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专题】
浅论《诗经》及作品赏析
文/韩积蕊(山东)
亲爱的读者朋友,如今新时代自媒体风起云涌,文学形式丰富多彩,争奇斗艳,微信、今日头条、微博、抖音、百家号.....大众文友撰文吟诗,各领风骚,展示自己的风采,今天我们分享的话题是简论《诗经》。
中国文学诞生以来,其体裁就不断地发展变化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像四条大河,浩浩荡荡,贯流而下,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文化气势,绵延数千年。
诗歌是最早诞生的文学形式,而歌谣是诗歌形成的雏形。相传为黄帝时代的《弹(dàn)歌》,是存上古歌谣中一首最典型的劳动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这首诗是描写古人从制作工具到进行狩猎的过程,可能是早期人民在干活时,一起喊的口号。大致意思是砍伐野竹,连接野竹。打出泥弹,追捕猎物。【宍〔ròu〕:肉的古字。】从内容和形式看,是一首比较古老的猎歌,也是中国最早的诗歌。它反映了我国渔猎时代先民的劳动生活场景。
【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它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它是我国诗歌创作的源头,其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唱的结构形式,一直影响至今。
《诗经》的作者佚名,已无法考证,相传是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的。尹吉甫 西周时期房陵人(今湖北房县) 尹国的国君,字吉父,一作吉甫,兮氏,名甲,尹吉甫本姓姞[jí ],因被封于尹(今山西隰xí 县),所以又称尹吉甫。尹吉甫仕于西周,尹吉甫不仅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采风者、编纂者,也是尹姓和吉姓共同的太始祖,尹吉甫是周宣王时的太师,西周时期著名的贤相,辅助周宣王中兴周朝,因为是流传后世的《诗经》的总编纂者,所以又被尊称为“中华诗祖”。
《诗经》在作品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从修辞手法上分为《赋》《比》《兴》。《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犹如采风集合起来,谓之《风》;《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的主要特点是以四言为主的杂言诗。
《诗经》中诗的分类自古即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是指列位“风”、“雅”、“小雅”、“颂”篇首的四首诗,这四首诗可以看作《诗经》的灵魂所在。 “六义”则指与《诗经》息息相关的六个关键词:“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诗经》截然不同的三种体裁:“赋、比、兴”则是《诗经》中最主要的三种修辞手法。
其意解读如下:
赋,是直陈其事。诗经中大多数文章都运用了这种手法。如:小雅中的采薇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不但写的形象鲜明,而且通过情景对称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兴”字的本义是“起”。《诗经》中的“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如:《陈风·月出》中"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等,使诗中人物更形象。
比,顾名思义上打比方,典型篇章便是《魏风硕鼠》中利用"硕鼠"形象的揭示了深刻阶级寄生虫的本质。总体来说《诗经》中运用"赋、比、兴"的手法是相当成功的。
其次,《诗经》中绝大部分都是抒情诗。其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从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构成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画卷。如:《七月》《氓》《东山》等,都是以描写细节冗长的著名诗篇。
再有,《诗经》的表现形式以四言为主,但也有一些作品句子长短变化,灵活多变,语气很自然。这样使诗歌赋予音乐感,便于吟咏。《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其中《关雎》《桃夭》《伐檀》《硕鼠》《蒹葭》[jiān jiā]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经典作品赏析】
下面列举其中的三篇经典请读者分享:
《关雎:jū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关关雎鸠就是鸟在鸣叫的意思。关关:像声词,借用字,雎鸠的鸣叫声;雎鸠:鸟名,背部褐色,头、颈和腹部白色,性凶猛,常在树上或岩石上筑巢,常在水面上飞翔,吃鱼类,通称鱼鹰。窈窕:{拼音为 yǎo tiǎo}美貌曰窕,美心曰窈。美状曰窕,善心曰窈。形容女子心灵仪表兼美的样子。寤寐:[wù mèi ]意思是:醒和睡。指日夜。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
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
是君子好求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xìng菜,
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
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
日日夜夜总是思念她。
绵绵不断的思念,
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眠。
参差不齐的荇菜,
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
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
在船的左右两边去挑选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
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赏析】
《关雎》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是克制而谨慎的,体现的是炎黄子孙内里的矜持与羞怯。细细品味不难看出其中有对贤良美好女子的赞美,从而试图达到以明教化之目的。
孔子高度评价《关雎》之美,是因为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yì》),合于善的要求。孔子说《关雎》这首诗,“乐而不淫”:指快乐要有节制,不能过度沉迷。“哀而不伤”:指在悲伤的情况下,也要保持冷静理智,不要过度伤心。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适度的情感和情绪表达,既不能过于放纵自己的欢乐,也不能被悲伤所淹没。这种情感的平衡和控制是我们在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自律能力。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e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zhēn zhēn]。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嫁过门,夫妻美满又和顺。
桃花怒放千万朵,硕果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嫁过门,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桃叶纷呈真茂盛。这位姑娘嫁过门,齐心携手家和睦。
【赏析】
《桃夭》三章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歌。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
【艺术特色】
各章的前两句,是全诗的兴句,分别以桃树的枝、花、叶、实比兴男女盛年,及时嫁娶。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桃花色最艳,故以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这种意象被后世的诗人反复使用。诗中运用重章迭句,反复赞咏,更与新婚时的气氛相融合,与新婚夫妇美满的生活相映衬,既体现了歌谣的风格,又体现了农村的物候特征。还体现了先民社会特有的那些礼俗和风情,给后世的文学创作以营养。《桃夭》篇的写法也很讲究。看似只变换了几个字,反复咏唱,实际上是很为专心的。头一章写“花”,二章写“实”,三章写“叶”,利用桃树的三变,表达了三层不同的意思。写花是形容新娘子的漂亮;写实、写叶,意在读者想得更多更远吗?密密麻麻的桃子,郁郁葱葱的桃叶,真是一派兴盛景象啊!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jū]。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译文】
你将木瓜投赠我,
我拿琼琚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
我拿琼瑶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
我拿琼玖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赏析】《国风·卫风·木瓜》,依据朱熹之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情诗,作者当是一位青年男子。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一是其间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神韵,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二是语句具有极高的堆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相同,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这样,三章基本重复,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王维诗编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抉择的。“投桃报李”显示作者胸襟之高朗开阔,已无衡量厚薄轻重之心,他想要表达的就是:珍重、了解他人的心意就是最崇高的敬意。
【评述诗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有两大源头,一曰《诗经》,一曰《楚辞》。是中国文学的起点。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意谓无邪癖,无邪趣。孔子所谓无邪就是指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想法和行为,符合儒家的政治道德标准。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做人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shui)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是现实主义作品集。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堪称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诗经》还具备了国家管理的重要功能,主要担负的是信息沟通、民风教化的作用。由《诗经》的来源、题材、功用观之,当属现实主义作品集
《诗经》和《楚辞》奠定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创作基调。
阅读《诗经》,我们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看到的尽是爱、智慧、自然、希望与阳光。一切美好的词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诗。那么和谐,那么执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洁,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首诗都拥有一个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如今积极开展全民诵读活动,营造书香校园,构建书香家庭,目的不仅仅是让孩子诵记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在诵读古诗文中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厚人文底蕴,提高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作者简介】
韩积蕊,笔名寒冰,山东临清人。民盟盟员、中学退休教师。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五老”志愿者,聊城市老教师宣讲团成员,京杭书院讲师团成员、临清市关工委传统文化宣讲团成员、市宣传部理论讲堂宣讲人,市老年大学古典文学讲师,《都市头条》文学平台主编。1988年开始写作,编著六部文稿,出版三部。著书立说搞讲座,举办读书报告会,为社会、为政府、为百姓做公益。
【运河浪花】
~~~~~~~~
纵情笔墨 愉悦自我
~~~~~~~~
特邀顾问:冯喆
文史顾问:文博 鸿涛
总编:运河浪花
主编:寒冰
美编:玉玲
校对:凌云
编审:冰凌斋主人
编委:立诚 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