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英雄传(小说连载之八十八)
杨浩然.偶然著
八十八、数字收山河
在讨吴战役和讨荣战役中,马家军遇上了一个尴尬问题。即:以“山”和“河”命名的各支队名称,几乎都与地方武装重名。如:沂山支队、蒙山支队、鲁山支队、泰山支队、沂河支队、汶河支队、沭河支队等。因此,在指挥战斗时,马三不得不改用范青部、周强部、刘六部;王建安司令员在调兵遣将时,也不得不在部队名称前加上“马家军”仨字。
这有情可原,八路军力量发展壮大的太快了,一年前,为了壮大自身实力,省军区还将各地的“山”“河”游击队全部进行了一次整编呢,没想到一年后,各地又以“山”或“河”命名,重新组建了地方武装。
借徐老爷子祝寿之际,几位高级干部对此进行了重新整编命名。决定以数字代替山河,将现有的十二个支队缩编为六个加强团,每个团的编制三千人以上。周强的沂山支队和羊三的泗河支队改编为沂蒙一团;范青的沂河支队、肖侠的沭河支队改编为沂蒙二团;刘六的蒙山支队、文天放的泰山支队改编为三团;王大松的黄河支队、宋子良的汶河支队改编为四团;孙大胜的九山支队、张克侠的鲁山支队改编为五团;原独立大队改为独立团,团长由羊二兼任。
为增强各团战斗力,炮团一分为六,分解为六个炮营充实到各团;新五虎上将的赵、钱、孙、李、周各带十名高手分配到一至五团。
如此一改组,就好调动了。如这次打沂城,马三是这样安排的:一团协助鲁中军区各团负责主攻沂城;二团自西向东拔除黄山、葛子铺据点;三团自西北入城,一路拔掉东里、葛庄、松峰、武家洼据点;四团由北向南拔除马站、沭水、高桥之敌据点;五团奔袭莒沂边,在打掉敌苏村、河阳、斜午、三十里铺及四十里铺据点后,楔在莒沂公路上打援;独立团负责炸蚂蝗机场,炸完机场后过河增援。
棋局摆好后,罗荣桓和王建安司令员就回总部了。留下罗舜初与马三共同指挥这场战役。
沂城位置特殊,日军占领沂蒙山区后,这里一直是日伪向我根据地进行“扫荡”的高级指挥点。城内不仅驻有一个装备精良的日军中队,且老城内驻有牛先元的八个伪军中队,装备也很优良。城四周又设了好多据点,彼此相呼应,构成了一个较强而又完整的攻防体系。
然而,随着全国抗战形势的变化,八路军由守势逐步向反攻阶段的发展,加之马家军提前两天清除了部分日伪据点,战役打响之前,机场就飞上了天,城周围的据点也只剩下武家洼、凤凰头、黄山铺、匡庄、斜午、韩家曲等几个据点了,为我军拔除沂城据点创造了有利条件。
六月的沂蒙,娇阳似火。日伪们全躲在老巢里不敢轻举妄动。而鲁中军区政委罗舜初、沂蒙抗日游击总队司令员及其他高级指挥官们可没闲着。不仅调动了军区四个主力团参战,还将沂中、沂南、沂北、沂东四个县大队和区中队全部调动起来了。与此同时,各乡、村,除了保障后勤给养供应外,均抽调民兵和民工参战。
八月十五日(农历六月二十七日)晚十时,各参战部队悄悄进入了各自的阵地。当敌人还在梦睡中时,随着罗舜初政委一声令下,顿时枪声大作,大军像潮水般向各城门扑去。
一团爆破手,不顾敌人的枪林弹雨,通过壕沟爬上了云梯,很快摸至东门炮楼墙根,将东门炮楼炸倒了。
紧接着,其它几个炮楼也被炸垮了。战士们随之猛虎下山般冲进了城里。在徐能的带领下,许多伪军放下了武器。
战斗异常惨烈,战至次日下午三时,伪县长牛先元眼看大势已去,随带领部分伪军企图顽抗突围,恰好被一团的赵龙撞了个正着。赵龙一扬手,一把钢针便迅速打倒了一大片。战士们一拥而上,敌伪们立马束手就擒,连牛先元也被活捉了。
四团负责攻击日军驻守的南关小围子中心炮楼,难度最大。而凶恶的鬼子又使用了毒气。致使几十名指战员晕了过去。
负责助攻的周强和羊三一看不妙,立即指挥二梯队把事先准备好的湿毛巾包上蒜瓣捂在嘴上冲了上去。
恰在这时,徐能带着反正的伪军冲进了中心炮楼,与一、四团官兵里应外合,战至天亮时,将日军占领的几座炮楼全部炸垮了。
此役,全歼日军一个中队,打死日军三十多人,生俘二十余。歼伪军八个中队,活捉伪县长牛仙元。
负责清除周边据点的沂蒙二、三、四、五团,同各县大队及地方民兵一起,一边用强大的军事压力促其投降,一边派人进据点去做工作。实际上,大多数伪军不愿当汉奸,又听沂城被解放了,便纷纷放下了武器。
小插曲:战役结束后,我军把受伤的日军送往后方医院进行了救治,对十七具较完整的日军尸体进行了处理,并用白布裹身,抬上了担架。然后附上我军和日本反战同盟会山东支部的宣传信,由被俘的莒县籍伪军抬着,送到了莒县日军处。不完善的日军尸体,则装棺入殓,分别埋在了城边的坟场,而且还在坟墓上立了墓碑。
其实,战争犯子也有人性。后来,莒县日军曾派人送来了一封感谢信,感谢我军的人道主义。
沂城的解放,是我鲁中军区自抗战以来夺回的第一座县城,也是歼灭日伪军较多的一次,军民无不拍手称快。
有歌为证:
六月里来,满坡草儿青,八路要打沂水城,调动了主力兵,嗨哟嗨哟哟嗨哟,调动了主力兵。
头一次冲锋,摸到了城东岭,第二次冲锋进了城,还没到天明,嗨哟嗨哟哟嗨哟,还没到天明……
收复沂城之战,共解放村庄三百五十余个,收复国土三千五百平方里。对此,延安的《解放日报》发表了题为《山东捷报》的社论,指出:“沂水的收复,意味着我有计划地突破严重分割封锁的局面以及敌人之日渐萎缩和孤立,作战过程证明我军素质的提高”。
六月的热浪,仍在翻滚,但绿色的波浪也在翻滚、翻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