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虑山散记(中)
桃花谷
“桃花谷”是太行大峡谷的谷中谷,长7公里,最窄处只有20米,谷峰落差达1000多米。峡谷两边奇峰突兀,峭拔雄壮,泉水流罅,草藤垂挂,杂林灌木塞岩填壑,山风忽来如绿潮涌动,大有飞鸟绝世,红尘不到之意。走在峡谷之内,仰望绝岩峭壁,层次分明地叠到千仞万仞,你不禁折服于自然的伟力:25亿年前那场造山运动是怎样一种轰轰烈烈啊!而身处如此葱郁幽僻的境界,偶见一座院舍掩映其间,意识中的归隐之心蠢蠢欲动了。
照例,每处风景都要附会一个传说,以增加某种神秘色彩。我不喜欢这种老套的范式,任何事物落入了窠臼,便不免叫人生厌。然而关于“桃花谷”的传说不妨讲一讲,否则似乎不成一篇游记。
相传南北朝时期,时任东魏大将军的高欢,一次与胡人作战,被困于大峡谷,几次突围都不成功,眼看粮草用尽,士气低落,无计可施。忽一日,高欢在梦中遇见一位白发银须长者,长者告诉他附近有桃花盛开处,从那里可以走出山谷。高欢惊醒,大悦。然而时值冬月,怎么可能有桃花盛开呢?要说等到来年春天,几万人马要么冻死要么饿死。高欢无奈,带着一种侥幸心理派出一拨又一拨士兵寻找桃花。每天派出的士兵回来都很沮丧,报告说没有看到桃花。高欢心急如焚,拿士兵撒气,把报告的士兵都杀了。有一次,一个被派出寻找桃花的士兵想,反正说实话也是死,不如撒个慌,说不定还有生路。于是他对高欢说看见了桃花,且正逢盛时。高欢信以为真,叫那个士兵引路,指挥部队向桃花盛开处进发。士兵心里叫苦,但只能硬着头皮在前面乱走乱撞,不想走到一个狭口,果见一片正在怒放的桃花,煞是妖娆动人。高欢大喜,带领部队成功突围。高欢的子孙后来建立北齐政权,追尊高欢为神武皇帝。“桃花谷”凭借这段神力助攻的传说从此名声大噪。
这个传说极不靠谱,明显是牵强附会。这和“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赵匡胤母亲降生时赤光绕室、体有金色、异香不散”等等属于同类。但从此类故事的编排用意可对某些国人的传统价值取向管中窥豹:总要附庸一个声名显赫或权高位重者以抬高自己的身价,对声名权位有一种不自觉的膜拜和追捧,此其一;对位尊杀人,有一种下意识的宽容,民权觉悟度低,至少屈从于身份和地位,此其二;在现实的重压下,往往希冀凭借超自然力解脱,具有强烈的宿命思想,此其三。—— 旅途中的遐思未必就是真谛,但总是一种收获,所以才把杜撰的故事复制粘贴在这里,也许不算是滥用笔墨。
还是全身心投入攀缘览胜吧,眼前的景色比故事传说受用得多了。导游告诉我们,前面的景点有飞龙峡、黄龙潭、丫字瀑、二龙戏珠、神龟兆寿、桃花瀑,据说黄龙潭洗手官运亨通,丫字瀑洗手财运高照,桃花瀑洗手桃花运旺,当然都是商业旅游的广告,没人当真,但每到一处,人人都笑闹着去洗洗手,撩撩水花。看来对于官、财、色的希望是渗入到骨髓的,有机会都要试试身手,掩藏不住的。
真正使人感到怡情怡性的,是走在绝壁间的栈道上。栈道不足半米宽,弯弯曲曲,依绝壁走向而修,岩石突兀,往往不能挺直腰身。拾级而上,踏板声空空作响;抬头望天,天空已被削剪成曲折的弓刀;俯首看地,才知道底下已是深渊,涧水淙淙,飞流激湍。对面的岩壁更是危耸逼人,嶙峋的石罅不时有细流渗出,怪木遒枝几乎触手可及,粗藤细蔓或攀举或垂悬。真想做一只猿猴,恣意地扯动藤蔓在这深壑幽峡之间荡几回秋千;是一只飞鸟也好,必定在每一处石隙泉眼留下生命的印记!可惜作为凡人,只能在纷扰忙碌之中辟出两三天时间,略领峡谷风光,聊发思古幽情。过了 “二龙戏珠”的景点——两条水流从一块巨石的两侧飞瀑而下——“桃花谷”游程就算结束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