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河秘境
孙虎林

上午,一行人抵达千河岸边的一处村落。小路边有几户人家,大门紧锁,门前杂草丛生,几株月季花开得正艳。显然,这又是一座无人居住的寂静村庄。站在人家门口望向西北,沟壑纵横,丘陵葱绿。那边,隐藏着西府著名的水利工程一一冯家山水库。千阳境内,它有一个诗意盎然的名字千湖。
春天剩下了最后几天,慕名来此赏春。车子停在一处坡地,家人们慢慢走向水边。听得见河流的声音,那是一条河欢畅吟唱春之歌。
我们选择在铁路桥下方休憩。这儿,千河从西向东从容流淌,河水清澈,波光粼粼。这是一条较为宽敞的河谷,水边布满大大小小的石头。河中游着一大一小两只黑狗,主人大声呼唤它们快点上来。两只狗不管不顾,奋力游向一汪碧潭。

我从岸边小径溯源而行,这条放羊人踩出的小路窄窄的,路边草丛里散开着星星点点的小黄花,煞是耀眼。这时,小路陡直上升,我扶着一棵洋槐树上到坡顶。这儿是一片台地,几孔废弃窑洞朝着河滩。东边却有一座长方形棚屋,养着几头大黄牛。不远处,一只大狼狗警惕地看向这边。
从台地上下去,走近河滩。远远地,我看见一块石头闪闪发光。走近一看,一块薄饼似的石头躺在水边,石面上布满星星点点的耀斑,银屑一样光华闪烁。我把它带回家后,放在阳台上反射阳光。

这时,一列货车从头顶鸣笛而过,长长的车身正在通过铁路桥。火车一路前行,朝着宁夏中卫开去。这儿是宝中铁路的必经之处。
沟坡上长着许多洋槐树,大多数盛花已过,但仍洁白如玉,点缀树冠。微风过处,送来缕缕甜香。香风阵阵中,我走向水边。意外发现身旁有两棵低矮的洋槐树,花儿刚开,嫩白生香。不觉揽枝采花,满心欢喜。
河对岸停着几辆小车,水边走着三五成群的游人。有三个年轻小伙互相怂恿着脱掉外衣,试探着步入水中。他们一惊一乍,戏谑笑骂,在沁寒的春水中嬉戏游玩,青春的笑声洒满河面。我坐在一块石头上,伸手撩起一串水花,顿觉冰凉沁骨,不觉羡慕起年轻人入水的勇气。

复东行,来到一处岸边。这儿别有洞天,墨绿色的河水紧贴右岸,滚滚东流。右岸奇石遍生,嶙峋的页岩层层铺排,惊艳水边。令人称奇的是,只有这段长约数百米的岸边有这种页岩。它们片片簇拥,宛若古木年轮,记臷着一条河的悠久历史,数说着河流冲蚀的沧桑。近年来,这段河岸已成为网红打卡地。游人至此,只需左腿前躬,右腿朝后蹬直,双手抓紧前边页岩。拍摄者选好角度,按动相机图标,便可成就一帧原生态十足的攀岩照片。未曾想,千河岸边还藏着这样一处绝美秘境。这是一条河流的荣光,更是一段河岸的传奇。
实际上,千河古称汧河,因流经千山脚下而得名,是渭河左岸较大支流。发源于甘肃六盘山南坡石嘴梁南侧。千河汇入渭河的地方,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汧渭之会。《史记 秦本纪》记载,周孝王时代,生活在天水、礼县一带的秦人先祖大辂小儿子非子因为擅长养马,被周天子召唤到今宝鸡陈仓区汧渭之会之处,为周王室养马,并且因此立功受封。周王室将非子封于秦,邑于秦亭,即今甘肃张家川县城南。中国历史上就此诞生了一个全新的部族秦族。汧渭之会从秦文公四年(公元前763年)到秦宪公二年(公元前714年),做过秦人从天水东迁后48年的都邑。近年来,考古工作者证明,汧渭之会的地点就在当年千河与渭河交汇的今宝鸡市凤翔区长青镇一带。难怪此处风光秀美,物华天宝。

一条河的历史就是人类的生存史。数千年来,先民们在河流两岸休养生息,繁衍发展。川流不息的千河有幸见证了一个部族的兴起。出土于宝鸡秦岭北麓台塬地带的石鼓就是历史的有力见证。十面石鼓中的汧沔鼓上有一段文字,形象地描绘了多年以前千河美丽迷人的风光。原文古奥典雅,古文字学家将这段文字释义如下。

春天千河的水盈满河床,满满的河水多有深潭。河中鱼儿有鲇鱼也有鲤鱼,秦公带着臣子来捕鱼。水的转弯处有很多小鱼,人一到四散逃匿。白的鱼鱼鳞光照得耀眼,拿来做肉酱肯定可口。花的鱼斑纹有黄也有白,拿来熬鱼汤肯定鲜美。河沟里都有些什么鱼呢?河里游动的有鲢有鲤。该拿什么来穿纫它们呢?就用杨树枝柳树条吧。

这段文字优美生动,充满生活气息。参与者秦襄公身份高贵,当然必须刻石铭记。于是,石鼓汧沔文应运而生,流传后世。也许,它就是有关千河的最早文字记录。从这点说来,魅力十足的千河源远流长,隐藏着诸多神奇迷人的秘境。
2023年5月17

孙虎林 陕西岐山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青春祭》《半生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