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炉茶语目录
前言 一·茶之思 二·茶之缘 三·茶之道 四·茶之禅:1.禅2.茶 3.茶·人 4. 人·茶 5. 茶·禅 6禅·茶
五·围炉茶余语
泥 炉 茶 语
文/石城吴钩 南京
前 言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中国也是世界茶道的宗主国。茶被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
中国人饮茶,注重“品”。品茶不但可鉴判茶的优劣,也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韵。百忙中,泡上一壶茶,择一雅静之处,自斟自饮,消乏、涤烦,益思、提神。品茶,讲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是故品茶的环境,古之人尤其讲究。中国园林举世闻名,奇山异水不可胜数。若人置身园林或山水间,于一小亭或茶舍小憩,三二友人坐而对茗,境幽、茶香,此时此景,意趣盎然;彼此把盏起坐吟哦,画意、诗情,此情此趣,志同道合,岂非人生一大乐事哉!
茶道茶艺,讲究细慢雅静。品尤需细啜慢饮,这样,方能达到别有意趣的一种美的享受,使精神、情志升华到一个清雅高尚的艺术境界。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早在唐代就已传入日本,形成今之日本茶道。时至今天,乃为日之煎茶道、台湾之泡茶道。茶道,是中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茶味为一体的茶道形式,它既是茶艺,也是民俗;是习尚,也是风雅;是文化,也是文明。唐陆羽所著《茶经》,不仅系统叙说了唐以及唐以前种茶、制茶、饮茶的经验,更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古人品饮茶,尤注重于品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他们极为讲求饮茶用具、用水和煮茶的艺术,并以之与儒、道、释交相汇融,逐渐使人们在饮茶时进入他们提倡的精神领域和境界。后,一些士大夫和文人、墨客、雅士在饮茶、品茶时,兴之所至,吟咏创作了诸多茶诗,流传至今的,《全唐诗》中,就有百余位诗人留下了四百余首关于品茶、感悟人生世情的诗作,从而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基础。
由此,可以说,华夏古国古老的茶树、茶叶、茶、茶坛、茶文化,不仅创造性的给人类饮食、文化、精神贡献了一份璀灿的艺术瑰宝,它更为世界文明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使大千世界的人类文明史,因茶而焕发出了别样的奇光异彩!
茶之思
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品茶,品的是一种情调。泡一杯清茶,独坐窗前,听雨敲窗棂,看叶落飘零,在袅袅的茶雾中,喝清清浅浅的苦涩,品浮浮沉沉的人生,想浓浓淡淡的心事,让时光一点点慢下来,静下来。
东坡先生有句云:“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可见茶是用来解渴的。情致高雅如苏大学士,渴了,也是要用茶来解渴的。
人说,茶是要品的;说,若用心去品,便会发现,你喝的不是茶,而是一份心境;又说,茶如人生,人生如茶一一哈,喝茶须用心品,喝的是心境?说的好玄乎,渴了就喝,以茶解渴,如是而已。若一小盅,一小口,慢慢地啜,细细地品,又怎地解得了渴,渴极了还会有什么好心情?至于茶如人生,人生如茶,则更是玄而又玄的玄话了。
我也喝茶,渴时端起一杯,张口便喝,咕嘟咕嘟,好不痛快!只是冲泡茶时,看嫩绿的茶芽儿在杯中缓缓舒展,下沉,浮起,有时蓦地会忽起奇想——这茶,怎地就叫茶了?这“茶”字,乃有个人在草木间,这草木之间有个人,怎地就成了能解渴的"茶"了呢?人生又怎么会如茶,茶怎么又会如人生了呢?难不成是说人生在世,这世间五味,岁月甘苦,人生起伏,就如这茶芽儿在沸水中浮沉起落,如这茶味的苦涩醇香么?
平时喜欢读点书,读书时喜欢把壶,读几页书,喝两口茶。不为解渴,聊以助读而已,愚以为这该不会便是品罢?
忽地想起台湾作家林清玄对茶的点赞:“喝茶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茶’字拆开,人在草木间,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哦,照林公之说,天人合一之境,便即是人在草木间么?人在草木间,便就是天人合一之境么?那么煮雪烹茶,把壶赏雪,对茗清饮,便当是人间天上了?那风雪里的一缕茶香,沁心沁脾,举杯细啜漫品,此时此情此境里的那一盏清欢,便可将人带入美丽的清凉境,便可让人修一颗无欲无求无为的心,便是天上人间了?那位不为五斗米折腰归去来兮,在东篱采菊饮酒,种豆南山荷锄的五柳先生,汗流多了,渴时想必也一定会喝茶的罢?想着想着,不觉有些迷糊。
——哎呀,不懂高雅的茶文化,于茶,我乃俗人一个。
告文友:明天发《茶之缘》,恭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