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渠四句永流传
王业松
夜眠人静后
早起鸟啼先
这是北宋思想家、教育家张载的一副对联。早在20年前我就写成斗方赠给许多学子和创业者,以资鼓励。没想到20年后的今天,我有机会到了张载的故里陕西眉县横渠镇,参观张载祠。喜出望外,受益匪浅。
张载祠,又称横渠书院,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眉县廉政教育基地、横渠干部书院。
张载(1020——1077),祖籍今开封,生于今西安,定居眉县横渠。曾任祁州(今河北安国)司法参军、云岩(今陕西宜川)县令、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同知太常礼院等职。晚年在家乡创办横渠书院,创立了关学。也称“横渠先生”。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世人提到张载,除了会想到此文开头的这副对联,就是张载的四句话,也称“横渠四句”。
横渠四句,又简称“四为”,是张载关学思想的高度浓缩,曾多次被最高统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公开引用。2015年11月,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会晤时,马英九把张载的横渠四句作为结束语,以示共勉。
张载是中国理学创始人之一,在学术界最著名的贡献是创立关学,与王安石的新学、朱熹的闽学齐名,与周敦颐等被称为“北宋五子”。
训诫学生的《东铭》和《西铭》石碑立于祠堂大门的道路两侧。250字的《西铭》至今传诵不绝。铭文关注民生,主张平民百姓是我的同胞兄弟姐妹。讲了安身立命之道,构筑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主张“尊高年”、“慈孤弱”,“长其长”、“幼其幼”,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厚德载物的品性。
“横渠四句”,集中体现了张载的人生观、世界观,他认为人生在世,应该尊顺天意,立天、立地、立人,做到诚意、正心、格物(注2)、致和(注3)、明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努力达到圣贤境界。“横渠四句”,涉及士人对民众生活原则、精神价值、生活意义、学统传承、政治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张载的宽广胸怀和博大情怀,也彰显了关学学人的文化精神。张载认为“气”和“元气”产生人和万物,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史上最杰出的代表。1960年,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对陪同他的周恩来总理说:“横渠先生所创唯物主义比笛卡尔(注1),早了500多年”。
张载积善克己的思想境界,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严谨不苟的治学态度永远是国人的精神财富。据历史记载,张载在任云岩县令期间,推行德政,重视道德教育,提倡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每月初一,召集乡里老人到县衙聚会,常设酒款待。席间询问民间疾苦,提出训诫子女的要求。一代宗师张载为历代世人敬仰。1931年,时任陕西省省长邵力子陪同国民党元老、近现代草书宗师于右任(陕西三原人)专程拜谒张载祠,于右任先生亲笔书写了横渠四句,后刻于石碑,现立于张载祠内。
所谓“关学”,即关中之学。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古代称关中。张载创立的“关学”第一次完整地创立了气本论哲学理论体系,成为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关学的认识论认为事物是感觉之源,通过认识事物掌握事物发展规律。他的“闻见之知”与“德性之知”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一物两体”的辩证法,主张没有对立就不成事物,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关学强调道德观,人只有克服自己的缺点,才能成为道德圣贤。人要像古代尧舜诸圣贤那样尊敬长辈,永不忘本。关学提倡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如遵循启发式、因材施教、博学精思、持之以恒等原则仍符合现代的教育思想。张载的关学不但有历史意义,而且仍有现实价值和学术价值。陕西能够成为全国教育强省,张载的故乡眉县能够成为全省教育强县,与关学的深厚文化底蕴都有关系。我们要把张载的治学态度、教育方法、哲学思想承接下来并传递下去,让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继续发挥作用。
注1:笛卡尔,1596年生于法国,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对后来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注2:格物:是古代的哲学概念,可以理解为探究万物的规律或法则,也可以理解为纠正人的行为,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注3:致和,人事极其和顺。
2023年5月19日作者王业松简介
王业松,男,1934年⽣,汉族,江苏省泗阳县⼈。南京⼤学中⽂系毕业。曾在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任助理,在公安部外事局和教育局任处、局⻓,并兼任《公安教育》编委主任。现为中国散⽂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多次在《⼈⺠⽇报》《⼈⺠论坛》⽹、《中华英才》半⽉刋、《亚洲财富国际交流》⽉刊,以及南⾮出版发⾏的《⾮洲时报》等报刊发表⽂章。已经岀版《呼应》等九卷散⽂集,计300万字。其中《⾬中送魏巍》、《我送荣毅仁副主席回家》和《我在中南海⼯作期间花絮》等散⽂在社会上⼴为流传。作者年已九旬,但仍在为时代发声。读者可从中听到⼈⺠的呼声,看到国家发展的脚步,感受到时代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