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西厢
宋文东
西厢村位于淄博市的博山区与济南市的章丘、莱芜二区交界之处,不仅有山东第一古村之誉,而且山美水秀,是一处藏在深闺少人识的世外桃源。我曾经在五六年前的春天到过一次西厢,印象很不错,也有不同的季节再来走走的想法。应驴友的要求,5月21日,我们一行人再次走进了西厢。
我们早上从济南出发的时候,天阴得很厚,而且还在零零星星地掉着雨点,不用打伞的那种。到达西厢村的时候,已经9点了,老天的阴脸也一直没变,零星的雨点还在继续。在这初夏的日子里,这样的天气不仅不影响游览和爬山,反而十分难得了。也不知道是随着年纪增长记忆力变差,还是西厢村变化太大的缘故,如果没有导航帮忙,我这个领队可能都找不到进村的路了。
说起西厢村,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把这个村跟元代剧作家王实甫创作的戏剧《西厢记》联系起来,其实,这西厢村跟《西厢记》一点关系都没有。据当地人说,这“西厢”是从“西乡村”演变而来的。
我们沿着大妈指引的路迤逦往村外的山上而去。小路还是原来的羊肠小道,为灌木掩映,我们走路时需要不断地拨拉着枝条才得以过去。我认得这些灌木多是黄栌,想象着到了秋天,当黄栌红了的时候,人在红叶中穿行该是多么地富有诗意啊!快到山顶上的垭口,遇到一伙下山的男女,一问,他们也是来西厢游玩的,刚从空中草原回来。
走出山林,爬上垭口,两面的山坡忽然空旷了起来,一棵树也没有,半黄半绿的草坡一望无际,尤为罕见,这就是西厢村闻名遐迩的空中草原了。凭着记忆,我们爬上了西面的山顶。起伏的群山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长出了一些“大风车”,这应该是近年来新兴的绿色能源设施,济南周边的区县山上也不少见。那巨大的叶片一辆载重汽车仅仅能拉一个,把它们运到山上再安装起来,太不容易了!没见过电力工人们是如何在山上安装这些巨无霸的,但对他们的聪明智慧我是深信不疑。山顶草原上有一条漫漫的羊肠小路弯弯曲曲地铺向远方,像诗一般意味深长。我们沿着小路往北走了一段,我觉得方向不对,便指引大家转向东侧的垭口槐林而去。
槐林里的草色嫩绿,齐刷刷的,有小腿一般高,像绿茸茸的地毯沿着漫坡往四处铺展开去。草坪中间有一条痕迹明显的东西向小路消失在绿油油的槐林尽头,颇有曲径通幽的意蕴,令人不忍遽去。同行的几位美女在草坪上拍照起来没完没了,那银铃似的欢声笑语让我们几个走在前面的驴友在100多米远的山顶上都能听得到。
山坡上黄绿相间的草丛里,小路边,野花点点,摇曳多姿,陪伴了我们一路。她们多是一些淡紫色的狗娃花,橘黄色的苦菜花,还有成串的紫色丹参花,粉红色的刺刺菜花,洁白的绣线菊花等等,她们点缀的草原五色缤纷,生机盎然,煞是好看。爱花是人的天性,无论男女。有的驴友一路见到好看的野花就喜欢掐一些,于是有人就唱起上世纪九十年代流行的歌曲《路边的野花不要采》来调侃。我们一伙人大多数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年龄相差不大,对这歌曲也不陌生,有的人就跟着起哄道:不采白不采,采了也白采!逗得大家呵呵大笑。大家排着一字形的队伍,像军人拉练似的,沿着草坡小路上上下下,一路欢歌,笑声不断。
经过一道石门,再转过几道弯儿,便下到了镇门峪水库。只见一湖碧水呈“S”状沿着山谷蜿蜒伸展,一眼望不到头。湖水粼粼然,如翠玉一般醉人。靠山的湖边就是石壁,有的高点,有的低点,有的绿树干脆就与湖水牵上手,连在了一起。湖岸上面那些茂密的绿树,也不知道它们是不是黄栌,如果是,等到晚秋,这景色该是多么地震撼啊!现在的绿树倒影在湖里,近岸处一片墨绿,墨绿拽着中间的一片淡绿,拉着岸上的漫漫葱绿,连缀在一起,浓的浓,淡的淡,泛着油光,浑然天成,仿佛天底下都是绿的了。
下午2点多,我们就要离开西厢村的时候,大家仍然意犹未尽,一起约定,等到晚秋霜降之时,再来西厢。
2023年5月24日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