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96》「飘舞的剑」(3620辑)

晨间寄语
曾经,我断断续续地写过一些日记。尤其是当兵那阵,军用黄色挎包里随时装有日记本,总担心哪一天忘了写。那时人们思想单纯,中学生毕业分别时,相互赠送的礼品一定会是笔记本,会在本子的扉页写上美好的愿望和祝福,每每翻看,脸上会浮出难以抑制的兴奋、和甜蜜的笑容。而且,一定是要好的、走得近的人,才会精心挑选封面、字斟句酌地捉摸人生寄语,十分认真地写赠。几十年过去,我至今还有这样的笔记本,虽然本子也已泛黄,尽管那时的字写得歪歪扭扭,但我感觉,它们像古董,非常珍贵。
昨晚,我在书柜里信手拿了一本,是硬纸壳的,四周磨破,甚至纸质已脆,失去光泽,是一位和我从小一起长大的同学送的。那扉页上写的格式和赠语为:
祝:你努力学习,
不断进步。
做雷锋式的战士。
一九七八年二月二十八日
从日期上看,那是我当兵时送的。庆幸,这个来子写满了的。主要记录了我当新兵时的很多学习和生活历程。现在再看,仍是自己过去的真实写照。现摘录一二,供君笑赏(原字原句原段)[抱拳]。
……
原来曾经试想把写日记坚持下来,可是没有做到。这个本子已经写了很长时间,都还没写完,这就证明了我自身的要求不严。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善于摸索、观察、总结生活的人,总爱在自己的行为中问个为什么,并力求得到答案,我是否也像人家样,多对自己提些为什么呢?
有时候,我认为有些东西是很有价值的,记下来是有用的,但总顾虑怕别人看了笑话,或者怕将来成为一种政治上过失,因此便没有记下来,而往往这些东西又是稍纵即逝的。
有人说,写日记会使自己在生活中觉察出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来。今天,我又想重新开始这项自我总结或者说是学习,是否持之以恒,想在实际中得到检验。
81.3.20.
1981年的第一次春雷,是在凌晨3点20分左右,闪电尤如电焊似的白炽光一样,我把被头赶紧蒙住了头,这时雷声一连串地开始了,雨一直下到早上的7点过钟。
今天上课时我老是打盹,心理很想把课听好,但效果始终不好。我看到,张志远那专心的劲头,别人用头发捅他的耳朵,他还是那样写、读,直至一手捂住耳朵,长时间地不放下,还在继续写、读着…。
3.24.
一个人在日常中,如不真诚地涉及生活,挖掘生活的内在,去探讨人们在生活道路上起码灵魂,寻求生存价值产物,那他的一生结局又将是什么呢?
我有时也在谈向往,可要真有人这样问我:你的向往又是啥子?
我喜欢小说,特别是牵联到人生意味内容的,或者是抒情散文,有时,一句普通的话语、质朴的文言,仅使我心塞气喘,甚而流泪,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可又那样如醉如痴的沉浸在它所活动的领域之中。
当你想写些什么,光靠什么想入非非,那是不切实际的…,事实上,如果是你亲自目睹到的,那感受就不一样,你要是用自己的情感,织进去写,那就不至于贫泛无用了……
4.21.
往事随风。但已有文字记载了的,意味连连。那时的一些说法,至今仍觉是课题,可能会一辈子都没弄明白。其实很多事情越明白越烦恼,所以古人睿智,有揣着明白装糊涂的,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是太过精明。自我检讨,缺陷太多,就算做点小事,与前半载对照,做一点是一点罢了。感觉有点事做好[合十][OK]。
新的一天,早安!
2023.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