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淮文学》编委:
刊名题写:文锋
顾 问: 华 晓 春 姚 化 勤
主 编: 一骑红尘
副 主 编:袁辉 张祖鹏 春生
执行主编: 冰波 颜力
总监校对: 冰波
执行编辑:在路上 文锋
校园征稿:小石
宣传部: 高山峻岭
发行部:春生 小石
企业广告部:刘 均 生
编 委:雨寒 一骑红尘 春生 颜力
小石 高山峻岭 刘刈 于广 蓝天白云
韩 镯 冰 清 兰 子(以姓氏笔画为序)

★散文坊
●勤劳勇敢的父亲 我们永远怀念您
河北 刘孟领
父亲节里忆父亲,音容笑貌记犹新。
日光荏苒托明月,遥记相思养育恩。

父亲去世于2000年腊月初七,享年86岁。一晃23年过去了,可他那勤劳、勇敢而伟大的形象,在我眼前挥之不去。
父亲出生的年代,正是大清朝末期、辛亥革命之初。那个年代,穷人简直无法生活。你想,中国历史上封建半封建社会的影响,兵荒马乱,战争频繁,制度落后,大多数群众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水深火热,勉强度日。就是当时的地主富农,能吃个净米净面也就算不错了。广大农民,为了吃口饭,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把肚填,而生存在低洼盐碱十年九灾的巨鹿县,一个人口多、没有外来收入的农民家庭,就更显困难了。
中国解放不久,“文化大革命”以前,农村常开忆苦思甜大会——让苦大仇深的贫下中农介绍自己的经历,以激发大家永跟共产党、大干促大变。父亲就是典型的介绍人。父亲在全村群众大会上或与人闲谈之中常常讲,他8岁时就给地主“扛小活”,挣个一斗半升的小米用以糊口。由于年龄太小,给地主喂牲口,从水井里打水,提不动筲,就咬住牙、吃力地往上提,快到井口时,使出浑身劲儿,猛一提就上来了。水上来了,往牛槽上放筲饮牲口,还是提不上去,他就猛提一下,然后用膝盖顶着筲把水顶上去,这样换口饭吃。有次下暴雨,地主院里有个粪筐忘了拿到屋里,地主怕淋坏了粪筐,非让父亲立即拿到屋里,没办法,只得冒雨淋了个落汤鸡。旧社会,穷人的命不如粪筐值钱呀!
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大伯及姑姑就跟着奶奶去石家庄、束鹿、辛集讨饭充饥,维持生命。怕人家认出又是他,常戴顶破帽子,抹黑脸,装扮自己,以引起大娘大爷的同情。多少年后,父亲每每说到这里,总是噙着泪花,摆手不提这心酸往事。
光在外要饭也不是回事儿,就又返回故乡。十几岁了,父亲就本地“扛长活”。“扛长活”比“扛小活”挣得还多些。以此维持四季生活。因我们家中,房无一间,地无一垅,借房居住,扛活维生。要不解放时,怎么被评为雇农呢?雇农,比贫农、下中农还低级,还贫穷。
那时遇上灾荒年,只好背井离乡讨饭去。民国三十二年,即1943年,巨鹿县志记载,从入春到八月,滴雨未下,茫茫大地,一片焦土,加之日本鬼子在我国推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和霍乱疾病流行,使许多百姓惨绝人寰,死亡率三分之一。幸存者有的卖儿卖女换口饭吃,有的只好外出逃难混饭。没办法,父亲这个家庭“顶梁柱”,背着瞎眼的奶奶,和母亲、大姐、大哥一家五口人,奔向山西榆次要饭维生。上有老,下有小,实在困难,父亲还是忍痛割爱,把大姐卖给了当地人家,换点粮食糊口养命。可大姐不跟当地人家,整天哭,整天闹,一心跟着父母亲。人家奈何不了这哭天叫地的“娃”,又退回了大姐。“一家人该不着分散”,大姐又回到了父母的怀抱。
那时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斗争激烈。国民党控制,根本不让山西的共产党吃盐。盐,成了抢手货。父亲万般无奈之下,往返于太行山晋冀之间贩卖大盐。这么重的盐,也没车,也没牲口,就豁出命去背盐倒卖,以挣个仨瓜俩枣,勉强度日。父亲仗着年轻,不到三十,就用肩膀扛,一扛就是几十里地,挣点力气钱儿。有一次,扛盐在路上,老远就看见日本鬼子骑马窜了过来。他甩掉肩上的盐,趴在道边深沟处,等日本鬼子跑过去后,才出了口气,继续往前走!多险呀!如果被发现,立即就死亡。第二年,从山西返回老家巨鹿,仍然扛活刨地。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了救星共产党,1946年土改,分了房,分了地,翻身得解放的农民,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尽管我们家人口多(我姊妹七个其中弟兄五个),也心平气和地有地种、有房住、有饭吃了!
父亲常说,吃点苦算什么?他习惯地每天东发亮就起床,背上个粪筐,绕村转,一来拾粪养地,二来锻炼身体。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一大家子在“一大二公”的生产队,每天八两生活指标也凑合。因为广大人民翻身当了国家的主人,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不可能一两天就改变富裕了。

父亲为了挣个零花钱养家,就凭卖力气打坯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住得土坯房,睡得都是土坯炕。生产队里为了广积肥源,每年都要把社员们的土坯炕换一次,用烟熏的炕做肥料。这样,土坯也就有了市场。可是,一摞坯,五百个,才挣五元钱,一分钱一个。一个坯二十五斤,才卖一分钱。那一块坯,从洇土、挖土装炕、装模跳脚、锤打、起模、上垛,这些过程上下折腾,每垛坯所付出的力气是何等大呀?那样的日子,父亲和二哥打坯,一天挣五元,可也挺开心。
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突飞猛进,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姊妹几个也都有了上学读书的机会了,家庭面貌逐渐变好,现在,有姊妹五个在邢台成家立业了,光人也有几十口,小康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无限幸福!
说父亲勤劳,全村人都夸,不知劳累,不惜力气。就是他晚年八十多岁时,仍愿意下地帮助家人整理责任田。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值得称赞,更为可贵的是勇敢!
1938年11月29日,侵华日军霸占了巨鹿。巨鹿人同全国人民一道,与日本鬼子展开了不屈不挠地斗争!
杀人成性的小日本儿、横行霸道,灭绝人性,杀光、烧光、抢光,血债累累,罄竹难书。
为了和日本鬼子周旋,在万般无奈之下,各个村庄都得选个“地方”,每天跑日本炮楼,向鬼子汇报情况。向敌人汇报,稍有不顺,是要掉脑袋的!父亲为了一个村的平民百姓,还是担当了这个“地方”官儿。后来,每当说起这事儿,父亲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咽泪哽噎。就那个环境,躲还躲不及呢,谁还愿意干这个?谁能担当?谁能担当得起?只有不怕死的穷小子,只有苦大仇深的父亲,担当得起!他每天按照规定,每天向日本鬼子汇报情况,每天豁着命跑来跑去。
父亲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他对日本鬼子有切齿之恨,有难言之苦。

我父亲的亲哥,我大伯,是八路军,一九四三年在邢台被日本鬼子杀害了。亲骨肉,叫人杀了,谁不愤恨?但又谁敢和没有人性的日本鬼子说声难听的?烈士的弟弟,我的父亲、义愤填膺,坚决要和日本鬼子斗争到底!
就在这抗战严峻形势之下,父亲和当地共产党干部主动联系上,秘密跟共产党干革命。共产党当初力量弱,只能开展地下活动,发动群众,同心协力,打倒日本鬼子!于是,父亲和本村的共产党员魏新三、魏新发等,就在我们家的院子里,挖了个地窖,为共产党活动提供了场所。地窖的形式,和电影《地道战》介绍的差不多。
父亲知道,这是冒着生命危险的。但是,他愿意跟着共产党干!挖地窖的土,他们趁黑夜,一筐一筐地背到村外,以防被人发现。你想,这要是叫日本鬼子逮住了,还有命?但是父亲不怕,他说:“我哥哥都叫小日本儿杀了,我这烈属还怕他吗?”
阶收仇,民族恨,铸就了父亲一心跟党走的坚强决心。
父亲不负重望,主动为村民办了好多不为名、不为利的好事,如红白喜事、婚丧嫁娶,谁家有事也少不了他的身影。他常说,远亲不如近邻。一个村的乡亲真比亲家还亲呢,所以他愿意义务服务大家。

父亲的一生,不敢说轰轰烈烈,但是,他的勤劳、勇敢和高贵的人品,一直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我说——
父亲是条河,流转着岁月,诉说着人世的沧桑;
父亲是片海,擎起了太阳,放飞天空的翅膀;
父亲是座山,坚韧起脊梁,挺起大地的芬芳;
父爱如日,温暖灿烂为我照亮心灵最隐暗的角落;
父爱如月,无闻淡雅,即使在最阴霾的日子里也给予我希望,给予我生活的力量!
勤劳勇敢的父亲,我们永远怀念您!

作家 风采
作者简介:刘孟领,男,68岁,中共党员,河北邢台人,笔名孺子牛,自幼爱好文学和书法艺术,为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员,邢台市作协会员,《文学作家》签约作家,中国文联大赛组委会授予“文化摆渡人”、“好作者”、入编当代文学网文化艺术人才库,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书画和文学写作技能大赛奖励。作品散见《河北文学》、《文学作家》、《邢襄文化》、《邢台日报》、《牛城晚报》等报刊媒体。

★诗苑园地
●寂寞(外三首)
安徽 管教宇
看到别人养宠物
狗呀猫呀香猪呀
悠哉游哉不亦乐乎
我也想养个宠物
就找了一只螳螂
不用花钱买
也不用办宠物登记证
还能做朋友
是一个母的
时间长了
我想问她一下
可不可以聊聊爱情
●无聊
在手机上与人聊天
是一个陌生人
不知道她是谁
却聊得很嗨
我话说的离谱
她也不怪
她问的话题直接
我也不认为荒诞
网络本来就是虚拟的
似乎特别适合我
●犹豫
年轻的时候喜欢果断追求
现在的我有些犹犹豫豫
果断行事容易失败
三思而后行接近成功
要么说“大器晚成”呢
可是我喜爱果断
因为我喜欢年轻
犹豫让我感到失望
心里总惶恐着一句话:
我老了
●渴望
庄子说
泥淖之龟酷爱自由
我觉得
那只乌龟在慢慢爬行的时候
心里想的
是奔跑
是飞翔
只是做不到
独自难过
泪流满面罢了
那幅泥淖龟行图应该名作渴望
作者简介:管教宇 1972年生于安徽省马鞍山市,作家,诗人,1999年开始文学写作。《世界汉语文学》签约作家,传世图书策划出版中心签约诗人,白孔雀诗刊会员。

●五月的村庄(组诗)
雨 寒
●五月的村庄
穿过五月的村庄
游遍了邻里街坊
听到了一只虫子在歌唱
鹅与鸭子伸着长长的脖颈
在街里晃晃荡荡
石榴花儿在偷偷的芬芳
农家小院里
没有设防的笆篱
菜芽争相出奇
在春天的脚下自由的呼吸
把脚扎进深深的土泥
昂首挺胸数着天上的星际
顽皮的孩子
甩动小小的石粒
打破了五月的面纱
脸上乐开了花
摇一摇清脆的鞭子
乡音甩到天涯
老屋柱着阳光的拐杖
在街旁摇摇晃晃
穿过季节的缝隙
把晚霞染红一方
风从来不扯谎
总是把人间欣赏
五月,是麦子爱情收获的季节
她用婉约的风姿
等待蝉的爱意
麦子的香腮
挂满了农民的汗滴
农夫爱上了麦子圆圆的肚
●门前有棵老榆树
很久没有回故乡
老屋子像牛棚一样
发霉的信纸在床下徜徉
有些字迹成了惆怅
有些字迹已经发凉
有一些已经钻进了我的梦乡
一梦醒来东方发亮
历历在目回忆过往
门口前的那棵老榆树
比母亲还要苍老
母亲走了
她依然在风中晃荡
她每年冒一次新芽
就像等待我回家
母亲站在村口
脸上挂满了晚霞
两只手托着刚从河里摸的蚂虾
赤着脚多像调皮的娃
●在河里飘荡的童年
梦里经常怀念
在河里飘荡的童年
太阳晒着屁股
被母亲用棍子常常赶撵
从小学撵到大学校园
才将梦圆
在河里仰望凫水的少年
被浮萍牢牢相牵
盛青草的竹篮
挎在腰间
晃晃悠悠就到了中年
才知道岁月的艰难
●麦 子
麦子通身金黄
把农夫的汗水滴滴收藏
放在碗中粒粒飘香
经历了风雨和酷霜
沉甸甸的
才有了丰收的几斤几两
从种到收
岁月漫长
吮吸星辰月光
把丰收的路子丈量
麦芒上挂着姑娘的衣裳
叶片牵着应婚的新郎
村边的晚霞
溢满开心的花
映红了那边的山崖
月亮下,麦场上
姑娘抱个金娃娃
歌声漫过了一洼又一洼

●写 作
辽宁 涵予
写作不是为别的
歌唱幸福的生活
绽放如花的生命
抒发着感动快乐
观着一路的风景
一段段故事说着
奔着诗梦的远方
将千山万水跋涉
把人旅中的心得
把所有丰富收获
不停的伏笔疾书
沐浴在天地爱河

●思念,在三月
河南 孙舒婷
抬笔之时墨成点
窗外车水马龙
心摇曳
夜夜辗转屈委珠
夜无夜色,天不是一般色
五月烈阳念乡春
怒花和劲草,风吹的是生机
南下三月,老者可安好
了了岁月可恨催人老
五六月骄阳烈烈
体凉汗淋漓人忧愁
怀儿时七月蒲扇手中握
竹席之上绿荫蔽
吹着轻悠
祖母高高举起棒槌
一下两下…
麦穗轻衣谷皮舞满天
我敬爱的平原
又要到了金色麦浪的季节
五六月沿海一方的天
抬笔窗外恼衣轻轻总贴肤
(作者系在校中学生)

●五月放歌
河南 张扎根
五月的麦田
金波荡漾
辛勤留下画意诗行
我在田间徜徉
云朵映霞光
施肥拔草是我的日常
榴花欲燃满枝红
枣花落地黄
桃子杏儿都在成熟的路上
躬耕背太阳汗水洒沃壤
劳苦累弯了脊梁
火热的胸膛依然充满梦想
如果你想和我一样
往事尘烟在心中激荡
那就来二哥麦田
欣赏风吹层层麦浪
阵阵清香
蝴蝶翩翩舞
布谷声声朗
大自然的活力尽情释放
文人骚客早已留下华章
夜来南风起
小麦覆陇黄
美景佳句相得益彰
袅袅炊烟
小小村落
农家院的欢笑
打碎夕阳把麦穗染黄
如此美景怎能独享
来一场相遇
将沉甸甸的麦穗装入行囊

●咏 荷
河南 李德强
淮陈水韵地,湖荷两千顷。
莲叶无穷碧,荷花映日红。
芽箭高挺拔,尖角立蜻蜓。
叶片舞翩跹,银珠覆西东。
莲蓬籽粒饱,昂首向天穹。
梗亭擎雨盖,外直而中通。
濯涟而不妖,根泥白藕生。
质洁品位高,卓然尔不同。
可赏不可渎,节贞亮高风。
花中君子者,蓮花最空灵。
敦颐独爱莲,世人亦痴情。
天地一花神,荷仙人敬颂。
作者简介:李德强,男,河南省太康县人,退休教师。
周口市作协会员,周口市老干部局诗书画院理事,太康县诗词学会会员。

★古风清韵
七律·天阴
江西 柯美柘
非雨非晴万里云,风光不减秀丰殷。
抬头及处皆清翠,举手拈来尽郁芬。
引钓何愁尘事扰,徐行最喜草氤薰。
虫鸣蛙鼓浑无觉,远树连天绿作裙。
●端午缅怀
河北 李桂兰
端阳佳节龙舟竞,锣鼓喧天呐喊声。
糯粽雄黄忠魂祭,汨罗碧浪涌哀声。
如今国泰盛繁荣,英灵回眸笑泪盈。
华夏民族已崛起,炎黄子孙睿智勇。
●太阳雨(外三首)
文/刘均生
西边阳光明,东边云搭棚。
阵雨润秋田,飒飒泻银城。
行者汗夹背,空天把澡冲。
太阳炙脊背,蓬云惠百姓!
●太 阳 雨
张集一阵太阳雨,玉米芽顶土皮松。
省却农民多少事,丰收天人各半功。
●赞太康名医白云生
医大学优技艺高,金匮奇方领风骚。
医风化雨泽民康,圣手灵根白一刀。
●赞太康县作协换届
仲夏群贤聚一堂,作协选能启新航。
端午前夜吹号角,扬帆鼓点响铿锵。
诗书之乡多才俊,承韵三谢振太康。
引领风骚再放歌,赓续凝智谱华章!

★《黄淮文学》征稿
《黄淮文学》是一颗闪耀的明星,在豫东大地冉冉升起,
《黄淮文学》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欢迎各位有志之士加入《黄淮文学》编委。《黄淮文学》以“高雅,唯美,国风”的理念,精心为正能量艺术爱好者提供抒发情怀、展示才艺、学习的交流平台。
《黄淮文学》征稿主要收录诗歌小说、散文,文学评论。
主要要求:1.作品立意要新,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传播正能量,杜绝政治敏感问题,一旦发现,永不录用。
2.《黄淮文学》微刊开辟如下栏目:(诗苑天地) (古风清韵) (小说园地) (散文花絮),现代诗每首限制20行以内,力求精简,思想健康,富有意境、内涵和跳跃性;格律诗平仄押韵符合要求,用新韵要注明。
欢迎各位文学爱好者、作家踊跃投稿。本刊暂无稿费。
另外招募主编、副主编,诗策划若干名。
联系电话:13283719267(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1760277215@QQ.COM
投稿须知
作者在投稿之前认真检查作品,对错字、句进行修改后方可投稿。
投稿可以通过邮箱投稿,也可以在《黄淮文学》交流群贴稿,以便老师收稿,也可投邮箱,邮箱投稿可编辑文档,不接受贴稿。
《黄淮文学》坚持不厚名家,不薄新人,以稿件质量为前提,拒绝人情稿、贿赂稿,稿件要求原创首发,禁止一稿多投。

点击二维码 关注黄淮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