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钩沉

(一三一)
陈明仁,字子良,湖南醴陵人。当时他在国民党武汉行营任华中军政长官署副总司令兼国民党军第一兵团司令长官。1949年8月4日与程潜共同领衔长沙和平起义。后任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陈明仁与程潜既有同乡之谊,又有师生情分,两人关系最好。
见程星龄喜形于色,用期待的目光看着自己,程潜敛色沉吟,良久才不易察觉地叹了口气说,此事大难呀。不云,你可曾想过,子良是国共两党公认的虎将。四平一战,他将林彪所部杀得尸积如山,林彪恨不能将他碎尸万段。如此虎将,现在到了白健生手里,他能轻易放手吗?
程星龄说,白健生真的打算死守武汉?他真的能守得住吗,大哥你觉得他能守住吗?他要是那么想他就不是小诸葛了。而他如果把陈子良放到湖南那情况又不一样了。至于谁去办这件事,您认为谁更合适?大哥,您觉得刘斐什么样?还有,您得给子良一个亲函锦囊。
程潜说,正合我意。他忽然笑了,说,不云啊,你是早就谋划好了,有备而来吧?
刘斐(1898-1983)湖南醴陵人,字为章,桂系出身,曾任国民党国防部军政部次长、总参谋部次长。1949年在湖南起义。曾任人民解放军21兵团副司令员、新中国水利部部长、国家体委主任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刘斐跑到武汉找到白崇禧,开门见山地说,我此次是为程颂公而来,他要我带话给白长官,向你深表敬意,同时向前线与共党浴血奋战的将士致敬。颂公说,他这次是四领湖南总督了,唯这一次最为艰难。颂公说,他意已决,此次必与共军决一死战。可他手下兵微将寡,实在是心有余力不足,恐难有胜算。
白崇禧说,嗯,湖南不是有黄杰吗,他手里不是还有中央军的三个军嘛。
刘斐苦笑,健公您又不是不知道,那都是打残了临时拼凑起来的部队,一个班除了班长都是新兵,还都是路上拉来的。指望他们能打个什么仗。再者说了,打仗最难得的是将帅同心,指挥自如呀。
白崇禧严肃地说,你是为陈明仁而来吧?为章啊,虽然我们关系非同一般,我也很尊敬颂公,可是不行。我这里更需要他,华中马上就要大打了,他这个时候能走吗?

刘斐摇了摇头说,华中大打没有什么意义了。这一点我们心里都明白。倒是认认真真地经营一下我们的老家湘桂恐怕更实在。您是党国最有战略眼光的,这一点您恐怕早就想到我前面去了。连我这个平庸之辈都能想到,湖南虽是武汉的后方,却是广西的门户——
白崇禧打断了他的话说,你还平庸?你可是有军事家美誉的。
刘斐说,坊间说的三个半军事家,我充其量算半个,那还是高抬我了,哈哈。健公,您看这——
白崇禧说,就算我同意,可陈子良那里——
刘斐说,这件事交给我了,都是党国大业,都是醴陵人,这点面子他不能不给。何况他还是颂公的门生。

往下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白崇禧没有经过国防部就将陈明仁和他所部的5万人马调往了湖南。然后再派人去了溪口,将此事向已经下野的蒋介石报告。
蒋介石很是恼怒,他除了大骂白健生,只有好好地安抚陈明仁,叫他要像两年前死守四平那样多打几个漂亮仗,像当年“老虎仔”薛岳保卫长沙那样拒共军于湘境之外。
据知情人回忆,陈明仁抵长的当天就去拜访了他的老上级兼恩师程潜。
程潜亲自下厨炒了几个家乡的小菜,开了一瓶陈年茅台,两个同乡故旧就慢酌细谈起来。
从25年的师生情谊谈到历次战役,从北伐转到抗战,最后说到国势湘情,两个人越说越投机,越说越感慨。

趁着酒意,陈明仁从贴身的口袋里摸出一个折叠平整的纸条,展开来让程潜看。
原来这是蒋介石给陈明仁的手令,让他到湘之后要对程潜严加监视。并授权他如遇不测,相机处置。
程潜看完,又将纸条细细折好交还陈明仁,淡淡一笑说,吾弟兵权在握,要抓要杀,听悉尊便。
陈明仁说,老师,我要那样还算人吗。他接过纸条随即将它撕得粉碎,说,我宁负蒋公、宁负白健生,也绝不辜负恩师您!
程潜举起了酒杯,说,子良,我要是看错了你,我这一辈子也算是白活了。

陈明仁说,湖南和平解放虽是民心所向,但事关重大,稍有不慎便可能功亏一篑甚至招致杀身之祸。现在有了政权、军权,但在民心这一块还要强化。民心虽然昭然,却是缺乏可以代表民意的高层。
他建议去东安请唐生智出山。希望颂公能够摒弃前嫌。
程潜说,比起国之大计,我们这点两省间军阀的打打杀杀、恩恩怨怨又算得了什么!
1949年4月,南京解放。白崇禧为了牢牢控制湖南,将他的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和总司令部迁到衡阳,自己则坐镇长沙。
为了对付白崇禧,程潜派了省参议会议长唐伯求、省工业会理事长陈云章等去往湘南的东安,搬请唐生智出山。
唐生智当即表态,如果是去为程颂云保驾,我绝不会去。但是,如果是为了湖南3000万人民,我是可以去的。
这一句既明了又含蓄的话,表明了唐生智对和平运动的态度。

4月29日上午,唐生智乘专列抵长沙,程潜亲率省文武军政大员共300多人冒雨前往长沙车站迎接。场面之热闹丝毫不亚于迎接程、陈两位来长沙时的情景。
唐生智出身桂系,与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一起同为新桂系的领军人物。他与程潜多次在湘桂战争、蒋桂战争中兵戎相见地厮杀过,两人结有宿怨。
但是在反对内战,追求和平的民族大义的大事上,两个人站到了同一个阵营。
唐生智很快被任命为“湖南人民自救会”的主任委员,辛亥元老仇鳌、湘西王陈渠珍被任命为副主任。
至此,唐生智与程潜、陈明仁三人以各自的职权、名望、关系和能力分别代表政权、军队和民众团体,团结合作,形成了长沙和平起义的强大阵营。
5月,白崇禧叫嚷要“在湖南与共军决一雌雄”。在长沙大肆抓捕共产党和进步人士,又将唐生智逼走。
唐生智回到了家乡,又在东安和邵阳,在中共地下党和社会进步人士的掩护下,继续与程潜、陈明仁等人与白崇禧周旋,策划迎接解放的事宜。
他们经常秘密会晤的地点和场所就是“宝庆松坡图书馆”。
松坡图书馆是由有“再造共和”奇勋的辛亥元勋、著名爱国将领蔡锷蔡松坡将军出资建立的。
民国时期,中国有两个松坡图书馆,一南一北。南在湖南邵阳,北在北平燕京大学。

6月,毛泽东、周恩来又商请湘籍人士章士钊、刘斐去香港,协商湖南起义的具体事宜。调陈明仁的老师、时任华北军政大学总队长同为醴陵人的李明灏将军赴武汉的四野司令部,参与和平解放的措施方案。
中共湖南省工委书记则周礼则致函程潜、陈明仁,明确告知我党中央的决定,表达了只要站在人民方面,“既往不咎”,并欢迎加入新政权建设的意思。
打消了程、陈二人因年初中共新华社发表的他二人为“战犯”的顾虑。
7月4日,毛泽东电复程潜,对他6月中旬的致电“愿意走和平道路、和平解决湖南问题”的态度表示“极为佩慰”。并表示“如遇桂系压迫,先生可权宜处置一切。”
毛泽东还特别人性化地告诉老上级,完全同意他提出的“拥护共产党的政策,但不参加共产党。反对蒋介石,但不背叛国民党”的要求。
7月中旬,我第四野战军向蒋、白残部发起雷霆万钧之攻击,20日解放长沙郊区金井。白崇禧率部败退衡阳。
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领衔在省政府礼堂发表了有37名国军将领联名的通电起义。宣布:“率领全湘军民……正式脱离广州政府”。
当日程潜还发表了《告湖南民众书》和《告将士书》。
至此,湖南宣告和平解放,美丽古老的星城长沙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1949年8月5日晚10时许,人民解放军第46军138师从长沙小吴门举行了盛大的入城式,然后分成3路雄赳赳气昂昂、浩浩荡荡地进入了长沙市区。
长沙市区彩旗招展,万人空巷,10万市民夹道欢迎,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欢声雷动。
毛泽东、朱德立即致电程潜、陈明仁:“接诵8月5日通电,义正词严,极为佩慰。诸公率三湘健儿,脱离反动阵营,参加人民革命,义声昭著,全国欢迎。南望湘云,谨致祝贺。”
至此,湖南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