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四溢
文/魏昌盛
谷雨前后,茶叶市场热闹起来。
阿娇回来了,回到了她熟悉的茶市。她在省城上了四年的农业大学,接着攻读了博士学位,所学专业离不开“茶叶”二字。
小时候,阿娇就跟着父亲上山采茶,她的家乡盛产茶叶:尖尖的叶子,碧绿碧绿的。
那天,阿娇走在父亲的前面,胸前挎着小竹筐,一根马尾辫在后脑勺摇来摇去,碎花衬衫衬托着她的腰肢,俨然像一位漂亮的采茶女。
那是阿娇第一次来茶园,看着齐胸的茶树,她有些着急。只见她踮起脚跟,吃力地采摘着茶树叶。父亲说:“娇娇,不是每片叶子都能摘。”
阿娇眨着疑惑的双眼,不解地问:“为什么?”
父亲拿着一只样子说:“要看一只芽有三四片的叶子才可以摘。”父亲说完,阿娇仔细地用小手数着茶树的叶瓣。然后,小心地摘了下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昨晚的一场细雨,下得透彻、淋漓尽致。仿佛浸透了山林的泥土,滋润着茶叶的清香。
如今的阿娇,出落的亭亭玉立、落落大方,如同含苞待放的春蕊。
大清早,茶市刚开门,阿娇走了没多远,一眼看见隔壁村的二娃。他俩是高中同学,二娃差几分没考上理想中的大学,却成为了一名市场管理人员。当二娃认出是阿娇时,不禁喜出望外,说话时脸上带着腼腆地问:“阿娇,你怎么在这?”
阿娇看着昔日的老同学,同样也有些激动,女孩子们特有的矜持,让阿娇面部平静如水。她答:“我也来卖茶叶。”
二娃摇摇头说:“不对吧。你这个大博士像是来检查工作的。”
阿娇答:“哪里,你看我家的摊位就在前面。”二娃顺着阿娇手指的方向。不远处,阿娇的父亲正在将装着茶叶的蛇皮袋放在地上。
阿娇问:“市场怎么还是老样子?” 二娃说:“听说政府正在筹建茶叶市场改造,将来每家都能有个像样子的摊位。” 二娃又问:“你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吗?”
阿娇“嗯”了声,然后说:“我常想,怎样才能将目前的茶市做得越来越好?” 二娃听后,心里似乎也有同感。随后问:“老同学,你有什么想法?”
阿娇说:“茶叶市场要统一管理,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简明扼要的几句话说得到位,一针见血地说穿了茶叶市场的窘境。
二娃说:“现在卖茶叶的人在地上交易,将来要让我们的茶叶市场真正地成为体面的茶叶交易市场。”
阿娇也十分赞同二娃的想法,他俩正饶有兴味地聊着。只见王县长领着几个人来到了茶市,他一边说着话,一边用手比划着,时而几个人同时“哈哈”大笑起来。
王县长走到阿娇身边说:“我认识你,你是县里唯一的女博士阿娇。”
顿时,阿娇的脸透出绯红,如同三月桃花。她热情地和王县长握着手,继而问:“王县长,您这么忙还抽出时间来茶市考察?”
王县长说:“这些天区政府正在筹划茶市改造,我前期来看看。”
阿娇说:“太好了!茶市漂亮了,生意会更好。”
王县长面带微笑地说:“阿娇说得对,让每位来买茶叶的人有家的感觉。” 瞬间,周围的人们鼓起了掌声。 王县长临走时对阿娇说:“诶,你这几天抽时间来我办公室。”
王县长的办公室在二楼,阿娇敲开了办公室的门,当王县长见是阿娇,高兴地说:“快进来坐!”随后他给阿娇泡了杯茶。
他俩人坐下后,王县长问:“阿娇,你这次回来有什么设想?”
阿娇说:“县长,通过这些年的学习,我对茶叶有了更深的理解:茶叶是饮品,也是文化。将茶文化发扬光大是我们这代年轻人的使命和责任。”
王县长听后满心欢喜,嘴角不断地露出微笑,他说:“阿娇,你就放手干吧!只要为县里的经济发展,一定都会开绿灯。”
阿娇激动地站起身说:“谢谢王县长!决不辜负您的期望。”
经过一段时间筹备,阿娇成立了一家民间科研机构。主要对全县茶叶的品质、采摘、烘烤、包装以及销售全方位管理。
不久,从茶树的培植到养护,以及制成品全部使用上了人工智能项目,比如:无人机、机器人,从跟本上提高了生产效率。
有一天,王县长和阿娇领着新加坡商人K先生来到茶市,看着崭新的茶叶市场,K先生赞叹不已地说:“我以前来过这里,现在可是焕然一新。中国梦,就是老百姓的梦。”
王县长说:“K先生,说得太好了。老百姓就是我们做官的衣食父母。” K先生听完王县长的话,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忽然,K先生说:“我还是有一点不满意。”
王县长吃惊地问:“K先生,你说。” K先生说:“本地茶叶品质优,总是供不应求,什么时候才能满足我的需求量?”
王县长说:“产品的事你可要找阿娇喔。”说完,大家愉快地笑着。
2023.5.23.
作者简介:
魏昌盛 笔名:魏华、山水之间,籍贯:舒城县。安徽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小小说学会会员,合肥市作家协会会员。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望月文学》杂志特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