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否许我再少年》
文 / 赵忠英

一九九七年八月我收到石家庄陆军学院《录取通知书》,那一年,我21岁(也是再次军考的最后年龄)。
铭记那时候我们汽修所5个战友军考,考后一起去了张家口的赐儿山,去了水母宫,去了释放压力的游泳馆,还去了那时驻地最大的高速迪厅。还在人民公园的一个角落找了一位著名胡须飘飘的大仙:说我们几个“后生”如同冬日冰封的水……
可是一个月后冰未封,那时按照比例一个团也没几个考上军校的,但是我们一个军直连单位的汽修所竟然考上了4位,堪称奇迹。
要知道那个年代能让参加军考都已经优中选优了。记忆中我们5人都很珍惜,每天学习到深夜2点都是平常事,怕辜负了单位的期望,更怕远方父母的期望变成了失望。饮食方面夜晚加餐都是集资最爱的土豆炖鸡骨架,还有爱臭美的大刘发明一个蒸汽美容法,一帮苦中作乐的兄弟排队在沸腾的没盖壶盖的水壶上。

我每天早上不到5点半就起床,驻地的山有一片小白杨,落满飘零的秋叶是我最爱的地方,那时和自己也不知道说了多少心里话,特别是第一次军考落榜的惆帐。背诵政治、语文,特别是时事政治我记得好像是20分,满分💯,军考没失分。晚上熄灯后点着煤油灯也要把一道题解完,回忆起来真的很美,也很辛苦!
那时的学习资料有限,记得我物理和数学就是考军校的复习资料,每道题都是反复练习,举一反三。政治我都背得滚瓜烂熟,语文也是读写练(也是那时开启了阅读模式,微弱的津贴费也要办借读卡),数学、物理最后成绩几近满分。确实骄傲了一段时间,毕竟我是高分录取的。

有时也想自己参军前。如果保持学习的严谨,如果每日看墙体文化: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如果不过早的成熟,其实也是一种懵懂无知的被动成熟(我还是很感激初恋的,人生的美好),如果不看那些小说煽情的诗歌,自己又怎会从第一滑落到第三,滑落到十名以后,再到更……人生啊没有如果,有的只是今日最好的安排。
2019年是我回老家最开心的一年,见到了童年的伙伴,见到了中学同学,见到了久违的战友。也是那年开启了我的写作之路。偶有谈吐还会说到我曾在学校的旧事,最开心的是下届下下届的校友们说到了我,还会提起那时学霸级的我很是欣慰,也有老同学教育子女把我当成早恋反面典型教育子女的我同样欣然,真的,那年那月很珍惜…
这一串串的记忆,总会让我们对往昔念念不忘,那些美好时光就像一坛甘醇的老酒,每一次品都有不同的味道。

寒来暑往,岁月更迭,而今有的同学当校长了,有的当科长了,有的县团级干部已多年了,有的当大老板了,有的当作家了,也有的向大校将军迈进了,当然也有如同我一样在打工的路上还在砥砺前行……。
有人说,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其实每个人都明白,人生没有绝对的安稳,既然我们都是过客,就该携一颗平淡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
你有你的烦,我有我的难,人人都有无声的泪,人人都有难言的苦,忘不了的昨天,忙不完的今天,想不到的明天,走不完的人生,过不完的坎。生容易,活容易,生活真的不容易,全当离开的都是风景,留下的才是人生吧!最近我也在思考一些问题,到不了的彼岸,何必为难,一切随缘。
“白发青丝一瞬间,年华老去向谁言。春风若有怜花意。可否许我再少年?”再读~希望我们都会遇到更好的自己。今夜全当一席多年后的留言吧。
2023.5.16子夜

作者简介:
赵忠英,男,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河北邯郸人,曾就职于北京军区某部。
教育经历:中国人民解放军石家庄陆军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指挥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
酷爱文学,诗歌和散文发表于人民日报客户端、今日头条、网易、搜狐等多家平台。曾被京视网手机台河北频道聘为副主编。从军20载,自主择业中校军官。
诗观:在文字里,渡心、渡梦、渡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