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兴趣叫“渔猎”
文/周天明

一
又到鱼鳖的活跃时节。壬寅年夏因在儿家照看小孙子,常沿着永康江两岸散步。小孙子碰到垂钓者就不肯离去,但凡见有钓上鱼来就叽哩呱啦叫个不停,足见垂钓的吸引力有多大。每当看到永康江边垂钓渔翁手里握着的精致钓竿,抑或邂逅几近绝迹的吊鳖人的现代鳖枪,就勾出我对少年时代那一段欲罢不能,魂牵梦绕的工匠过程及渔猎生活的深深回忆。
我小时候看到远房堂伯戴着斗笠蹲守在池塘边,肩上扛着一把鳖车,嘴上“吱吱”叫着,手掌“呱呱”拍着,感到很好奇。大人告诉我,这是堂伯在引诱藏在塘底的鳖鱼浮出水面。鳖以为同伴叫唤,一旦上当露出水面,堂伯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抛出吊钩,准确地把鳖钩住,然后转动线圈,把鳖拖上岸来。看到张牙舞爪的鳖露着雪白的肚皮被堂伯装进鱼篓里,呆在一旁看的我会情不自禁拍起小手,感到这打鳖也太刺激了。

二
1967年我14岁,那年永康遭遇超百日大旱,江河断流,大地枯焦,人们生活艰难。可是传承了我堂伯打鳖手艺的他孙子阿华,居然有能力破基造屋了,这事立即哄动了全村。阿华叫上永康县下叫阿法阿民的两个打鳖友帮他打岩头砌墙脚。阿法阿民就餐时看到阿华的老奶奶大小便失禁,臭气难闻便欲离去。我父亲知道后把两人接到我家招待,从此我每天在餐桌上听他们讲那些渔猎的轶闻趣事,居然成了他们的粉丝。岩头打完后,阿法阿民要收我为徒,我因小学毕业后失学正中下怀。这年冬天,俩师父就带我到野外进行了一番水底捉鳖的现场实习。
第二年春暖花开,又到鱼鳖活跃时节,阿法师赠我一把旧鳖车,叫我要随着时令变化从水底捉鳖转向水面打鳖,并教我怎样瞄准,怎样抛线,怎样收回等水面打鳖的技术。我照着练习了一段时间,感觉旧鳖车的转盘、滑轮都磨损得很厉害,打出去时荡盘,没有准子,控制不住,对练好技术影响很大。我向阿法师反映,他说阿华正在做鳖车,你去帮忙他,顺便也学习自己做一把吧。这时阿华的新屋已经落成,我按照师父的指点到阿华家,阿华正在做滑轮需要帮手。我坐下来,在阿华的指导下帮他上下拉动滑轮坯子,他即持着凿刀从各个角度进行刮削加工……。一圈下来,整个做鳖车所需要的材料、工具、程序都被我看在了眼里。就这样,低我一个辈份的阿华也成了我的师父。

三
回家后我就开始盘算自己做一把鳖车。
首先是准备材料:需要牛角1只,牛胴骨1根,老毛竹2米,老樟树桠1段,胶漆1瓶,大号铁钉1枚,弦线100米,高硬度钢丝2米,镴2斤。
其次是准备工具:需要铁锯1把,钢锯1把,钢丝锯1把,砍刀1把,木刨1把,一字刨1把,凿刀1把,大小锉刀数把,车钻1把,手钳1把,筷子数根,大号裁缝针数枚,粗细磨石各1块,熔炉模具1副,凳子、木板等若干。
这些材料和工具通过到市场购买,本地寻找,自己加工等手段解决,准备就绪后就可以付诸实施了。至于鳖车各部件的数据即模仿师父给我的旧鳖车,总的分为四部分:一是鳖车杆,二是线盘,三是滑轮,四是吊钩吊锤。
我从要求最精致的滑轮开始入手,因为滑轮在整个鳖车运行中是关键,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矛盾自然迎刃而解。一把鳖车上有大小滑轮各一只,大滑轮直径约4厘米,安装在离杆尾约60厘米处;小滑轮直径约1.3厘米,安装在杆头。大小滑轮皆起快速且稳定放出或收回弦线的作用。
制作滑轮先锯开牛角,取实心部分,按直丝纹理裁大小各两块,大的做滑轮架,小的做滑轮。做滑轮先选定中心点,用裁缝针钉进筷尾制成钻具,然后对着中心点小心翼翼搓动筷子,筷子带动裁缝针转动,滑轮的中心孔就钻成了。中心孔钻成后用圆规画出所需要的圆,然后用凿刀銎出滑轮形状及滑槽,接着将滑轮粗坯安装在木板上,叫家人帮我用麻线穿过滑槽反复拉动,我用凿刀反复刮削坯体,直到轮体完全规整、滑槽达到光洁圆润为止。
滑轮做好后要配上滑轮架,步骤是:1、取一块预先准备的架坯,按滑轮侧面尺寸画出切割图;2、用车钻在图中打孔,然后用钢丝锯穿孔后沿切割线内侧锯出滑轮位;3、用凿刀銎出滑轮架雏形,然后反复对照滑轮,用锉刀精雕细琢直到相配套为止;4、用筷子钻在滑轮架上打孔,然后用裁缝针作轴心连接滑轮与滑架,并检验滑轮转动是否与滑架严丝合缝。
滑轮问题解决后接着是解决线盘的问题。线盘顾名思义就是绕线的盘,线盘既是放出弦线和收回弦线的地方,也是人控制工具的中枢。线盘直径约25厘米,由盘轴、盘心、盘片、盘圈、盘齿、盘线六部分组成。盘轴是指线盘的主轴,它用一根长约10厘米大号铁钉或钢筋,在一头绞出缧纹,另一头打出孔眼,有缧纹的一头固定在鳖杆的40厘米处,打出孔眼的一头预留固定线盘用。盘心是指装在主轴上的线盘的核心部分,它用樟树銎成,厚约6厘米,分为内外两圈,内圈厚约4厘米,直径4厘米,用于人手掌控;外圈厚2厘米,直径约5厘米,用于支撑盘片;为了减轻木头的磨损速度,在盘心孔内嵌进铜圈。盘片一头扎根盘心,一头穿过盘圈咬住盘齿,它由16根长约10厘米的竹片构成,看似弱不禁风,却起着顶天立地、扭动乾坤的作用。盘圈指把16根盘片均衡固定,起到既相互制约又共同聚力的构体,它由篾青制成,宽约1厘米,厚约0.1厘米,周长约78厘米。盘齿指装在盘片上且由盘圈协助固定,起衔含盘线作用的构件,它由牛胴骨制成,洁白漂亮,每齿间隔约5厘米。盘线指绕在盘齿上的弦线,长约70一100米不等,这些弦线到商店购买。
完成滑轮与线盘的制作就等于胜利在望了,接下来的鳖车杆和吊钩吊锤制作相对简单得多。
鳖车杆高约1.8米,由两爿毛竹合成。制作中用锯子先锯2米笔直节长的竹子,用柴刀剖开,取两条宽约3.5厘米的竹爿,去掉部分篾黄后,放上作凳,用长刨刨平贴面,刨到两爿合起来严丝合缝。然后合在一起在上中下位置穿三个孔,并准备好毛竹钉。然后用胶漆涂抹在刨平的贴面上,涂抹均匀后把两爿竹片合紧,并钉上毛竹钉。等胶漆干燥后,就可以对鳖杆进行精细加工了。首先锯掉两端多余部分后,用一字刨把杆体加工成头小、腰粗、尾收的流线形状。其次安装上盘轴,同时开凿大小滑轮安装孔道。为了进一步美观起见,截一段长约5厘米左右的牛胴骨,用锉刀加工后镶套在鳖杆尾部。最后给鳖杆上油漆。

吊钩吊锤的制作。吊钩用高硬度钢丝作材料,用手钳加工成顶距5厘米“弓”字形状,钩头用粗磨石磨尖,再用细磨石磨锋利。吊锤用镴和钢丝作材料,每个重约80—100克,先准备好钢丝扣和模具,再开动火炉,放入坩埚,投进镴料。等镴料熔化后倒进模具内,插入钢丝扣。冷却后镴锤即制成。吊钩吊锤在实战中是冲锋陷阵的战士,损耗很大,所以在制作时要留有余地,尽可能多留备份。吊钩吊锤用三股弦线串连在一起,先将三股弦线绑定在镴锤扣上,然后像女人织辫子一样织2厘米处安放第一道吊钩并拴紧,接着织13—15厘米左右安放第二道吊钩并拴紧,依次类推,达到4—5道吊钩即止,总长度控制60厘米左右。吊钩吊锤是鳖车的尖刀,如果吊钩是刀刃,吊锤就是刀把,如何合理协调它们的位置和结构大有讲究。
四个部分的构件都制作完成后,接着进行装配,先在鳖杆上安上大小滑轮,小滑轮用双股弦线吊在鳖杆头部,注意不能吊得太死,以免丧失灵活性。大滑轮安装在离杆尾60厘米处,注意滑轮架离鳖杆间距要对应盘心厚度。在安装大滑轮同时安装线盘,注意盘齿与滑槽之间的对应关系,当调到滑槽与盘齿一致时即固定住滑轮架子。大小滑轮和线盘安装好后,拿出从商店买来的弦线,叫家人帮助提出线头,将线头穿过小滑轮,再穿过大滑轮,然后系在盘圈上,然后右手握住鳖杆及盘心,左食指扳动盘片逆时针方向转动,并让家人拉紧弦线慢慢释放,直至把弦线全部释放完后捏住线尾连接上吊钩吊锤。
至此,一把经过千百道工序精心制作的完美鳖车诞生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在大小滑轮和轴心上再添上些菜油加强润滑,拿到门口头塘对着目标物一试,果然非同凡响,打得又远又准,前后技艺判若两人。我立即投入实战,在偌大的门口塘转来转去寻找猎物,不一会儿便被我吊到一只,足有斤把重。我欣喜若狂,把鳖从吊钩上解下,急不可耐地想把鳖关进渔篓里。不料一抬脚绊到放在地上的吊钩,把自己的脚后跟筋给牢牢钳住了。我化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自己搞到皮开肉绽才把吊钩拔出来,这惨重教训让我铭记了一辈子。

四
有了新鳖车,我就跟上阿华去本县范围的山塘水库打鳖。那时鳖非常多,不管走到哪儿都可以发现鳖的身影。但跟阿华比起来,他是一打一个准,而我打十个也不一定能打中一个。除练习枪法非一日之功外,我发现阿华打鳖有几个特点:一是情况熟悉,作为一名久战沙场的老手,他对气候温差变化及鳖性鳖情了如指掌,可以针对实际情况对战术作出随时调整;二是选址准确,每到一地,阿华能准确判断鳖的活动地点,出没方向,从而占据有利地形,实现守株待兔的效果;三是隐蔽严密,根据鳖的胆小怕声怕光特点,阿华利用稻丛、蒙干、洼地隐蔽自己,在隐蔽中出其不意,将猎物手到擒来。俗话说,最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阿华确是当年永康数一数二的打鳖高手。
我跟随三位师父曾经到武义、金华等地打过鳖。在武义泉溪打鳖时,阿法师的吊钩吊锤打飞了,我自告奋勇下水把它捞了回来。过不久阿华的吊钩吊锤也打飞了,阿华是个旱鸭子,更需要我帮他捞了。我毫不迟疑扑向阿华所指的方向捞去,可是捞了大半天未捞着。这捞吊钩吊锤是个危险活,人必须闭着气沉到水底,身子贴着泥面,两手来回拉动,依靠手指手掌触碰吊钩,不仅存在被刺痛的危险,更存在被水草裹挟发生溺水危险。我思索着捞不着的原因是落水范围没搞准,当我再问阿华时,师父们都劝我快上来,别捞了。我评估了一下自己的体力,抱最后一线希望,朝水底潜去。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我贴近水底,伸手划拉之时手指被重重刺了一下。我欣喜若狂,一把抓起吊钩吊锤,迅速浮出水面,高声说道:“找到了,找到了。”师父们齐声喝彩,称赞我是“浪里白条”。
在金华长湖打鳖时,出现歪打正着的趣事。那天我跟几个师父在堤岸上一溜烟排着打鳖,大家正襟危坐,两只眼睛紧盯湖面。突然一个大鳖头出现在我面前。我慌忙甩出钩去,吊锤重重地落在离鳖头三尺远的地方。我“啊呀”一声后悔打偏了。可是当我回收吊线时,轮盘沉沉地转向反面。我说大事不好,钩到大鱼了,咋办?师父说先拖上来,再放回去呗。我就使劲转动线盘,拖上来一看竟是个近3斤重的大鳖。这是我打鳖生涯中打到的最大鳖,它“呼哧,呼哧”向我抗议。原来此鳖经上游师父惊吓后向下游逃窜,逃到我面前时露出水面一下,我慌忙中打偏了车,但因吊钩落在了鳖的前方,恰好钩住了逃窜过来的它,上演了一出“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好戏。
我打到最多鳖的一次是在武义溪里。那次我到溪里水库打鳖,打后顺溪而下,来到与熟溪交汇的南湖地段。当时正值孟秋时节,熟溪断流,南湖潭已被抽水机抽干一半。可能天气变化,聚集在潭中的鳖闷得慌,争先恐后浮出水面换气。我急忙打开鳖车向鳖抛去,那些鳖竟然像木鸡一样呆着一动不动。我挑大的打,一打一个着,连打了10多只。可是由于拖得太重太急,我把鳖车都拖坏了,盘片出现扭动,盘圈开始倾斜,弦线纷纷脱落齿外。我急忙对鳖车进行修理,可是修了打一下又坏,坏了又修,白白浪费了大把吊鳖的时间。天近黄昏,我悻悻来到在溪里砩矿工作的叔叔家借宿,想借工具连夜修回鳖车后反攻回去。可是当夜风雨大作,当我第二天返回熟溪时溪水大涨,看到滔滔洪水中鳖头攒动,我也只能望洋兴叹。

五
经这次折戟沉沙后,我决心再做一把鳖车,吸取教训,在车杆、线盘上作大的改进,加强鳖车强度和坚固性。可是第二把鳖车做出来后,我基本束之高阁。离开老家40多年了,现在这把鳖车也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徒留无限回忆。我怀念少年时光,在那段青葱岁月有机会过上一回工匠生活。我怀念那群神秘的独钓客,是他们把我领进秘不传人的渔猎天地。我怀念伴我成长的惊涛骇浪和千山万水,是大自然和生活的双重压力练肥了我的胆魄、练就了我的飞毛腿。
时代在飞速发展,当今闲暇的时间多了,垂钓不再是谋生手段,江边聚集的大多数只为了消磨时光,但手中的钓具不再是竹竿麻弦了,而都是精致的工艺品。有次我路过南溪湾大桥,看到有人在玫瑰园地段的江边练吊鳖,引起我的极大好奇,心中生疑:现在还有鳖可吊么?我上前与那练吊者搭讪,看他的鳖车精致无比,问之来源,回说是网上购买的。我把当前吊鳖现状详细询问一遍,他都一一给我解答。听他口气,吊鳖队伍比我少时更为壮大了,钓具也更精良了。
回到家中,我联系上有这行经验的姚先生,他给我搞了一把现代版鳖车。我拿到水泽弄峡、小漓江、石龟潭、大溪塘等处试了几回,除弄丢了几枚镴珠外,连个鳖影都不曾见到。虽然一无所获,但我还是乐此不疲,兴高万丈,就跟赌徒、酒徒的脾性毫无二致,有无收获已无所谓,要的就是重新体验那种生活滋味。

2022年11月记,2023年6月14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