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古 镇
——黔之行(三)
作者:陈江
诵读:志玲
游走古镇,最好揣一颗安静的心,一个人,布衣素裙,漫步在幽深小巷。轻嗅光阴的味道,静听流年的声息。逆时光隧道而行,捧读这本线装古书。那古镇的青石院落、木制阁楼、雕花门窗、百姓人家,承载着多少历史云烟,民俗风情。它们的存在是多么珍贵,多么长情,真值得我们仔细研读。

第一次走进下司古镇、青岩古镇,就有一种怀旧的气息扑面而来。擦拭岁月的尘埃,阅读古镇,在古风犹存的街巷,一边是泛黄的昨日,一边是繁华的今天。它们都是明清时代的商贸重镇。回望当年,商贾云集,马帮成群,商号、货栈、会馆、客栈,遍布街巷,生意兴隆,热闹非凡。

拨开历史的云烟,依山傍水的下司古镇,鹅卵石花街两旁,古色古香的商铺林林总总,清水江两岸,还保留着乾隆四十四年修建的,条石铺砌成扇形的,30多米的石阶大码头和小码头。每逢场集,停泊江上的商船成百上千,船上灯火,通宵达旦,倒映江中,灿若繁星。被人誉为“小上海”,有“清水江上的明珠”之称。

青岩古镇的古城墙,在山岭上环绕延绵近两千多米,几座城门已在岁月的侵蚀下荡然无存,唯有那定广门依然傲立在山岗上。雄关漫道,沿石阶而上,城楼高耸巍峨,古驿道依稀可见,弯曲起伏在田野之中。
青石铺砌的街巷、民居、围墙、庭院至今保存完好,4条正街,26条小街和巷道,亭台楼阁、寺庙宫祠、塔院牌坊、状元府、文昌阁,静立在阳光下,诉说着当年的忠孝礼义,烈女节妇,金榜题名的古老故事。
小巷住着寻常百姓人家,巷子两边的墙多用毛石堆砌或用土筑,当然也有几处大户人家的院落,一般是三合院,有小朝门、石院坝、花坛、石凳、小轩窗,黛瓦石墙,古朴沧桑,简朴宁静,散发着书香卷气。无论大门木窗,还是重檐石板都雕刻着蝙蝠、古钱、白果、鲤鱼等图案,寓意“开门见福”、“年年有余”、“开门见子”等吉象。
行走在古镇,恍如隔世,目光定格在小巷墙上的青苔绿草,跳跃的思绪瞬间凝固。感叹草木,栉风沐雨,眺望远方的苍茫,坚守已经老去的家园,不离不弃。
山水间的古镇之书,丰富厚重。它需要我们慢慢研读,深深思考,如何将古镇升华,让文化遗产更丰满更辉煌,有识之士正挥毫泼墨,书写华章······
2023年6月1日星期四
作者简介

陈江,网名,江上往来人,中共党员,南阳市退休干部。系南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人作家网签约诗人,中国诗人作家网终身会员。
近年来,已出版发行巜孤独不寂寞》、巜翠园居》、《见字如面》、巜岁月长河》共四本散文集。散文,诗歌多在各级报纸,诗刊,全国网络媒体发布。
朗读者简介

河南阅读学会朗诵艺术团团长,《郑州文学》新媒体朗诵艺术团团长,《中国爱情诗刊》中爱公益电台首席主播,河南演讲与口才学会会员,河南朗诵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