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想欣赏石岩磊老师的朗诵作品,请点击如下链接:
https://xiangbo.me/219615/classic.aspx?parent=688278
文游天下(772)
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
文/石岩磊
图/作者提供
山东潍坊被誉为“鸢都”,因自1984年开始,这里每年的4月份都要举办“潍坊国际风筝节”,来自世界各地的风筝爱好者齐聚一堂,放飞起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纸鸢,天空中如绽开丛丛簇簇的烟花,又似飘动着层层叠叠的水母。盛会落幕后,精彩仍在继续,只是场地转移至“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里。

博物馆设有大小展厅12个,展出上千只精美的实物风筝,还生动地展示了风筝的演变过程。据说,战国初期的墨子是风筝的发明人,他用木片制作了一只会飞的老鹰,即“木鸢”。东汉时,人们开始拿纸张糊制更加轻薄的风筝,因此得名“纸鸢”。唐朝以后,有人将竹笛绑在纸鸢上,迎风发出悦耳动听的古筝声,由此诞生了“风筝”之名。

曹雪芹不仅写就了举世闻名的《红楼梦》,他还对风筝颇有研究,其所著的《南鹞北鸢考工志》详细地记述了风筝的制作工艺,以及南、北方的地域差异。南方多称风筝为纸鹞,以软翅为主,色彩艳丽形象逼真,而北方的纸鸢则以硬翅见长,形制伟岸磅礴。这本书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风筝的专著,其为清初无数穷困潦倒的寒士指明了谋生之路。

现在的人们放风筝更多的是为了娱乐与健身,同时也创制出数不胜数的精品。博物馆的大厅里就悬挂着一条龙首蜈蚣风筝,它是潍坊风筝的代表作,其头昂扬凛然,其身蜿蜒绵长,虽没有御风而行,但游人似乎能听到它腾空而起时发出的呼呼雷鸣,能感受到它摇头摆尾时呈现出的飒飒雄姿。最令人大开眼界的是梁山好汉风筝,《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各执兵器,鱼贯成行延绵200多米长,其放飞时定会气贯长虹,技压群鸢。

博物馆中还有小至几厘米的微型风筝,也有美国、日本等国送展的异域作品,可谓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而诗画风筝则给博物馆罩上一层浓郁的文化氛围,曾在潍县做官七载的郑板桥,对当地风土人情了然于胸,其作的《怀潍县》写道:“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真是一派踏春放鸢图景,明代文人张弼则赋予风筝更多的深意,他言说:“百尺东风舞纸鸢,无端声到别离边。人生自是无根蒂,却被功名一线牵。”

牵动纸鸢的线绳遂化作人生羁绊,名缰利锁限制了人们高飞的志向,可谁又愿做断线的风筝呢?仰望飘忽不定的风筝,我们的心绪也随之直上云霄,与鸢鹞齐飞,和星虹同框,但美梦总是恍若海市蜃楼般缥缈,真真切切的还是耳畔的嘈杂之音,有声嘶力竭的叫卖,有扭肢作态的助演,有装模作样的讲话,而所有光怪陆离景象的身后,不过是为碎银几两殚精竭虑的打拼而已。

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犹如一座大舞台,延续着墨子的手艺,讲述着板桥的故事,展示着曹公的心血,上演着南鹞北鸢的奇观。其中更是荟萃了纸鸢精华,让人们领略到传统技艺的博大精深,也隐隐透露出人生感悟:飞天的背后是牵绳,无论身处何方,都要勿忘归途,否则就将梦断蓝天,灰蒙蒙的大地才是最真切的家园。
2023.6.15

读石岩磊君《文游天下(772)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
文/常原平
山东潍坊誉“鸢都”,
国际赛事年年有。
绽开烟花水母叠,
落幕展馆续演出。
大小展厅12个,
千只风筝陈列出。
演变过程生动示,
“木鸢”“纸鸢”竹笛赋。
风筝研究曹公甚,
制作工艺《工志》述。
南称风筝为“纸鸢”,
硬翅见长北方著。
娱乐健身糸风筝,
创制精品不胜数。
龙首蜈蚣代表作,
好汉风筝开眼界。
微型风筝几厘米,
异域作品形纷呈。
诗画风筝氛围罩,
不可不提郑板桥。
“纸花如雪滿天飞,
娇女秋千打四围”。
“人生自是无根蒂”,
却被功名一线糸。
名缰利索限志向,
线绳遂化人羁绊。
蜃楼缥缈恍美梦,
真切耳畔嘈杂音。
展馆如座大舞台,
板桥故事墨子彩。
曹公心血尽展示,
南鹞北鸢奇观载。
传统技艺博精深,
隐透感悟寄人生。
身处何方记归途,
真切家园地灰蒙。
[强][强]


作者简介:石岩磊,河北满城人,年龄已到知天命,心性一如少年,满眼的童趣,满怀的憧憬,无怨无悔不知傻,无忧无虑不懂悔,在微信里觅到一处清静之所,在文字的组合中发现了一片蓝天。2018年于无意间闯入了朗诵的天地,又寻到一个令人神清气爽的新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