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简介:
白作先,笔名白帆。历任铁三师创作员、铁道兵第四新管处创作组长、正连职新闻干事。铁十三师创作班成员。铁一师政治部副营职新闻干事、创作员。兵改工后,任中铁十一局新闻科长、局政研会秘书长。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作家、湖北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马列主义研究会会员。著名新闻人、《襄阳商报》兼职总编。襄阳紫丁香艺术团兼职团长。文艺晚会编导。在部队因文学创作和新闻报道突出,荣立三等功二次。创作出版了报告文学集《开拓者的足迹》、《铁路群英》等著作七部(包括与他人合作)。诗人、新闻人、导演。曾获全国报告文学金奖、全国诗词创作银奖、全国电视编导优秀奖。在国家及省、部级理论刋物、文学刋物发表作品120篇,有10篇获大奖。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法制日报》及全国铁路系统报纸和9家省级报纸发表新闻(文学)作品2000多篇。共发表文字200多万字。并为全国总工会文工团和铁路文工团编导过晚会。所创作的歌剧《闪光的火车头》参加全军文艺汇演。有300多首诗歌刋发《新华网》、《今日头条》等网络。现经商,任影视传媒公司总监。系中文、新闻、哲学硕士生导师,宁古塔作家网签约作家。

礼 物 (小说)
作者/白作先

杨主任要转业了,俺心里怪不是滋味的。倒不是说他是俺入党介绍人,你问问俺仓库的战士,谁心里都是恋恋不舍的。
俺的心情跟大伙儿一样,在想着送点啥给杨主任做纪念。谁知这风声吹到了杨主任耳朵里,他在仓库点名时,他在仓库点名时把这当事讲。他中等个,脸色黑红,嘴唇有点厚,一开口就是山东腔。他大声说:“谁要是送我礼物,我不但不感谢,还要批评他!”
听他这么一说,俺心里也没辙了,只好打消了买礼物的念头。可俺瞅了瞅杨主任的行装,越看越觉得“寒酸”:一个面上起了毛的纸壳箱,里面装着几件旧军装。再就是一个背包,一个旅行袋。纸壳箱是准备托运的,路上要是摔破了可咋办?哎,有了,俺拔腿跑到保管班,跟大伙一商量,便把一个装废料的绿漆箱子腾出来。俺高高兴兴把箱子扛到主任宿舍,把已捆好的纸壳箱解开,把里面东西往木箱里装。心里想,你不让买东西送你,帮你換了个箱子,也算表了俺这个当文书的一点心意吧。
俺正在忙乎着,主任大步跨进屋,他一看这情形就明白了七八分,着急地说:“文书,你怎么能用公家的箱子给我装东西,真是胡闹!”俺笑了笑,站起来不以为然地说:“仓库里木料堆积如山,你啥时动过一块?俺这个当文书的心里还不清楚咋的?临走还用这么个破纸壳箱托运行李,战士们心里都过意不去。”
杨主任严肃地说:“那不行,托运行李也不能用公家箱子,那个纸壳箱蛮好。”俺有些不高兴地说:“主任你也太认真了,这个破纸壳箱扔到路上都不会有人捡,你却会它当个宝贝疙瘩。要不你回家后,再把木箱托运回来。”
说完,俺朝纸壳箱踢了一脚。杨主任忙拽住俺,说:“这纸壳箱是别人送给我的礼物,怎好随便扔了呢?”俺奇怪地说:“这么个破纸壳.箱,还是别人送的礼物?”
杨主任见俺真的生气了,就把我拉到行军床上坐下,还往绿色军用水杯子里倒了半杯水,意味深长地向我讲起了他的一段往事。

那是1970年,杨主任所在的铁道兵部队在大兴安岭修嫩林铁路。大兴安岭可是绿色宝库,部队驻地都是茫茫的森林,木材成堆,要说做个木箱子,一点问题也没有。那年三月份,杨主任从施工连队调到团部警卫排当班长。一天上午,警卫排长找到他,说:“杨班长,团政委的爱人要来探亲,你去帮助收拾一下政委的家属房。”那时的杨班长听令,马上向政委住的帐篷走去。政委叫洪刚,他刚走到洪政委的帐篷外,就听见帐篷里高一声低一声在吵嘴。
“别磨噌了,这个圆桌我不能要,还要批评你!”这响亮的声音,是洪政委在批评谁。
“政委,我马上要调到师部了,我给你当了这么些年警卫员,嫂子要来探亲了,算是我送给嫂子的一份心意。你俩吃饭总要有张桌子吧。再说,我会木工手艺,是我自已借工具做的。再说,这张桌子不过是林海中一滴水。”一听这声音,就是管理股夏股长。
在帐篷外的杨主任当时听明白了。他喊了一声“报告”就进了帐篷。洪政委认真地对他们俩说:“好吧,既然桌子做了,那我就收下,但仅此一次。”
夏股长一听洪政说要收下这张圆桌,心中自然大喜。说:“政委,收一张圆桌,也不是大不了的事。”谁知夏股长话音刚落,洪政委就严肃地说:“你这个礼我收下了,但是你得算一下这些木料费、电锯费、油漆费,一共要多少钱,我必须付钱。”
夏股长一听,当时惊得两眼都直了。他着急地说:“老首长,这帐可不能这样算哪。”当时杨主任一听洪政委这样说,就觉得,这不是政委花钱买了张桌子吗?他就开始动手支桌子了。
“不忙支桌子。”洪政委接着说,“团电影组放幻灯片正缺张卓子,你替我一把这张桌子送去。”夏股长着急地说:“这怎么行!”洪政委打趣地说:“既然你是给我做的桌子,那我就有权支配吧。”说完,他自己竟然扛起桌子,大步流星地送到团电影组去了。

俺听到这里,就问:“杨主任,那你的这个纸壳箱子又是咋回事?”
杨主任略微沉思了一下,就讲起了他使用的这个旧纸壳箱的来历。
原来,1973年,洪政委要调到铁道兵某师任副政委了。那时,杨主任已任因勤务连的副连长了,他想起几年来洪政委对他的热情帮助,就想着送给洪政委送点什么礼物做个纪念。于是,就跑到驻地商店买了个八十五厘米的箱子给洪政委送去了。并对洪政委说:“政委,这是我自已花钱买的箱子,没花公家一分钱,送你装衣物吧。”
政委笑了笑,说:“小杨啊,我这是提升了,官又当大了,到上级机关工作,就该体面一点,对吧。”杨主任说:“是啊,师部是在城市,你总要有点象样的箱子吧。”
洪政委笑了笑,还是很严肃地对他说:“我收了你的礼,那我在团里工作了这么多年,干部战士会对我怎么看?如果机关干部都象你一样,对我表示一下,送点东西,你觉得这合适吗?这影响好吗?”听政委这么一说,杨主任当时脸就红了。于是扛起箱子回到了勤务连的连部,把这只木箱交给了文书,装连队图书用。
就在这时,连部电话“叮铃铃”响了。杨主任抓起话筒,一听是洪政委打来的,说是要送个箱子给他,叫他快去拿。
杨主任放下电话,就往洪政委办公室的帐篷跑,他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想,我送你政委箱子你不收,可你咋又要送我个箱子?
杨主任正往前赶路,却在林间小河边遇到了洪政委。他抱着一个纸壳箱,笑着说:“要分别了,我送你个礼物留念吧。这是我在军人服务社花了三角钱买的,你当干部了,东西也多一些,就用这个纸壳箱装吧。”杨主任接过了纸壳箱,眼晴有些温润了,他啥也没说,接过洪政委送他的“礼物”就往回走。
杨主任顺着森林小路,抱着纸壳箱往回走。山中的风吹来,有了一丝凉意。他望着流向远方的阿木尔河,懂得了洪政委的良苦用心,铁道道兵讲的就是要艰苦奋斗啊。
听完杨主任讲的故事,俺觉得面前坐的就是廉洁的洪政委。赶紧把木箱里的物品往外掏。杨主任问:“文书,你这是干啥?”俺毫不犹豫地说:“把送你的礼物退回去。”
我扛着木箱走了,身后传来杨主任爽朗的笑声。
(图文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