣棉被全吹丢了。当时父亲很着急,母亲就想方设法到附近工厂找临时工干,她不怕苦不怕累咬着牙干了个把月,总算赚到了一笔钱,买了棉花和布,晚上坐在小煤油灯下一针一线的缝做,才使我们免遭严寒的侵袭……
后来,我家生活富裕了,但母亲还是精打细算,一分钱掰两半花,艰苦朴素的习惯作风没有变。
母亲是个善良的人,她有一双灵巧的手,很乐于帮助他人。母亲会裁剪衣服,左邻右舍的人都来求她,她总是有求必应,热情帮忙。记得有一次,邻居王大娘觉得常来麻烦过意不去,就送两斤点心来。母亲说:“大嫂见外了,大家乡里乡亲帮个忙是应该的,只要你不嫌我剪的不好就行,拿回去吧”。大娘执意要留,母亲硬是不要,大娘只好拿回。
母亲是个有智慧的人,她文化水平不高,却能够以理服人。我上初中时开始对诗歌发生兴趣,并开始背诵一些诗句来,尔后就信笔涂鸦起来。我把我写的东西拿给老师看,老师说我写的不是诗,是顺口溜。一听这话,我本来鼓的像皮球一样的气,一下子全泄了。回到家中告诉母亲后,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时候我常领你上楼梯,今天我再领你上一次吧!”我思考片刻才恍然大悟,原来母亲教我做事要一步一个台阶呀!
从此以后,我脚踏实地学起诗文来……现在,每当我做事急于求成时,耳边总会响起她老人家的话来。
母亲对我们兄弟姐妹,生活上关爱倍至,缺点错误却从不迁就。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一度使我迷失方向,在学校贴起老师的大字报来,说老师搞“管卡压”。母亲听说后让我拿作业本给她看,我说现在很少上课,也不写作业。母亲责备道:“不上课你去干什么!老师辛辛苦苦教你们有什么不对?”……事后,我找老师承认错误并赔礼道歉。
母亲有一双闲不住的手,缝衣、做饭、养花、种地,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小时候,我们穿的衣服全由她做;衣服的样式,在当时算得上比较时髦。父亲要上班,我们几个要上学,家里的一日三餐,也大都由她来做。平日里,养花是母亲的一大爱好,各种各样的花摆满了家里的窗台。她尤其喜欢养菊花,说秋菊花色美,不怕冻,能耐寒。
改革开放后,单位给每个职工分了一块库区闲置的自留地,她又主动种起莱来。就这样,一年到头总在忙碌,从未过上几天清闲的日子。
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同时也是一个伟人的人。她教会了我怎样做事和怎样做人,使我知道了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道理,自觉养成了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好传统。她是我们儿女学习的榜样,她的精神和品德永远激励我努力学习和工作,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我的心里只有您,您的恩情无人比。我爱我的母亲,愿她老人家在天堂里幸福安静,并继续关爱和保佑她的儿女。
(2023癸卯年5月初夏改于巩义)
作者简介:段建中,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杜甫故乡巩义人,巩义市文化志愿者,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仓库政工干部。下过乡,当过兵,参过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人送雅号“文化使者”、“高产作家”、“获奖专业户”。在报刊杂志、内刊及网络公众平台发表作品上千篇,在巩义市、郑州市、河南省及国家级征文比赛中多次获奖。著有诗集《时代放歌》和文集《文墨飘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