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联想
文/大山
京照宪平明所正
梧先勋普基善景
传灿锡贵延生浩
…
你以为这是一首诗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是从1369年(洪武二年)至今我们刘氏家族的纲要,十九世(延)字就是我的辈分。
不知从什么时候有了父亲节,我的记忆中也就只有父亲,还有父亲的父亲,至于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一概不知。不过鼻祖的天祖,刘氏五世祖曾是明朝的锦衣卫大员一事我还知道,但到我的祖父时,正值饥寒交迫的年代,已经穷的要饭了……
我的记忆从五六岁开始吧,祖父是贫雇农出身,在我记事的时候,用现在的话说,知足常乐的爷爷,天天都在过父亲节,两角钱能给爷爷打来二两地瓜烧,我还能得到一块糖果的奖赏。黄昏,门外的石桌上,一盘土豆丝,一个咸鸡蛋,偶尔还有半斤豆腐,这条件已经是荣华富贵的级别了。我蹲在石桌旁,看着爷爷瘪瘪的嘴巴,顾涌的胡子,以及有点颤抖的筷子,还好,冷不丁就有美味送到我嘴里一口,真香!
“二青头迈步离家乡,一步迈到大会上”,这是爷爷酒后唱给我听的,这两句唱词我疑惑了半辈子,现在才明白,我从小就是个愤青,堂兄弟十七个,数我莽撞……
父亲用五毛钱能让爷爷大吃大喝,直到七六年熨帖地走了…
到了父亲七十多岁的时候,已过不惑之年的我才似乎懂事,因为母亲走的早,我便开始注意几个重要的日子:父亲的生日,父亲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买几件衣服是必须的,无论再忙,父亲节这一天开车接上父亲,去看看大山,看看湖泊,找一家有特色的酒馆,清净地吃一顿饭,不厌其烦地听他讲年轻时的故事,虽然听了一遍又一遍。他能讲《白蛇传》、《三国》、《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偶尔也说说戏曲《锁麟囊》、《苏三起解》。我们微笑着看着他,不时地点点头……他说,人要看淡生死,不要畏惧死亡,当死亡即将来临时,自己了断生命,既不让自己受罪,也不会拖累孩子……我总觉得他的话题那么遥远,一般不会再让他说下去。光阴流转,岁月迁徙,去年过了他的生日,又陪他过了父亲节、中秋节、老人节,他在恐惧和不舍中于十一月离开了我们。没能像他说的那样,坦然地面对死亡,更没像杨绛先生说的那样:“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面对满堂的儿孙,我们能读懂他眼中的留恋与不舍……
今年的父亲节,作为一个父亲,我才真正意识到这是我的节日,虽然是个洋节,却在提醒我们学会表达感恩与爱意。从早上已经收到孩子们的快递礼物,还有温情问候、祝福红包……我知道他们很忙,需要面对房子,车子,孩子,票子……理解他们,支持他们,关心他们,不善言说的爱,都藏在默默的守护里……

