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河南更是如此,因为河南麦收在全国的位置举足轻重,河南为了确保中国老百姓有馒头吃,已经为保土地放弃了诸多工业发展的项目。河南农民深知“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当别的地方占用良田,大规模发展企业的时候,河南人不是不知道,而是硬挺着坚守农业,不是河南人兴趣在于农业,而是因为河南人明白,河南是中国小麦的主产区,谁不知道?中国人每吃四个馒头就有一个来自河南。总产量小麦接近全国四分之一,自古就有“中原熟,天下足”的说法。为全国同胞守护农业,这是新时代的地域大分工。因此抢收小麦,一个“抢”字,对于河南来说,显得命根子一样特别重要。因为这个季节,抢不到的话接着可能就是连绵雨季,或者抢的不及时,连着干旱,麦穗就会爆裂大田,大减收成。
所以有人细算一下,近五百台收割机耽搁五天,按照每一台收割机一天收割机收割100亩计算,一天收割5000亩,五天收割25万亩小麦,如今按最低亩产1000斤计算,25万亩就是2亿5千万斤小麦。同志们,这是不可想象的啊。所以在我看来,有关方面不是要忙着去解除舆情危机,而是要调查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要坚决接受教训,特别要坚决惩处有关责任人。
毋庸置疑,这些年,我们某些领导干部的麦收双抢的概念远远不是那么强烈了。甚至或许有些人就没有麦收这个概念。我看有必要在这个特别的时刻,请省市县各级领导同志自查自纠一下,不查别的,从自身工作查起,比如从麦子趋于成熟这二十天来,你下过几次乡?你到麦田里看过没有?你如果作为主官,在你领导下,你做过关于麦收的部署没有?有没有具体的文件要求?落实的怎样?你是否把麦收当作一场战役来进行准备和实施了?如果都没有,这二十天你都抓了什么?比如参加过多少次宴会和没有意义的交往?你是否有失职情况存在?如果这些天来,你都是忙于毫无意义的应酬,或者工作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先后和轻重缓急,那就可以认定你已经就是重大失职,应该自己先给自己下一个处分决定。像过去皇上给自己下“罪己诏”一样,给自己来个处分决定。
现在我们干部中的一些人,一遇到舆情问题,不是找问题根源,而是先忙着进行“舆论公关”,找理由为自己开脱,努力给自己找台阶下,这种风气不特别好。我看南阳这事别忙着找理由了,先从自身找找原因吧。其中最为根本最为重要的是,你是不是这些年想人民想百姓想得太少了?你是不是对自己的乌纱帽想得太多太过了?你是不是在对人民利益负责和对自己岗位负责的一致性上根本就没有实现统一的愿望了?如果这些都是得到了让人民不满意的回答,实际上你已经不胜任自己的岗位,劝你提高自己,劝你三思。必要的时候觉得力不能及,也可以自己主动辞别这个位置。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这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可要实打实的干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