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军营岁月-故地西峰山-老山⛰️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昔日故地情深留恋望返,几十年来,曾多少人轮流驻守换防在那栖身之地,但新老交替,终有离开之时。军营之家,栖身第二个故乡,老兵退伍,新兵接力上岗,站岗放哨。一茬茬,更替,从五湖四海走在一起,接受严格的队列训练,摸爬滚打,良好的传统思想教育,遵守纪律,统一指挥。学文史,军史,政治,掌握枪械知识要领,武器使用等。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报孝祖国,守卫国防,保家卫国,提炼杀敌本领,为献身国防事业走在一起。有来自边疆,来自内地,都是人民子弟。同训练,同劳动,同休息,同吃一锅饭,同举一杆旗!战友啊,这称呼着崇高的友谊,把我们结成人民钢铁集体!真实写照,歌曲传唱,久唱不衰,英雄赞歌,革命歌曲的传唱,唱出了军魂,心声,信仰,志向。充满战斗力的希望,行军动员的号召力。
昔日军营,营房,绿色军装,绿色驻地,北京昌平西峰山,番号88709部队,原属51师115团,后归属52师建制。与1984年8月奉中央军委命令进驻在中越边境,即云南省文山州麻栗最前沿的天保镇老山前线,在战场硝烟中驻守锻炼了一年整。
那是在1984年7月23日零晨12点正,一道急促电铃声,划过静寂的夜空,是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军委副主席杨尚昆打来的电话,直接打到了团部办公室。当时师以上领导都不知道,团长和政委拿起话筒,听到是军委主席邓小平的声音,很是激动,话音里说:“命令你部做好战前战备动员,物资携带工作,”。听后感觉压力很大,激动不已,彻夜难眠,开始进入了一个不眠之夜。
于24日早晨天还未亮,团长政委就把电话直接挂到了各营,连,通知连以上干部到团部开会。各连战士都还正在熟睡中,这天早上也没人吹起床哨出操了。吃饭时也没人吹开饭哨了,便由各排的排长组织带队去饭厅吃了饭,饭后待等消息,大家议论纷纷,说啥的都有。有人说是要去前线打仗了,有人说我们是总参直属部队,也不是作战部队,根本派不着我们。各说各理。无法定论,约上午9点半时,连长和指导员回来了,组织动员开始了,说明来意和去前线的准备工作,搞宣誓,人人写申请书,有写挑战的有写应战的,用根绳子串起来统一贴在了会议室里。让大家互相传阅。过后又开始组织举手选誓,连首长及各排长首先做了宣誓演讲,并让大家举手宣誓,基本共同的口号就是“宁肯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一步生”。后来在前线整个战区时,大家也互相传阅的口号是“宁亏我一个,幸福十亿人”。体现了战斗意志和决心。信心十足,士气高涨,精神振奋,斗志昂扬。24日的这天下午,团里又招开动员,25日师领导听到消息后也到我部问情并招开动员会,26日工程兵部首长听说后也到我部动员。各级领导在回忆往事中谈起了60-70年代抗美援越时期的历史背景,谈到了从援助军火到工业物资,粮食,医药,机械车辆等各种物资,动用火车源源不断的向越南运送,共计达600亿元,按当时折算价值200亿美元。足能武装起当时越南的200万军队的代价。当时我们国内还比较穷,按6亿人,平均每人支援就合100元人民币了。来动员的部分领导们也曾经亲自参加过抗美援越铁路护送安全保障的任务,回忆起来个个都很恼火。也同时鼓励大家一定要为祖国多出力,为惩越南小霸权主义者早日完成任务而努力争取时间,为军威争气,为国威争光!
我团派去了一,二两个营,主要包括:6个作业连,2个个机械连,除了这8个主攻作业连外,还有后勤几个连队人员,及团部机关人员的72人,还有卫生队人员,总计1270人。后勤有运输连,警通连,加修连,还有其他连队的部分补充人员也都加入了作业连队了。一共分6个梯队,也就是六列火车,有是27日出发的,我们梯队是7月28日出发的。打好行装,备好物资,器材,帐篷,一切就绪待发。
根据前线战况,主要是前线后勤补继道路缺乏,山地运送能力跟不上,还需建战地前指挥所,掩备所和弹药储备库,战地救护营救所,也是解决永久固防战斗堡垒的长期性而考虑,而命我们工程兵部队去担负这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团经过一年整的紧张施工,才算圆满完成了任务。一营完成四座坑道,其中一座直打到老山顶。二营是配合其他部队,在70度陡崖半山腰为打通19号线约19公里长的四级碎石盘山路中的一段,有4公里长,约有土石方量60万方,道路打通后还要扩宽,除了人工暴破炸土方外,还要充分动用机械能力开挖,有日本产D80推土机两台,日本产挖掘机两台。国产120推土机两台。在整体路线打通后还要铺基础,用10镑铁锤人工敲打成的有狗头大小的石块儿叫狗头石,约两万来方。因石略风化不太坚固,为了增加石头的强度,以采用立面结构贴紧排列摆放。在块石上边再铺碎石子,石子上边再上一层粘土,用压路机辇压实。为防山体滑坡,还要刷修山体坡度{修边坡},修路边排水沟及埋管道排水系统。在外边路边虚土部位还要下挖基础夯实,垒砌石头作为挡土墙,以防雨水冲刷而破坏路边基础。在还未修通路面后,二营紧接着又派两个连去前沿打通了两座坑道。
其中一营在老山顶打通的那个坑道是随山坡形势斜上而建,并在坑道里还留下了223个台阶,正好和84-4-28炮战时我方牺牲的人数相重合,也可以用台阶数来纪念每个牺牲的英雄们了。台阶也相当于英雄紀念碑了。
在作业中还要防敌炮击和炮火封锁,和自己作业暴坡炸土方时的安全防犯意识。除昼夜倒班风雨不停外,还要做好宿营地站岗放哨的事。以连为单位,分居开以营为统一指挥。轮流交接班,每班必须站双人岗并拉开距离,牢记口令。每天由营里派通信员到团里去领口令,团里派专人去总前指领口令,总前指必须到昆明军区领口令,口令是由中央军委每天专人密定的,每天不重样,全战区数万官兵统一口令。不得误传或乱传。必须做好保密工作,以防敌人偷袭摸岗。每到交接班时必须把熟睡的人叫醒后先把口令交待清楚,然后把他送到岗哨时再交待一遍,以防记错。夜里遇有查哨时不要过度紧张,以防误伤自己人。在战区必须要有高度的警惕性,责任感!责任决定着战地环境的生命线,那是大意不得的。
战区环境恶劣,炎热,酷暑,潮湿。蚊蛇多。老山地区正处在北回归线上,夏季中午时,太阳就在正头顶上,雨水多。執行使命无退路。
持续长期闷熬潮湿蚊叮咬那是更痛苦难熬的。蚊叮打脸,满身红斑,再加上昼夜不停的紧张施工,汗水活泥般的困盹。不少战士都染上了皮肤病或烂裆现象,尽管洗涮较勤,但也有忙的抽不开身的时候。因工作地点经常活动范围大,也并非随地有水源可找的。也要辟一辟路过的边民。
在我们作业线的周围,住守着多个炮兵群阵地,除了我们施工的炸药爆破声不停,就是炮阵地炮群的炮火声接连不断。夜里更是火光冲天。在我们所处重点战区也就是几十平方公里范围,我们居所范围也就是在中间部位,离前沿阵地还有几公里,也有作业到老山顶峰的。我部各营,各连也都分散拉开了距离,远则十几公里,近在1公里范围。重点老山顶区域,包括越南半边也算上,也就是八平方公里,松毛岭约三平方公里,八里河东山有三平方公里。成弧形扇面对视着越南一方。{以前的扣林山,者阴山,法卡山早已停火,就只剩老山地区所面对的前沿十几公里长作为重点交火场景了}。老山至八里河东山中心直线距离约九公里,老山和松毛岭紧连接着。老山距曼棍电站约六公里,老山主峰至三转弯也不足七公里。最为暴露危险段也就是三转弯处,夜行车不敢开灯,有经验司机白天开车是紧跑百米停几秒钟,再紧跑百米再停几秒,正好错开敌人打炮描准射击的时间,可以让敌人炮弹落空。那就是在危险线上和敌人周旋交运。
因为那里雨水多,气候湿润,地上毛草齐胸深,随便往地上一躺如厚席铺地。当初去到时夜里站岗十分谨慎,风吹草动都揪心,那时就已经有夜视镜了,不过只是用于特工人员,一般部队站岗还没那个条件,按当时那个管理条件来说,如果真是遇到一个好的狙击手再戴上夜视镜的话,夜里扫荡一个连队那可真是不成问题的。不像今天,你从附近一过就能知道,但也要看特殊地形是否信号用得开了。啥事得从最坏处去想才能够对未来战争防患于未然。
当初去到曼棍电站时,隔一盘龙江,河床到是不算宽,但因上游落差大,水流湍急。我们先派去了一个先头排用一座钢桥给架通了,单跨48米长,一跨连接。桥上铺的是厚木板,行车方便,但是过了桥就到了尽头了,山水相连没有路,要靠我部来完成,听河南岸的老百姓说从没向北岸去过,有的7-80岁的老人一辈子没去过麻栗坡县城,通车后终于有了机会,去了一次县城就觉得像去了省城或京城一样的高兴。老年人普遍没有文化。曼棍电站离老山峰顶直线距离约6公里,19号线起步于曼棍电站,一直到老山顶,曲弯达19公里。在抗美援越时此电站就是帮助越南用电方便的。装机容量也就是两千千瓦。19号线这条路是由三个工兵团共同修建完成的,其中我们营完成了四公里。初去到时那天闷热潮湿,还要背着行李过去桥再爬山,沿稻田埂前走,稻田埂下是陡崖,走约700来米,即一里余停下来了,我连就在那山坳里扎营,各种器械炊具帐篷需要大家往返十趟才能搬完。但各班里还要分开组,有是平场地挖平台准备搭帐篷的,有是往返背运物资的。搭帐篷还要考虑到棚外挖沟流水顺,不能把水罐棚里来。忙累到了天黑,物资搬完,帐篷搭好,又开始集体找水源。每人提个桶,约有半里余的一个转弯处,看到山泉溪流,大家都抓紧洗把汗水,提着水反回住地准备野炊做饭。第一晚上,也没照明灯,摸黑吃了晚饭,边吃饭,蚊子是就像扬场的麦糠扑脸难耐。夜里闷热难睡着,盘龙河水哗哗作响,直到后半夜天渐凉了,才不知不觉得入了梦香。就在那第一个晚上,后半夜又下起了小雨,我们还要披着雨衣去站岗,每个交接班是一小时,设双人岗,当值完班后,一定要把口令交接好。正当休息刚睡着不久,突然听到一阵冲锋枪扫射声,把全连人员都惊醒了,都一咕噜爬起来,准备做好战斗准备,那时尽管夜里那么热,但身上都还穿着秋衣不敢脱,准备随时应急。经了解情况后,原来是一山东兵,和我同年入伍的新兵,因警惕过度,听到风吹草动,就立即拿枪射击,完全是虚惊一场。第二天住在我们附近的14军部队,把此情告状到了昆明军区,说是这样的枪声给完全暴露了自己的目标,将会被敌人发现的。所以军区领导下达指示,不要过度紧张,不要因为风吹草动而弄巧成拙,不紧暴露了自己,同时也暴露了其他部队,将会造成不良后果的。
紧接着就是第二天携带机械,炸药,上山接受分配任务。一路翻山越岭,过沟坎,攀藤,挖登,经过数日辛勤劳作,终于填沟,炸土,炸石,打开了较为好走的路径。当初最劳心的就是,不管是所有器械,炸药,一切物资全靠人背扛,车辆无法通行,一个个跑的腿疼脚疼,有的甚至脚打了泡,但没听任何人叫声苦。不经过半月坚持走路,劳作,腿疼是不会消的。思子久了才逐渐腿不疼了,适应了。力气小的背上50斤物资,力气大的背上100-150斤物资。走着高低不平的路,搬运远时能步行走5市里路,一路上歇上数次,一晌搬运两到三趟,来回就是跑几十里路。不回亿到是觉得也过来了,仔细想来,当时的滋味与今天相比,条件那就大不一样了。若今天遇有此情,仍需要背抗,但是效果肯定要比当年快速反应好多了。特殊情况可以调动空运了。再经中转站分流就行了,不会再从这头搬运到那头了。
薛克伍
2023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