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春是中国吉林省的省会,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长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经历了多个朝代的统治和变迁。

长春历史古迹
夏、商、周时期,这里地属肃慎,在进入两汉时期,这里出现了最早的城市——“夫余王城”,而夫余王国则一直持续到西晋,后在公元493年被北方勿吉族所灭,夫余王被驱逐后,逃往高句丽,后高句丽逐渐强盛起来,东晋之后,长春并入高句丽的版图,而夫余故都变成了高句丽的夫余府。
公元668年。唐联手新罗灭掉了高句丽后,渤海人兴起,并建立渤海国,长春便纳入其辖地,为扶余府所辖,府治在今长春市以南。

北宋时期开始,长春之地先后有辽国在此设立了黄龙府(即今农安县),女真族建立金国后,攻破黄龙府,并于公元1140年改黄龙府为济州,这一时期,是长春古代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直到公元1234年,金国被蒙古所灭,蒙古建立元朝之后,将此地作为其游牧之地,属开元路辖。明朝时期,这里先后属于奴尔干都司、兀良哈部、蒙古族王公领地。

之后,这里的满族逐渐兴起,这里的人口皆为八旗编制,后满人入关,建立清王朝,对这里实行封禁政策(即保护皇家围场,保证江北贡品人参、貂皮、东珠、鹿茸等资源、防止各族人民流动迁徒,防止汉人进入开发并保护满族骑射尚武的风俗等);直到其封禁政策废除,毁于公元920xx年的长春古城才得以重新建立,到嘉庆五年(公元1800)为了管理流入此地的汉人,在此设立了“长春厅”,后于光绪十五年升为“长春府”,但此后不久,这里便沦为沙皇俄国的附属地,到日俄战争之后,长春便成了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界点,日本在此修建了火车站(今长春火车站)。

民国时期,长春的经济迅速发展,很快就成为这一地区的中心城市,民国政府将长春府改为长春县,可由于军阀林立,不久,长春就成为了军阀张作霖的势力范围。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沦陷,并开始了长达20xx年的伪满国历史,长春因其特殊的地理、经济等各方面的条件,成为了伪满国的国都,表面看来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此“登极称帝”,实则是日本军国主义在此掌权,进行殖民统治和掠夺。

1945年,由苏联红军替中国收复了东北失地,并于后不久,就将长春移交给了国民党政府,在1946年4月苏军离开长春回国之后,中央红军和国民党就在此进行了拉锯战,后于1948年10月19日,在驻城国民党军投诚情况下,长春和平解放!

在长春这一片沃土,远在四万年前就有人类繁衍。
1951年,长春地区的榆树市发现人骨化石证明,早在远古时代,这片土地上的人类已进入了智人阶段,属母系氏族社会初期。
1984年,农安县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人类的居住遗址,这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原始纺织技术,进入着装时代,原始农业也已经很发达。
“夫余王城”是长春地区最早出现的城市,公元493年被北方勿吉族所灭。

渤海国和辽、金繁荣地区
自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之后渤海人兴起,建立了渤海国。长春地区属西京夫余府和莫页颉府夫余府,府治在长春市迤南。北宋末年,公元1114年9月,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抗辽,1115年攻破黄龙府。阿骨打称帝,国号金,辽金时代是长春地区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公元1126年,金兵掠宋朝徽钦二帝北走,曾把他们囚禁于此。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曾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军痛饮耳”。指的就是这个黄龙府。

几度沧桑,这里的历史和遗迹,诉说着当年的往事
公元1234年,金被蒙古所灭,这一带成为蒙古游牧之地。
1644年,清兵入关时,长春地区的蒙古族与满族人口皆为八旗编制。
1896年俄侵入东北,攫取中长铁路筑路权,在长春建起俄国人居住区。
1906年日俄战争结束,在长春的俄权益为日所取代。
1908年日为扩大“满铁附属地”,开始建设长春火车站,其后又开辟商埠,当时城市面积为21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整个东北地区,长春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国主义扶持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成为傀儡政权—“伪满州国”,将长春定为“国都”,改名“新京”,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东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至1944年市区面积为80平方公里,人口达81.7万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军于1946年4月14日曾一度解放长春。但1946年5月23日国民党入长春,使长春的经济和各项事业遭到了严重破坏,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濒临绝境,市区人口最后减至17万人。

1948年10月18日,长春重新获得解放,被确定为特别市。
1953年改为中央直辖市。
1954年划归吉林省,随后省会迁至长春,成为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55年定为全国10个省辖大市之一。
1979年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远古时期
长春所处的吉林省境内,在早期地质时期曾发生了多次地质变动,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岩石和矿产资源。在远古时期,长春所处的地区是一片广阔的森林和草原地带,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

渤海国时期
公元698年,唐朝在长春设立了长春县,这标志着长春的历史正式开始。公元926年,渤海国在长春设立了春城县,长春成为渤海国的重要城市之一。在渤海国时期,长春成为了文化和商业中心,为东北地区的文化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金朝时期
公元1115年,金朝建立,长春成为金朝的边陲要塞。在金朝时期,长春的城池和城墙得到了加强和改建,成为了一座重要的军事城市。同时,长春也是商业和手工业的中心,市场繁荣,手工业发达。明朝和清朝时期明朝时期,长春成为了吉林镇的一部分。

清朝时期
长春成为了吉林将军府的所在地。同时,长春也是一个重要的商业和手工业城市,许多手工艺人在这里生活和工作。
日本侵华和抗日战争时期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并侵占了东北三省。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长春成为了日军的占领区。1932年3月,日军在长春设立了伪满洲国政府,长春成为了伪满洲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1945年8月,苏联红军解放了长春,结束了长春的日本占领和殖民统治。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至194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和国民党军队在长春和吉林省展开了长达三年的激烈战斗,其中长春保卫战成为了解放战争中的重要一役。1948年10月19日,东北解放战争胜利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宣布解放了长春市。
新中国时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长春成为吉林省的省会。新中国成立后,长春得到了快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1952年,长春成为全国首批计划单列市,1954年成为全国重点工业城市。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长春的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

重大历史事件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北三省,标志着日本对中国全面侵略的开始。此次事变也引发了全国人民的抵制和反抗,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之一。

长春保卫战1948年春夏之际,国共两军在吉林省进行了长达数月的激烈战斗,其中长春保卫战是解放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解放军在战斗中采取了各种灵活的战术,最终于1948年10月19日攻占了长春市,使得东北解放战争胜利结束。
长春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成立于1945年,是中国电影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创立之初到20世纪70年代,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了大量的优秀影片,包括《林则徐》、《小兵张嘎》、《山楂树之恋》等。
长春是中国吉林省的省会,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多个重要历史事件。长春的发展史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春人民也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