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品质,体现在席蕊办案的方方面面。
在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中,席蕊发现这并不是简单个案,案件背后是52户小区业主要求办理房产证的强烈意愿,可是该小区的开发商早在2018年就已经交房,为何迟迟没有进行房屋的首次登记?
为了彻底解决纠纷,席蕊迅速与双方当事人进行了沟通,了解案情。在席蕊的主持下,各方人员经过多轮的艰难沟通后,被告公司明确保证了办证的时间,原告一方也提出了初步的调解方案。至此,调解工作已经初见成效。
经过席蕊的种种努力,终于在春节来临前夕,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后续的五十余户业主全部同意按照调解协议内容进行调解,至此,该系列案全部得到妥善化解,真正实现了一案带动多案,做到了案结事了人和。
该案件的处理是老城区法院在多元解纷和诉源治理工作探索中形成的类案纠纷化解方法的又一次有益尝试,不仅有利于群体性矛盾纠纷的根本性解决,更是对统一裁判尺度,地区综合治理和社会稳定,多元解纷和诉源治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席蕊深知,作为一名法官,要时刻保持学习的习惯,不仅是对法治的学习,更是对案件的处理结果的学习,一直保持自己的职业理想,热爱在法院的每一天,对每一个案件都充满激情,才能在法院工作中干出一番成绩,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清正为民,守护一缕温情

“这是我亲手折的千纸鹤,送给你闺女,愿你和家人吉祥如意,天天开心!席法官,我就是想给你送一面不一样的锦旗,你看这个字——公平公正好法官,就是我想对你说的话,你看这个花是我自己织的,落在锦旗上,锦上添花”。2022年3月,经席蕊调解的案件当事人陈阿姨在见到席蕊后,动情地说道。
2021年9月,年过八旬的韩老太来到老城区法院,要起诉自己的五名子女,诉求为继承老伴的两套房产。席蕊承办该案后,临近开庭前,双方自行达成了一致意见,韩老太于2021年10月向法院申请了撤诉。谁知11天后,同样的原、被告,同样的案由,韩老太再次到老城区法院申请立案。席蕊看到案件后,立刻意识到这一法理伦理交织的家事案件背后存在的复杂性,于是在开庭前,分别跟韩老太及五名子女取得联系,了解案件情况。经过三次庭审,不间断的调解,就在判决书的初稿、定稿都已经完成之时,席蕊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成效,韩老太再次同意第二次庭审中的继承方案,随即有了第四次调解,各方再次聚到一起,为了避免各方再起争议,席蕊决定当天就各方达成一致意见的房屋单独出具调解书,至此各方的关键矛盾点已经化解。问起席蕊对审理此案有什么感受,她一番沉思后缓缓说道:“其实也没啥,审案就是这样,不仅仅要以法律的刚性规定作为依据,更多的是应听听当事人的心里话,让当事人放下心理防备、吐露心声,然后找到矛盾所在,以更柔和的方法进一步化解纠纷。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查明事实、钝化矛盾、修复亲情,真正守护老百姓的‘家和万事兴’。”
随着一起起纠纷的妥善处理,席蕊更加明白,裁判是否公正不仅依赖于法律规范的实施,更依赖于法官良知的评断,这是确保司法公正的重要防线。在威严、理性的法律面前,感性、温情的法官更能体现司法的恻隐之心、仁义之心和悲悯之心。席蕊说,我一直在理性的法律和感性的公众情感中寻找平衡点,努力让群众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