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才多艺的阿法师
文/周天明

一
阿法师姓汪,永康县下倪宅区人。长得不算五大三粗,但堪称标致壮实。一米七八的身材,配上一副国字型的脸,慈眉善目,铜肤长腿,算个堂堂七尺男儿。
阿法师是巨人防风氏的后代,天生傲立山林,勇博激浪,呼啸于天地风雨之中,立命于火中取栗之艰,在短暂的人生里,散发出自己的光和热,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二
我与阿法师接触纯属偶然。1966年夏我小学毕业,第二年春推荐上初中没我的份被搁在家里。这时邻居家造屋聘请阿法师去打石放炮砌墙基,因主人家有所不逮,被我父亲挽留到家里招待而与我相遇。
阿法师多才多艺,和霭可亲,生活经历丰富,是个满身都是故事的人物,我每次就餐就等于是参加他的一次故事会。有一次,阿法师讲如何通过辨认砂砾翻动和柴草磨痕,追踪到一只翻山越岭逃跑的大鳖,听得我如醉如痴。还有一次,阿法师说在某地山上听见蛇叫的怪声,他正惶恐之际,一巨蟒朝他扑来。他赶忙伏于崖下,只听风声大作,看山上密集的茅草呼呼向两边倒去,巨蟒随之消失,听得我目瞪口呆,惊悚莫名。

三
阿法师在我家与我父兄都很投缘,见我年少非常懂事的样子,就积极建议我父亲让我学门手艺,他愿意把秘不传人的渔猎手艺传给我,就这样我成了他的徒弟,我们虽未正式行过拜师礼,可是在短暂相处的日子里,我是感受到阿法师为人为事的纯朴与真诚。
阿法师毫不保留地教我三招。第一招“水中起鳖”,就是冬天在深水的情况下如何用长叉把鳖抓住。其中如何试出软堂,如何敲拳刺入,如何起底捞出是关键环节。第二招“水面打鳖”,就是在夏季用鳖车远距离吊鳖。阿法师先是赠我鳖车并教我练习方法,后是引导我自制鳖车学会自立。第三招“江河摸鳖”,就是在江河水阔,鳖车够不着的情况下,背起石头沉到水底摸鳖。这三招除最后一招没用过外,前二招使我受益匪浅,帮我渡过懵懂的少年时光,收获丰富的实践知识。

四
阿法师不仅会打岩头会捉鳖,也是一个猎手。他有一次带着猎铳在我家住了几天,让我也经历平生唯一一次狩猎生活。
我家门前不远处有几株高大的鸟不宿,鸟不宿树下满是鸟粪。阿法师绕着树看了一遍就知道是啥情况了。到了晚上,阿法师让我打着手电筒往树上照去,他则拿上猎铳朝树上扣动扳机,“嘣”的一声,树上掉下几只鹁鸪鸟。原来那鹁鸪鸟一到晚上就都寄宿在那鸟不宿的树枝上,放一铳就能打下几只来。
第二天我们把猎场移到鹅弄坑一带,那里有山兔和雉鸡出没,也有所收获。

第三天我们到后坡山,忽然阿法师轻脚轻手过来跟我们几个耳语:“发现有狼或狐狸,我们分下工,留两人在山脚赶,我和阿明到山顶打。”我不知啥意思,懵懵懂懂跟着阿法师爬上山顶,途中果见一狐狼状的动物倦缩在山凹处睡大觉。
我俩爬到山顶埋伏好,阿法师端着猎铳,我即屏住呼吸,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这时听到山脚下的人故意咳嗽几下,弄出些动静来。阿法师便全神贯注了,端着铳密切地注视着前方。这时听到动静的猎物醒了,它夹着尾巴悄悄地沿着流水线往山顶躲避。近了,近了,猎物终于来到我们面前。我心里对阿法师说:“快打啊!快打啊!”没等我念完,那猎物听到“拍”的声音“怔”了一下,就匆匆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

五
原来阿法师的猎铳哑火了,只是把猎物吓了一跳,却把我们自己吓悔了大半天。但不管怎样,我们这次是真正尝到了阿法师亲手打又亲手做的野味。野鹁鸪,野山鸡,野山兔,阿法师毫不吝啬地全部用来犒劳我们。
阿法师的厨艺也非常好,烧野味,烧鱼都有一套。除此之外,阿法师烹调老鳖的方法也与众不同。上世纪六十年代鳖还是普通一物,不像后来那样珍贵,但阿法师就知道鳖的全身都是宝,杀鳖时血要一滴不漏地收回食用,鳖毛凉干当汤火药,鳖甲送药店收储,是那个年代充分利用宣传鳖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先行者。

六
阿法师本有个美满家庭,母亲勤劳善良,妻子美丽贤惠,两个儿子活泼可爱,一家人其乐融融。可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次阿法师爱妻到坑中洗衣不慎落水而亡,阿法师悲痛欲绝,久积成疾,竟追亡妻而去。
阿法师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其挚友爱妻的情感无以伦比,以致50多年过去了,他的音容笑貌仍时常出现在我脑海里。我常常想,古人说的“好侬不留种,恶侬澎澎动”虽然有教人愤世嫉俗的嫌疑,但又觉得不无道理,看看善良与本份成为当今落伍的代名词就生出莫名的悲哀来。

阿法师不仅是那个年代最先拥有多种渔猎本领的手艺人,也是最先懂得野生鳖类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推广人,更是多才多艺为人师表的仁义君子。
2023年6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