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家族百年风云录
袁氏五姊妹:
袁家英、袁家苮、袁家蕖、袁家菽和袁家芯,都是中国近代著名人物袁世凯的嫡孙女,她们的祖母是袁世凯的五夫人杨氏,她们的父亲袁克桓是袁世凯的第六个儿子(大排行),也是五夫人的长子,她们的母亲陈徵是江苏巡抚陈启泰的女儿......
祖父袁世凯,她们五姊妹都没有见过,但是他带给我们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真是百年沧桑一言难尽。
这五姊妹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其中有四位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其遭遇可想而知。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邓小平提出要实事求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客观多了。这五姊妹都不是研究历史的,她们相信,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对历史人物,包括对我们祖父袁世凯的是非功过,会有一个比较真实和客观的评价......
她们的祖母杨氏,是天津市宜兴埠大户杨家的女儿,这五姊妹都见过她,她精明、干练、公正、美丽,深得我们祖父的信任,在中南海生活时被委以主持管理大家庭的重任。她将膝下的四个儿子,按大排行为第六、八、九、十一公子,送到英国和美国,开阔眼界,增长才干,学军事、学经济;她教育儿子不要从政,告诉子女,他们的父亲当了中华民国的首任正式大总统,还当过皇帝,高处不胜寒。
她要求儿孙好好读书,兴办实业,为国效力。
所以,她的四个儿子,没有一个坐吃山空,更没有一个是纨绔子弟,都为国家民族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祖母在世时,每逢夏天,大家都随其去北戴河,那里有属于启新公司或家里的六栋别墅;
春秋天则住在北京东城区石大人胡同的房子,其余时间住在天津大营门的袁家大院。
在她们的印象中,祖母很威严,都惧怕她。她于1937年在天津病故,葬礼十分隆重。
她们的父亲袁克桓,早年留学英国,后来在他母亲、兄弟和夫人等支持下,为国家民族工业的振兴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长期担任北方著名的重工业企业、中英合资的开滦矿务局的中方董事长。日本人占领中国期间,他担任唐山启新洋灰公司的总经理和南京江南水泥厂的董事长。
1937年,日军在南京大屠杀时,他支持南京江南水泥厂里受雇于丹麦F. L. 史密斯公司的辛德贝格与其德籍技师昆德掩护了三万多名南京市民,他没有屈从日寇的淫威,甚至自己的大儿子袁家宸都曾被关进日本宪兵队监狱。
抗战胜利后,他继续担任南京江南水泥厂董事长,还担任北方著名的大企业秦皇岛耀华玻璃公司的董事长,创建了上海耀华玻璃公司。
新中国成立后,有关方面拟安排他担任天津市副市长,从1949年至1956年,他继续为国家民族重工业的振兴与发展出力,支持抗美援朝,支持公私合营。1956年病故,当时的国务院重工业部等发来唁电,国家颁发了数额很大的慰问金,《天津日报》也刊登了讣告,受到各方面的尊重。其父亲病故时,最小的妹妹也已二十二岁,她们姊妹对他老人家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整日忙于实业。他非常尊敬老师,尤其是对他自己的老师严修;对她们兄妹的教育,他十分重视,也经常教导她们正派做人,认真做事,孝顺长辈,慈爱晚辈,平等待人。他也很讲民主,给她们的成长包括她们的婚姻都留有很大空间。她们很敬重他,怀念他。
她们的母亲陈徵,生于1900年,1992年辞世,她们对她的感情极深。她是江苏巡抚陈启泰的独女。她的婚期因其祖父袁世凯的辞世而延至1918年,陪嫁丰盛,装了一列火车。她从小被父母宠爱,从未缠过足,嫁入袁家后,作为五夫人房内的长媳,很受大家的尊重。她的性格、脾气极好,
从来不着急,待人厚道,态度和蔼。在我们的印象中,她非常大度,真是肚里能撑大船。她接受新事物很快,上流社会的各种娱乐方式,她都很喜欢,学得也很快;抗战胜利后,她多次乘坐“空中霸王号”飞机往返京沪,住在上海最豪华的锦江饭店,她喜欢京剧、越剧等曲艺。新中国成立后,她被确定为知名人士家属,每周到天津市政协学习。“文革”中,她虽受冲击,但属于被保护的人士,加上她们的大姐袁家英定期寄外汇给她,她老人家的生活还是不错的,除了有一段时间被赶到地下室,其余都住在天津五大道的独所小洋楼。
1973年,著名美籍物理学家袁家骝、吴健雄首度回国,特别来拜见她们的六婶,政府也为她很好地落实了政策,包括房屋、财产等。1973年,还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她被国家特批,带着自己的外孙李立中到了美国,在家英家一住就是十三年。
1986年,又随家英回国探亲,看望在国内的兄长家宸大哥和两个最小的妹妹家菽和家芯,原想很快回美国,但毕竟年事已高,就在她们最小的妹妹家芯的家里度过了六年,于1992年病故。
其母亲从美国回国后的那六年,正赶上国家改革开放的时候,母亲多次说,“邓小平先生很伟大”,对国家的变革也深感欣慰。她老人家病故后,天津市政协、中共天津市委统战部的领导前往家中吊唁,葬礼很隆重;当时,我们五个姊妹只有家芯小妹和家宸大哥在场,其余都在美国。在我们心目中,我们的母亲是位很有福气的人,她一生基本都很享福,物质生活很优越,加之拿得起放得下,心胸宽阔、大度,可以说物质和精神上她都很幸福。
她们五姊妹都是袁家第三代人,至今都健在,但都已七老八十了,她们小的时候,虽然家庭物质生活很优越,但国家贫弱,受外国人欺侮,尤其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长大了,自主了,她们五姊妹不论生活在国内或国外,都自强不息、奋斗不止,都堂堂正正做人,努力去创造自己和家庭的幸福,都生活得很好,家庭成员也都事业有成。很荣幸的是,她们这一代出现了两位全国政协委员,一位是四妹袁家菽,一位是五妹夫柏均和,这也是袁氏家族中仅有的两位全国政协委员。家英大姐一家在国外生活了六十多年,已与美国的主流社会融为一体。二妹、三妹、四妹也都在美国生活了二三十年,但中国情结是永远隔不断的。我们经常回来探亲,这二三十年,看到我们的国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她们发自心底地感到振奋,尤其作为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国家富强了,自己腰板都挺直了,她们在海外有深刻的感受。小妹家芯全家一直生活在天津,生活很幸福;2001年9月11日,她乘美国联合航空公司飞机与家英大姐赴美,飞行中正遇上九一一事件,受了一场虚惊。
她们这一代人,中国近百年的酸甜苦辣,都赶上了,有内战纷争的混沌岁月,有被日本人占领的离乱时期,也经历过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腐败无能,国内的姊妹还经历了“左”的阶段,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苦难,终于迎来了国家改革开放的美好年代。通过袁家四代百年的感受,道出社会的变迁与进步,能让后代懂得坚持什么,选择什么,信守什么,珍惜什么。
她们的下一代,也就是袁家的第四代,仅就五夫人这一支而言,这一代人中年龄大些的,经历很坎坷,上过山,下过乡,遭过批,挨过斗,没享过什么福,却受了不少祖宗的连累,值得欣慰的是,他们都很坚强,都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他们当中,如她们家英大姐的后代,都是在美国出生和长大的,都很有成就,也很有根基,已融入了美国主流社会。其余第四代中的大部分也都在国外生活奋斗,算是新一代移民,各得其所,生活都挺好。这一代另外一部分一直在国内生活,经历了“左”的年代和“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改革开放后,境遇好多了,都在自己的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他们当中,有的当了天津市人大代表,有的做了国家干部,有的入了党,绝大部分现在都到了退休年龄,安度晚年。这第四代中最小的就是我们五妹的独生子,很出色,目前是一家大保险公司主管营销的老总。第四代,作为袁氏家族的一代人,家族观念已淡薄了许多,更加回归于一代普通而又平凡的人。
2012年,距民国肇始已百年。
袁家,作为这近代百年中国一个十分特殊的家庭,既经历了国人都曾体验过的历史变迁,感受到了国家强盛的祈盼与喜悦,也品尝了作为这个特殊家庭一员的特殊滋味,今天愿意讲出我们的经历与真实感受,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国家的进步。
美籍华人 袁家英、袁家苮、袁家蕖、袁家菽,中国公民 袁家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