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简介:
宋祥禄 男 中共党员 19540806出生 1984年开始创作 发表各类作品百余篇近五十多万字,获得国家及省市奖励近五十篇章,参加中国首届当代诗人节(湖南汨罗)获铜奖,第三届当代诗人节(北京)金奖,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文学创作银奖。参加国家及省市笔会、研讨会、采风活动,二十多次。是中国散文诗研究会理事、黑龙江散文诗学会理事、牡丹江散文诗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神剑文学会理事、北方支会秘书长。国内外典籍,文学创作传记等二十多部都有收入,《中国散文诗大系一黑龙江卷》,《黑龙江散文诗三十年成就展》,《建国五十年文学创作专集》等重点书集都有作品收入。


五游蓬莱阁(之二)
文/宋祥禄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多次拨款修缮蓬莱阁,古建筑群基本恢复原貌。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公布“蓬莱水城及蓬莱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原邮电部发行“中国古代四大名楼”纪念邮票一套,蓬莱阁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列四大名楼。

蓬莱阁古建筑群分布在蓬莱城区西北的丹崖山上,占地32800平方米,由弥陀寺、龙王宫、天后宫、蓬莱阁、三清殿、吕祖殿六部分组成。
整个古建筑群亭台楼阁分布得宜,寺庙园林交相辉映,因势布景,协调壮观。
蓬莱阁既非最大,又非最高,何以位列四大名楼呢?蓬莱阁之成名,实缘于“文”、“仙”、“幻”、“借”。
先说“文”。纵览四大名楼,莫不因名作而闻名于世,如《岳阳楼记》、《黄鹤楼记》《滕王阁记》皆是。

《蓬莱阁记》虽不如前者著名,蓬莱阁却有历代文人如众星捧月般赞咏,从骆宾王到梅尧臣、苏东坡,不胜枚举。
明清两代,和者日众,登临蓬莱阁留下佳作的有王世贞、薛瑄、戚继光、董其昌、施闰章宋琬、阮元、招之庸等知名诗词大家。
明代登州知府蔡叔逵称苏轼、薛王宣为“夫二公文章无赖于蓬莱之景,而蓬莱之景实藉二公以增重于天下”。

再说“仙”。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先是战国时期方士们谓有海上仙山,引得秦皇汉武频频东来,驾临驻跸,传说蓬莱旧城西门“望仙门”即是汉武帝登临望海处。
唐太宗亦是不甘寂寞,东征高丽途经蓬莱,留下传世佳话。龙王宫、天后宫更是胶东渔民奉为圣灵的地方。
加之其后八仙过海的传说逐渐名播宇内,蓬莱阁更是被誉为“仙阁”。“仙”阁是蓬莱阁有别于其余三阁的主要特色。

后说“幻”。蓬莱城北海面常出现海市,历史上多有记载,如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写道:“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
蓬莱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成为世界上出现海市最多的地方,而蓬莱阁恰恰就是观赏海市蜃楼的绝佳所在。
最后说“借”。“借”是古代园林艺术的常用手法,借包括借景、借声、借意、借影、借色。蓬莱阁应时而借,就势取景,因崖构阁,广借诸景。
它仰借田横山,俯借丹崖之险,邻借水城,远借长山列岛,让秀出青空的田横山作它的屏障,让变幻多姿的大海作它的铺垫,群鸥翔鹭乘风去,渔帆远影日边来。
应时而借的景观,如水气氤氲,雾失楼台,月移花影,漫天香雪等等。总之,化它物为我物,纳外景成内景,构成了蓬莱阁别具匠心的建筑艺术特色,生动曲折,含蓄传神。

人间蓬莱坊:蓬莱阁旅游区的正门是位于小海西侧的人间蓬莱坊,为四柱冲天式单檐彩绘坊,风格仿清,横阔三间,额题“人间蓬莱”四个鎏金大字,为苏轼手迹。
内柱镌有书画名家刘海粟题写的楹联“神奇壮观蓬莱阁,气势雄峻丹崖山”,外柱则是书法家费新我题“丹崖琼阁步履逍遥,碧海仙槎心神飞越”,昭示此坊为仙境之门,游人人此可观琼楼玉宇、人间蓬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