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书《道德经》第29章俗解
活了一辈子之后,人们总会叹息命运的不可捉摸,时也,运也。好象冥冥中总有一只手安排人的轨迹。于是念诗曰,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做商业的念念有词,遇到风口,猪也能乘风吹起来。人在生活中遇到背运,喝口凉水也呛人。
所以年轻的时候气壮阳刚,不懂的乘势而上,容易直脖筋撞倒南墙。老了后才知道妥协的重要,绕过去,是另一重天。
退休的老汉们坐到一起,评价人生的3天历程,昨天,今天,明天,异口同声舒服了一个字儿,命。人的一生充其量是命运。

命是什么?命运又是什么?
人祖黄帝的谋臣仓颉造字,大概也是神的旨意,不然没这么博大精深。汉字"命"创设的早,和"令"是一个字使用。命,由大伞盖的"人,口,卩"三个小元素组成。这就是人的大命。人是两划,丿左撇是真,乀右捺代表正。口是语言,卩是骨肉的联接。汉字儿的命内涵深刻,有评价。命有好坏,真正的实现是顺天意,口是文化,卩是和人相处要好。
命是天造地设的。
运,是变化的过程。命运在人的八卦运行图里,是注定的生死,富贵,人生一切的遭遇等。也可以理解为人一生的变化趋势。
能不能改命?占卜算卦的人说行。明朝思想家袁了凡写了本书《了凡四训》,就是记载了一系列逆天改命的故事。
民间有词,改命的路径写的也很明白。"一命,二运,三风水,四读书,五阴宅……"
解读一下。除了头一条大命是盖冠定论,说不清道不明。其余运道,风水,读书,阴宅等因素都是动态的,可变的。
用现代语言阐释,命似乎是不可改,是先天元素,是每个人从娘胎里带来的数据库。人这个生灵无非有两个继承,一是肉体继承,二是灵性继承。佛家总强调三世因果。前生前世,前因前果对今世有作用力。我想不仅是人,任何生物都有它的命。如钻地的老鼠也如此,有的生在粮仓里,有的生在垃圾坑,命截然不同。牛顿的儿子一生下就是科学巨人的后代,穷山僻壤生岀的孩子,一生折腾岀模样,成本不知有多高。这就叫同生而不同命。
为什么老百姓总说行善做好事,默默的做就是积阴德。阴德是人积蓄的善行数量,写在自己命运的数据库里,回报是必然的。做好事就是积果报。有了善行的存款,将来福报也要花在自己身上的。

言归正传,还是说《道德经》。今人说命,古人没有多大科技示现,更重天命。老子知道我们想什么,他在第29章就回答了我们关心的内容。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之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老子这一章,告诉大家天道,一种处事为人的道理,那就是顺天命,尽人事。
老子在这章分4层意思,阐述自己的观点。他说有的人有凌云之志,想逆天改命,想移山倒海,利用手中的权力,用自己的聪明,来取得天下,让天地人顺着他的轨道旋转,整岀一个他想象中的世界。这有可能吗?我认为这些人是终不得已。自古以来还没见到这样的奇迹岀现。
第29章在文字处理上是倒装句。以往各章老人家先摆出一系列言之凿凿的事实,最后做结论。这一章老子是先亮明态度,否定的斩钉截铁。说把天地万物玩弄于股掌之上,那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不可能,请听下面叨来。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神器,是说只有大神才可使用的器物,非人力所能办到。
老子讲的天下神器,是大道,是在冥冥中左右天地人的超自然力量。智慧绝圣鬼谷子称之为"天枢",造物主给我们设计好的生命枢纽。谁能超脱?太阳就是我们的天枢,日月星辰有序,冬去春来,星移斗转。这些神器是造物主安排好的。不可为之,就是不可任意扭转的,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没有一个人凭自己的力量改变分毫。
大唐武则天坐到皇位上,到了冬天,万物萧条,枯荒一片。武则天曾异想天开,到了牡丹苑后,她以真命天子的身份,命洛阳的牡丹花逆天盛开。可牡丹仙子泰然自若,不会听她的懿旨。武则天一怒之下,将牡丹花苑一把火烧了。于是牡丹仙子暗地里斜瞪了她一眼,可笑她的无知无聊。于是乘风飞翔,落脚到太岳山的山西古县异地生存。

企图改变天枢,都是痴心妄想。
"为者败之。"明明知其不可为,不能顺势而为,却一意孤行,遭到惨败是必然的,碰一鼻子灰是自找的。
"执者失之。"执是不放下,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掉泪。治国理政有的是惨痛的教训。"大跃进"时代,有人想逆天而行。喊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口号。南方某个地方,放岀每亩产稻子7万斤的"卫星"。结果可知,写成了历史的闹剧。还尚有余温的南美人物,前些年玻利维亚国的总统查维斯,想超前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剝夺所有人的私产实现国有。不到黄河心不死,以为自己顶级的聪明和能量,想在地球上按一颗恒星。后来怎么样,一声叹息。他死了倒歇心了,玻利维亚人民本来活的好好的,如今返贫了,前些年吃饭都成了问题。
不依大道而行,不尊重发展的规律,企图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创造岀奇迹,最后的结果是得不到,反而会失去许多。
大道哇,必然遵命遵行,急不得躁不得。不管天王老子,还是平头百姓,都不可越雷池一步,谨遵慎行。天和地就是如此安排的,四季轮回,成住坏空,改变不了。人一辈子的命运,都是给自己的认知买单。
老子这里说的圣人,是说敬畏自然,敬畏大道的真信之人。这些得道的人不胡来,不任性,顺势对人理事,以顺法自然的态度应对变化,无为而治。这么做是不会失败的。
执,就是不改变,榆木疙瘩,怎么也敲不开。执是自己的心念,执也是一种坚持。老子这里说的执是负面的,是不懂得随时随地应变的顽固不化。世界变,天地变,我们必须变。以从前的办事套路解决现在的问题,显然不可能。
真正的智慧,得道之人就明白无执,随时调整心念,调整术策。这样做就不会丢失的太多。

所以曾国藩说过,有道无术,尚有可为。有术无道,止于此。
理念太重要。执,也称痴,在佛教中的评价也很负面的。我们在平凡中遇事,打破"自欺欺人"的魔咒,真的很难。
"物或行或随";物,这个物不是一般物件,是指天底下万事万物,充满了无穷的变化。有时各自为阵,独往独来,似乎和别的事物毫无瓜葛。可有时就紧密联系在一起,互依互靠。这本就是大道的特性,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若即若离,互依互存。
"或觑或吹;"觑和吹是相对的两种状态。觑,是轻轻的哈气,制止平息。如嘘寒问暖。吹,是鼓动,夸海口,说大话。觑,表示物的稳定,不张狂。吹就是相反的,大呼小叫,表现的热情奔放。老子并不是评价何种状态为好,或不好。老人家是解释万物的特性如此,有高调的,有低调的;有需要安静的,有热烈喧闹的。无论谁同意不同意,这都是无法回避的现状,不以人的意志改变,是大自然的客观存在。
"或强或羸;"羸,(念léi),是瘦弱的意思。一边是强壮,强大,刚强,一边是瘦小,虚弱,衰势。这又是相对句。
老子告诉大家,天地万物,强者不会恒强,弱势不可恒弱。万物是辩证的发展的。与太阳系的日月运行是一样,日中而斜,月圆而缺,循环往复,螺旋式运动。有的人治世治人,意图按自己的设计,不懂得韬光养晦,不管天地时运,一贯长久的想扮演强人角色,号称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可能吗?天枢,大道不可违。明天发生什么事情,无从得知。应时而变,才可与自然同步。
"或载或隳。"载,是充满,饱和。隳(duò),古文字意与惰一个意思,懒惰,泄气,没劲。老子讲事物的盈亏兴衰,这是常态。载,放到人间道上讲,也是拥护,推进,加持的积极力量。隳,是拉后腿的,颠覆的,负面的元素。谁能人为改变这种态势,万万不可行。物的特性,也是人的特性。生活中的我们,无时不刻在变量中。有时在上床睡觉之前是一种想法,第二天早晨太阳岀来一寻思,自己的想法质变了,反水了。肯定了又否定,否定又否定,这就是哲学。哲学不是人为发明的,是万物的道行,人的德性。
所以说圣人贤人,那些经过了学习,研究,掌握了天地人大道的男女,就懂得认识,面对万事万物无穷的变化,时也运也,没想努力改变世界,却有机会修改自己的人生轨迹。从而把命运的主动权握在手中。

人一生的读书努力,不是能创造出多少思想光芒,是发现自己,顺从大道的自发秩序。老子告诉我们怎么就智慧了,"去甚,去奢,去泰"。
甚,不想不做过分的事情,弓不张满,力不用尽。事不做尽,话也不可说绝。奢,奢是过分的欲望。占有欲,征服欲,膨胀的满足自己的一切私欲,过度的包装自己的物欲。有意思吗?终归是昙花一现,南柯一梦的人生,被物质绑架太无意义。泰,是平安,享受。这就不好理解了。老子怎么不希望我们岁月静好呢?老人家是大格局讲人生的,让我们拿捏好命运,不要贪图享乐,别刻意的劳心劳力,一切顺自然是最好的。
总之,老子摆的大道,就是揭示老天爷的性格。天命难违,神器不是我们随便玩的。顺之行云流水,活的会好些。逆之便会遇到一系列麻烦,苦恼。
所以人们嚼着这些文化和说辞,越来越觉得包容,原谅,低调,俭朴太有味道。
用不着皇帝诏曰,我们自动顺天承运吧。
(待续,第3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