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太甲山
宋文东
我们连续两个周末爬山,都遇上了小雨的天气,大家也只能以巧合解嘲。转眼又到了周末,本来天气预报周日是个阴天,这是夏日爬山难得的天气,但在周四天气预报又变成了雷阵雨,且从上午11点一直下到14点,让人觉得这是老天爷故意捉弄人似的。爬山最忌讳下雨,尤其是在山上遇到雷阵雨就更危险了。好在下雨的时间接近晌午,只要我们在山上少磨唧,应该淋不着。
周日刚过八点,驴友们便陆陆续续地在仲宫镇东郭而庄集合齐了,比规定的时间提前了接近半个小时,这也是队伍精干的好处。大家开始向太甲山出发的时候,天是响晴的,太阳是火辣辣的,树叶也是一动不动的,没有一点即将下雨的迹象。但我们都知道,夏日的天气是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的,不能心存侥幸。大家说说笑笑地穿过村边硕果累累的桃园,到达太甲山后的南泉寺遗址。到了这里,我最想看的还是那眼泉——南泉,作为济南72名泉之一,也是我72分之一的牵挂。南泉有两个泉池,西泉池还是老样子,但是水位似乎下降得较大,存水也不如秋冬时节多,估计可能与今年的雨季至今尚未下一场大点的雨有关吧?与西泉池挨着几步远的东泉池,我来了几次,印象里好像只见过一回,却不知道什么原因给锁起来不让看了,有点遗憾。
我们沿着泉池边上的山林小路蜿蜒上山,不过七八分钟就爬上了一条防火的土路。大家稍稍休息会儿,擦把汗,然后沿着峭壁上的小路,手脚并用地往山上攀爬。渐渐地进入了一段光线阴暗的地带,就像泰山上的“柏洞”似的。虽然这里光线比较暗淡,却像进入了防空洞一般,顿时凉风习习,大家都呼过瘾。我观察一下周围地貌:往上看,靠崖壁的山坡上生满了松柏以及其他的杂树,蓊郁郁的一大片,树上面是裸露的灰白色石壁,斧砍的一般崚嶒嵯峨;路下的陡坡上也生满了松柏,沿着山坡向下生长,错落有致,却一眼看不到谷底;往前看,是翠绿的山林,苍茫无涯。大家都觉得奇怪,今日根本没有风,而这里的凉风是从哪里来的呢?阳康不久的好梦说,这里真凉快,咱们多歇一会儿吧。这一歇,大家都不愿意走了。
出了“柏洞”,爬上一段石坡,迎面是一座直立的大楼似的石壁,崖壁跟下有眼泉,有人用红油漆在石壁上写了“南崖泉”三个字,字迹已经有点模糊了。我从这里经过N次了,但这泉名竟然一点印象也没有,看三个字油漆斑驳的样子,可能已经存在好多年了。经常在山上漫游,许多景点都有人命名,多用红油漆,也有用蓝油漆的,随意涂鸦。大多数涂鸦字倒能认得出,命名的景观也比较形象,可能涂鸦者就是根据当地人的叫法写的吧?可以肯定这些涂鸦者当中好心人居多,只是书法水平有限罢了。尤其是在一些岔路口,也有指路箭头,对于初来乍到者好处就太大了。有的景观名字起的过于俗气,也有牛气冲天的,感觉不怎么雅观。
“南崖泉”看不到流水,但崖壁跟石板上有一大块洼地被人简单地围了下,有小量存水,十分清冽。泉周围草木葳蕤,与众不同。有一种长叶的蒿草油汪汪的,长势尤为茂盛,我却不认得,便喊药材专家书亭过来看看。书亭看后说,像益母草,但也不敢肯定。我抱着试试的心态打开了手机,请“形色”帮忙。“形色”告诉我,这是益母草。益母草我早就听说过,是一种药材,特别是治疗妇女病有奇效。以前爬山也经常见到,却不认识,这是今天在太甲山上的一大收获。可见智能手机真是个好东西,简直就是带在身边的老师啊!
小路边上灌木丛生,透过树隙可见下面就是万丈深崖,令人不寒而栗,不过茂密的灌木像是给小路边上安装了一道护栏,让人觉得安全多了。过了此泉,前面几十步远处就到了唐代摩崖造像了。我每次来太甲山都要看看那几尊佛像,不看就觉得像有块心思似的。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块心思的,好像隔一段时间不来看看心里就不踏实。这些摩崖造像都是我们泉城的宝贵文化遗产,它们经历了千年风雨能够完美地保存下来非常不易,保护好它们,是我们每一个泉城人的义务,绝对不能再出任何纰漏了,否则我们就对不起后人,也是历史的罪人。见佛像们都好好的,我也就放心了。
离开造像处,我们继续爬山,刚登上一个小断崖,凉爽的山风从一个树木葱茏的山谷里阵阵拂来,令人倍感舒畅。我觉得刚才过来的“柏洞”离这里不远,且是其下处,那习习的凉风,源头应该就在这里吧?
与在下面的“柏洞”一样,有驴友见这里凉风扑面,又懒得走了。自由哥说,你们凉快吧,俺就笨鸟先飞了。自由哥一说话引起了我的注意,见他不像平时一般爬山有使不完的劲儿,而是爬几步,歇一歇,有气无力似的。我问,自由哥这是咋啦?是不是几个周没爬山不大适应了?自由哥道,我二阳了没跟你说,才好了一周,体力还没完全恢复呢。
登上山顶,原来以为山顶应该有风,但非常遗憾,竟然一点风也没有,太阳也依旧像个大火炉炙烤着大地,山脊上就差冒烟了。大家躲在树阴下休息,补充水,分享水果,谈笑风生。我说,今天天太热,梦姐阳了快一个月了,到现在还没完全恢复体力,才知道自由哥二阳也刚好不久,咱们就多休息会儿吧。
山脊上起伏不大,这是好处,但树木稀少,就是夏日太甲山的短处了。我们沿着山脊继续向东前进,准备去透明洞。路过雄伟的油篓峰,我都要给它拍几张照片;也给山南侧拍几张,而且一定要把巍巍泰山拍进去,哪怕是依稀可见的影子;西北面那张因为有部分太甲山遮挡,虽然只能拍到卧虎山水库的一绺碧波,但也是必须的,因为它是我们济南市民的几大水缸之一。这些照片几年来拍了多少已经记不清了。油篓峰“崮”一般的形貌,“油篓”上茂密的松柏,一年四季的形象基本不变,这是很难得的。
不觉到了去透明洞的岔路口,走在最前面的高哥问道,咱们走哪条路?大家都来过多次,知道这两条路都通透明洞,但右侧的山林较少,而且小道比较难走,因此我们选择走左边的林荫小径,迤逦通往透明洞。
透明洞是一个自然洞穴,高五六米,宽十几米,深六七米,像一个穹形桥洞一般,十分壮观。但其形成于何时,我就不得而知了。我曾问过当地人,他们也说不大清楚。透明洞里似乎也没有风,但还是比较舒爽的。这里一直是我们驴友们来太甲山的大本营,还曾在这里用过餐,当然也是合影留念之处。今天大家合影的时候,书亭带来了三脚架,他对好了镜头,然后不慌不忙地进入队伍里,接着就听见手机喀嚓咔嚓地响了几声。书亭说,好了。我纳闷,就问,你这是用了什么高科技?书亭说,用的蓝牙。我听说过蓝牙,以为只能听歌,但还能用在手机上拍照,是第一次见到,想不到这个退休老头还真是个能人呢!
拍完照,已经11点多了,十分庆幸的是雷阵雨还没个影儿。但我却总是担心,因为下山的小路崎岖难行,如果冒雨下山危险性就更大了,于是劝大家还是早点下山为妙。有段小路在悬崖边上,趁着一段没树木遮挡的空隙,我又回望了油篓峰一眼,这时油篓峰已经跑到我们的西南方向去了。此时的油篓峰,上面飘着几朵白云,在蓝天的映衬下更加地雄伟了。只是油篓峰从几个角度去看,基本上都是一个样貌,十分少见。
接近半山的路上,一股股浓郁的清香接连扑鼻而来。辰桑道,这是什么花这么香?我一眼瞥见路边一穗穗的淡蓝色荆子花和橙黄的酸枣花开得正好,自己却一直没注意到,真是太粗心了!我指了指荆子花和酸枣花说,应该是她们吧。这两种花一蓝一黄,也算路边一景。她们虽然花朵微小,都像乡下丫头一般朴实无华,但其散发的芳香却出类拔萃。几乎没有哪个人不喜欢大如碗碟,花姿绰约的牡丹花,但她却几乎没有香味,只是有个好看的容貌罢了,这也算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吧?
下到靠近公路的时候,见路边杏园里的杏子大部分都下了树,但树上却还稀稀落落的留十个八个的不摘,大家都不大理解。有知情的驴友说,这是果农的规矩,下苹果和桃子等果品的时候亦是如此。有驴友说这是果农对鸟儿们帮助捉虫子有功留给它们的赠品,也有驴友说这是留给老天爷的,感谢老天爷一年来的的风调雨顺。但不管是留给谁的,那一颗颗果实都是一颗颗知恩必报的善心。
我们在农家乐快要吃完饭的时候,天气突变,太阳遁踪,山岳潜形,一场大雨即将来临。当我们驱车返回济南,刚踏进家门,雨终于来了。
2023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