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家有儿女——家族的荣光与耻辱》
作者:雪梦
朗诵:聽琴

接到这个命题,正值十月,命题人说:“光阴荏苒,季节交替,我们在人生的舞台上不经意间转换了角色,从为人子女到为人父母,体味到了初为人母的喜悦,也品尝到了扶育孩子的艰辛。”说实话,我的心碎的、疼的也是含羞蒙辱的,我既愧于人子也愧于人母,但我却是沐浴在为人子为人母的荣光之中,安逸着,正如大姐所说:“你只要照顾好自己不让别人担心就好”。

刘在电话里哭诉,我在听筒边泪奔:“我哥哥在矿上遇难了。我们找到他时面目全非。”可恶的零八年,可恶的漫天大雪曾在新年伊始夺走我英俊的大弟,让我们一家在哀恸中度过除夕。那天,当我终于跪伏在父母膝下时,碎了心的父亲一定是疼疯了才说出那样的话来:“几个子女,就你没用,你怎么不替他死?!”那时,大弟三十九岁,生产厂长,市级中层干部,死于他完全可以不去的维修事故。作为父母,没有人再比我的父母更可怜,更令人心疼的了。我父母一生三儿三女,个个聪慧俊秀,可怜的是我哥哥五岁时死于脑膜炎,死于贪睡的值班医生,那时还没有我。我只知道三岁的小妹溺水时母亲终日痛哭,父亲捶胸顿足。我知道我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来每天逼父母吃饭,看父母睡觉,几乎是寸步不离,就连夜里也会锁好大门,把钥匙压在身底下,生怕他们随他而去。

“时刻要记得我们是亚圣子孙!”父亲常常在我们犯错时告诫我们。父亲高小毕业,父亲伟岸豁达,父亲勤劳简朴,父亲又是暴脾气的,是标准的严父。母亲是美丽的,她能唱好听的歌谣,会做飘香的饭菜,会做最合体的衣服,母亲也曾是漂亮的乡村教师,这样的家世,让我自觉不自觉地高傲了一生一世,也因此修养极好,我既不羡慕权贵,也不鄙夷贫穷,因为我的外公曾是一乡远近驰名的医生,我的大舅舅更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医学院士,而且他们平易近人,笑声朗朗。姐四年级时就曾被县长郭红杰接待,被誉为“漂亮的女秀才”。姐十八岁就师专毕业做了教师,后来不断苦读进修,现在是职高的教导主任。弟四十出头,潇潇洒洒,已是处级。弟媳妇端庄贤淑,是科级。他们如日中天,灿烂辉煌,令这个家在乡村中熠熠生辉,而我们的子女正如旭日东升,给这个家以新生的力量,使其更加光辉。

家族的荣光与耻辱同日而语,这个家,没有我,该有多好!自小而大,我聪明着、漂亮着、优秀着,直到我高中时遇到我们班班长,风华正茂的、琴棋书画的、衣带翩翩的,我们陷进了爱情,陷进了深渊。正如我父母反对的种种理由,我终于拼劲了余生的力量逃脱了婚姻,却也因此给我的家庭以重创,留下不可磨灭的耻辱:我成了村里教育子女的反面教材。我在父母夜夜失眠的委屈叹息中、在乡邻们关爱或耻笑的问候里存在着、漂泊着。三毛在失去荷西的日子里暂时选择做了“不死鸟”,而我也不能剜掉我父母的心头肉而一次又一次地选择死亡,何况我的女儿已然是七岁的小美女,那么爱读书,而且我还是有儿子,虽然不至于再饿死了,但体弱多病,他们的爸爸已经不再崇尚读书,认为无所谓。事实证明,我活着有多么正确,因为我能就那么活蹦乱跳地站在父母面前,能给他们打电话,给他们买东西。我的女儿也已经完成学业,做了大学讲师,我的儿子也已在读北师大的研究生,如果没有我,这一切,绝不可能。我也重新找回了自己,不管环境有多艰苦,在我的内心,自己都犹如一朵莲花,清新洁净。

作为女儿,不能给这个家带来荣光,我深感愧疚,但我会尽可能地爱他们。如今我的父母已七十高龄,生活中所有的磨难在他们都镌刻为消瘦,驼背,倾斜,他们越来越接近地面了。我的母亲甚至患上了脑萎缩,我深知终将有一天,母亲连现在的不断重复说过的话、接连烧坏一个又一个锅都不能做到,母亲也会不再认识我们,我们现在还是觉得母亲因为饭菜咸了感到羞愧时的神态多么可爱,母亲因为从城里回来下车找不到回家的路多么好笑。可是父母还是坚持种田,母亲在双龙年给她的六个孙子外孙每人做了三条被褥;母亲种葡萄做成葡萄酒给来不及回家吃葡萄的儿孙带走;母亲种菜种豆蒸馒头留着城里的儿女星期天回来带。可她从不开口要钱,也不会在另一个儿女面前说谁谁硬塞给她多少钱。女儿给我网购了五谷粉,可我的舌尖只记得母亲的炒面香,母亲把面粉蒸熟再炒香,奢侈的时候会放点糖和芝麻。冬天到了,记得我们放学了结溜溜样地围着母亲,把冰冷的小手放在她的衣服下取暖。母亲用勺头给小弟做面糊,我们三个大的燕一样地围在旁边,叽叽喳喳,虎视眈眈,等着分享母亲“一人一口”的美味。

作为母亲,我也同样愧疚于不能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家和幸福,可是我已倾尽所能地培养塑造了他们。我的女儿正如我看到的那样衣着得体,巧笑嫣然;我的儿子也会在我的要求下发来照片给我看看,我想我也还算是尽责的。九月底我告别我的父母去南方看我的儿女,我在我的微博上这样写:“我的北方,风山逶迤,龙河蜿蜒;我的南方,静水漾漾,杏花微雨;我爱我的北方,山河壮美,平原辽阔;我爱我的南方,草长萤飞,小桥流水;我爱我的父母宽厚仁慈,我爱我的子女雏鹰振翅;我的爱:我的南方、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