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想欣赏石岩磊老师的朗诵作品,请点击如下链接:
https://xiangbo.me/219618/classic.aspx?parent=688278
文游天下(773)
临沂王羲之故居
文/石岩磊
“书圣”王羲之是山东临沂人,他幼年时生活于此,当地政府在1990年和2003年分两期对其故居进行了修缮,形成一片规模宏大的园林式景区。王羲之故居占地5万余平方米,内有洗砚池、碑廊、琅琊书院、右军祠、晋墨斋、普照禅寺、砚碑亭、晋墨留香亭、晋墓博物馆等景点,其中的三处颇为奇特。

进入正门,迎面便是一个大湖,令我吃惊不已的是湖水并非澄澈碧绿,而是呈现淡淡的黑色,起初我还在为如此“脏水”深感痛惜,而当看到湖畔石碑上镌刻的“洗砚池”时才幡然醒悟。原来,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尤喜隶书,每天练完字后都要到家门口的水塘边清洗砚台,久而久之就把池水染成了墨色。人们常说“3岁看大,7岁看老”,王羲之童年时即对书法如此痴迷,日复一日的勤学苦练为其日后成为一代名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个叫我大吃一惊的是,故居里赫然矗立着一座普照禅寺,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格外醒目,难不成是景区为招揽游客而别出心裁吗?经导游介绍,我方恍然大悟。个中原因是,王羲之5岁时,北方大乱,王氏一族为避免遭难而集体南迁,同时为了保护宅院,便将其整体馈赠给了佛家。此招果然奏效,王宅的确没有被战火殃及,长期保留下众多古迹,一些史籍对其作了详细描述,这为日后的修葺工作留下宝贵的参考资料。

第三个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故居内居然有个晋墓博物馆。在第二次对景区开发过程中,工作人员意外地挖出一处魏晋时期的墓葬,且其是山东省境内唯一一个未被盗掘过的古代坟墓,出土了200余件套随葬品,里面就有7件国家一级文物,这次发掘被评为“200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墓里埋葬着一对夫妻和两个幼童,经专家鉴定,他们与王家没有关联,但其还是使我浮想联翩。

假如没有修建王羲之故居的善举,将不会偶遇古墓,假如王家没有慷慨转赠私宅,后世便不知其原来样貌,难以复原,假如王羲之没有从小矢志书法,或许我们将会失去一位“书圣”。一切果报似乎都缘起于善因,因果报应尽管不是定律,但肯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王羲之故居里三个看似突兀的景观,也便显得顺理成章十分和谐了。

我置身于水光潋滟的洗砚池畔,好像望见了小羲之瘦削的身影,其倒映在油亮墨色的池水上,漾为洋洋洒洒的《兰亭集序》,字字珠玑,妙笔生花,绽放成满塘的映日莲荷,还不时飘来淡淡的墨香。氤氲的香气中含着清浅的善缘,有好心换作的善果,有善举包裹着的丹心。世界是公平的,种豆得豆,种良得善。而王羲之故居的魅力就在于,一景一理,理理通情。
2023.6.16

读石岩磊君《文游天下(773)临沂王羲之故居》
文/常原平
“书圣”山东临沂人,
规模宏大园林景。
池碑书院祠斋馆,
奇特三处定探寻。
入门迎面遇大湖,
水非澄澈泛黒蒙。
练字洗砚墨染水,
勤学苦练大家成。
故居矗立苦照(禅)寺,
招揽游客别心裁?
为保宅院赠佛家,
众多古迹保留下。
居内晋墓博物馆,
出土随葬二百件。
考古发现年列榜,
虽无关联浮想翩。
不修故居难遇墓,
慷慨转赠保貌全。
羲之不练失“书圣”,
因果效应千丝联。
洗砚池畔置吾身,
望见羲之瘦身影。
洋洋洒洒《兰庭序》,
映日莲荷笔生成。
氤氲香气含善缘,
善果善果裹丹心。
种豆得豆良得善,
一景一理理通情。
[强][强]



作者简介:石岩磊,河北满城人,年龄已到知天命,心性一如少年,满眼的童趣,满怀的憧憬,无怨无悔不知傻,无忧无虑不懂悔,在微信里觅到一处清静之所,在文字的组合中发现了一片蓝天。2018年于无意间闯入了朗诵的天地,又寻到一个令人神清气爽的新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