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名篇欣赏。运河名城,山东临清。江山如此多娇,运河浪花真好。每篇文章阐述一个道理,有亮点,有特色,有看点。每首诗歌突出一个主题。怡情益智,启迪人生。总第0144期,请大家分享。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名篇欣赏】
孟郊《游子吟》赏析及轶事典故
文/韩积蕊(山东)
【编者按】《游子吟》是唐朝诗人孟郊的一首传诵千古的诗作,赞颂伟大的母爱。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中年任途失意,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更觉亲情可贵。回忆起看似平常的慈母缝衣的场景,诗人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作。这首诗赞颂了母爱的伟大,表这了诗人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千百年来,广为世人传诵。请大家分享。
【原文】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1、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儿女。
2、三春晖: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孟郊简介】孟郊(751年-815年),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唐代著名诗人,少年时隐居嵩山。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江苏溧[lì ]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2任职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终年64岁。张籍私谥为"贞曜[yào]先生"。孟郊仕历简单,清寒终身,为人耿介倔强,死后曾由郑余庆买棺殓葬。故诗也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zhé ]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述评】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
【轶事典故1、2、3】
唐代诗人孟郊和贾岛尊称“诗囚”。缘二人耽于作诗,都以苦吟著名,仿佛为诗所拘囚,故人称诗囚。均“喜为贫苦之词”,历来有“郊寒岛瘦”之说。金人元好问称“郊岛两诗囚”,此言虽未免过于苛刻,倒也颇能道出二人写诗的态度和风格。
01.《巧对挫钦差,老鼠吃皇粮》
一年冬天,有个钦差大臣来到武康县了解民情。县太爷大摆宴席,为钦差大人接风。正当县太爷举杯说“请”,钦差大人点头应酬的辰光,身穿破烂绿色衣衫的小孟郊走了进来。县太爷一见很不高兴,眼珠一瞪喝道:“去去去,来了小叫花子,真扫雅兴。”孟郊气愤地顶了一句:“家贫人不平,离地三 尺有神仙。”钦差大臣觉得孟郊很大口气,要出对联考他。“请吧。”小孟郊一点也不害怕。这钦差大人自恃才高,又见对方是个小孩,便摇头晃脑地说:“小小青蛙穿绿衣”。小孟郊见这位钦差大臣身穿大红蟒袍,又见席桌上有一道烧螃蟹,略一沉思,对道:“大大螃蟹着红袍”。钦差一听,气得浑身象筛糠,但有话说在先,又不好发作,便对县官说:“给这小儿一个偏席,赏他口饭,看我再和他对。”这老钦差三杯老酒落肚,又神气活现开了,他斜了一眼小孟郊,说:“小小猫儿寻食吃”。小孟郊看着像馋狗啃骨头似的钦差大臣,又看着拍马溜须的县太爷,心想,你们这帮贪官污吏,便怒气冲冲地回敬道:“大大老鼠偷皇粮”。钦差大臣、县太爷一听吓得目瞪口呆,出了一身冷汗。原来他们吃得正是救灾的银粮。
02.《走马观花的由来》
唐朝中期,有位著名的诗人孟郊。他出身贫苦,从小勤奋好学,很有才华。仕途却不顺利,从青年到壮年,多试不第。他虽然穷困潦倒,但他性情耿直,不肯走权贵之门。他决心刻苦攻读,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叩开仕途的大门。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孟郊又赴京参加了一次进士考试,这次,他46岁进士及第了,孟郊高兴极了。他穿上崭新的衣服,扎上彩带红花,骑着高头大马,在长安城里尽情地游览。京城美丽的景色使他赞叹,高中进士的喜悦又使他万分得意,于是,他写下了著名诗篇《登科后》:
昔日龌龃不足夸,
今朝旷荡恩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把诗人中了进士后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千古名句。这就是“走马观花”的由来。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多含贬义。
济津华庭热线:0635~2799777
03.【郊岛情结】
郊岛是中唐诗人孟郊、贾岛的合称。孟郊比贾岛大28岁,是贾岛的前辈诗人。但他们都是遭际不遇,官职卑微,一生穷困,一生苦吟。孟郊“一生空吟诗,不觉成白头”(《送卢郎中汀》);贾岛“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戏赠友人》,相传他“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魏泰《临汉隐居诗话》)。他们又都是韩愈的诗友。韩愈对他们的诗也都很赞赏。
【主编心语】
《临清头条》为公益平台。每篇诗文皆精心编辑,都有看点,有亮点,有特点,图文并茂,养眼养心,遵循对社会负责。对读者负责,对作品负责的原则。学习交流,共同成长,体验文学的妙趣,发掘生活的感悟,促进文学的传播。同时,宣传临清,展示临清风光,提升临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打造运河名城临清品牌增光添彩!
2023.6.18寒冰卫运河畔
【临清头条主编简介】
韩积蕊,笔名寒冰,山东临清人。山东省作协会员、民盟盟员、京杭书院讲师团成员、市关工委宣讲团成员、山东省五老志愿者、聊城市老教师宣讲团成员,市老年大学古典文学讲师。擅长书法、篆刻。1988年30岁开始写作,编著六部书稿,出版三本:1990年出版《史地歌诀》1991年《新编历史歌谣》荣获地区首届优秀图书三等奖。2021年主编《家教文墨香》由齐鲁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著书立说搞讲座,举办读书报告会,为政府为百姓做公益。
【运河浪花】
~~~~~~~~
纵情笔墨 愉悦自我
~~~~~~~~
特邀顾问:冯喆
文史顾问:文博 鸿涛
总编:运河浪花
主编:寒冰
美编:玉玲
校对:凌云
编审:冰凌斋主人
编委:立诚 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