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茶马古道
左显成
只谈这座茶马司纪念馆的前面,有一副雕塑茶马古道画,茶马古道在我国有三条大道为主线,即川藏道、滇藏道与青藏道(也称甘青道),辅以众多的支线、附线,构成的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地跨陕、甘、贵、川、滇、青、藏,外延达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各国。而主要茶马古道分南、北两条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
茶马古道三大条道路:第一条陕甘茶马古道;第二条陕康藏茶马古道,又称蹚古道;第三条滇藏茶马古道。
第二条,陕康藏茶马古道(蹚古道),始于汉唐,由陕西商人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形成而兴起。由明清时政府对贩茶实行政府管制,贩茶分区域,其中最繁华的茶马交易市场在康定,称为——蹚古道。陕康藏茶马古道为国内跨区贩茶的茶马古道最长。川藏茶马古道为陕康藏茶马古道的一部分,东起成都、临邛(邛崍)出发,经雅安、严道(荥经),逾大相岭,经旄牛县(汉源),过飞越岭、化林坪至沈村(即荐都,为西汉沈黎郡治地),渡大渡河,经磨西,至木雅草原(今康定县新都桥、塔工一带)的旄牛王部中心古道,经打箭炉(今康定),西至西藏拉萨,最后通到不丹、尼泊尔和印度,全长近四千余公里,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为古代西藏和内地联系必不可少的桥梁和纽带,并连接着南方茶叶。
第三条是滇藏茶马古道,云南西部洱海一带产茶区,经丽江、中甸(今天的香格里拉县)、德钦、芒康、察雅至昌都,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地区。
茶马古道处于横断山脉隐秘的山水褶皱间,曾经有一条仅供骡马牦牛驮队和人行走以及人背货物以及茶叶盐铁的千年古道,它迤逦数千里,穿越整个青藏高原茶马古道形成了。茶马古道不仅为藏汉之间的古老交易,也成为了世界上通行里程最长、路途最为艰难、沿途风光最为优美的古老的商道。
明代初期,从川西到康藏的川康茶马古道主要有两条,一条从邛崃至名山、雅安、荥经、汉源、泸定、康定,然后出关经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渡金沙江进入西藏。
从邛崃至康定段俗称‘大路’,由此道进入康定的茶称“大路茶”。
明洪武年间,又开通了一条从碉门经泸定岚安、烹坝的茶马贸易通道,于岩州设市,置岩州卫,保护市易。川西茶马互市的市场从黎州西移至岩州,即泸定县岚安乡。该道在历史上俗称为“小路”,沿此道运往打箭炉的茶称“小路茶”。打箭炉即康定。
由此,川藏道进入康定起,就分成南、北两条支线:北线是从康定向北抵达昌都,再由昌都通往西藏地区;南线则是从康定向南,经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贡至昌都,再由昌都通向西藏地区。
古道上有各种供骡马牦牛驼队以及行人和背夫住宿歇脚睡觉吃饭的地方,崎岖的山路可想而知,将会遇到各种不同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冰雪,热天冰雹,艰苦的行程,将一代代人在这里经过,有的成为山鬼,永远在哪里安息,有的在这里发了大财,风光满面。两个极端在这里展现不一。
作者:左显成(1947.6— ),男,资中县人。1964年参加水电建筑施工,1978年天津大学土木建筑地下建筑毕业,在水电十局教授级高工退休职工,现都江堰市作家协会会员,《西南作家》杂志签约作家。自费出版有长篇小说《我要成家》,《浓浓校园情》业已完成长篇小说《大山深情》和《花蕊夫人》等作品。还写有诗歌和散文作品,发表在《西南作家》杂志、《中国诗歌网》、《人民网社区论坛》、《当代文学艺术网》、《四川文学网》、《麻辣社区四川论坛》、《美篇》。编著的《人民心中毛泽东》。
通联:都江堰市外北街408号, 邮编:611830. 电话18200569415,电话微信。QQ号593505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